01
和大家分享近期發生在兩個著名高校裡的兩件「怪」事。
第一件出自牛津大學。
3月14日。
一個中國女孩拿了牛津大學數學建模專業的年級第一,并且一舉奪得兩個牛津獎學金博士offer。
女孩很高興,就在微博上自我表揚和鼓勵了一番。
原本,這是一件大喜事。
可一夜之間,畫風突變。
女孩的微博下,出現一堆流言蜚語。
有人質疑她學曆造假:“數學建模還有專業,我以為就是個作業。”
有人指着她的睡衣照說:“微商賣内衣的吧。”
還有人陰陽怪氣地問道:“這又是什麼媛?”
甚至一位微博粉絲289萬,認證為“熱門科學科普博主”的大V還公開挑釁:
“就随便出個本科生的題,原po做一下吧?”
對于滿屏的冷嘲熱諷,女孩比我們想象得要淡定。
她不僅完美地解決了這道數學題,還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而彼時,關于她是“學媛”的謠言已經鬧得滿城風雨。
最後,女孩不得不接受各路媒體的采訪,一遍又一遍地解釋自己真實身份:
10歲從學校退學,在家自學;
16歲進入牛津大學,成為當屆最年輕的華人女學生。
牛津大學數學本碩畢業後,先後進入摩根和高盛等全球頂尖投行工作,年薪百萬;
2020年她再次回到牛津,在數學建模與計算科學專業讀二碩,今年畢業,繼續攻讀博士。
這些信息都是公開的,隻要到大學官網上一查便知。
可是有些人偏偏視而不見。
被辟謠了還死鴨子嘴硬:
“女孩怎麼能是16歲上牛津?是假的。”
“女孩怎麼20歲年薪百萬?做微商。”
“女孩怎麼能邊讀書邊穿小短裙?有後台。”
…
好似天下就沒有顔值和智商并存的女孩。
02
另一件出自北京協和醫學院。
3月30日。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示了一張研究生複試成績單。
同學梅的初試成績比同學鑫足足高了59分。
複試的時候,卻少了20多分。
然後在錄取一人的情況下,同學梅以總成績0.57的微弱劣勢遺憾淘汰。
這時候,就有流言傳出。
說同學鑫是某醫學院教導主任的兒子。
言下之意,就是說同學梅的落選是人為因素。
頓時像捅了馬蜂窩一般,同學鑫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在網絡上遭到口誅筆伐。
學校的反應速度很快,立馬下場辟謠。
他們找到了那個同名同姓的教導主任,但是他隻有女兒沒有兒子。
同學鑫不僅不是什麼“公子哥”,父母還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至于複試為什麼同學鑫成績會高出那麼多,那是因為人家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一篇SCI論文。
對于更注重實踐的醫學專業,在筆試成績達标的前提下,顯然同學鑫更加符合學院的招生要求。
事情到了這一步,應該可以塵埃落定。
可是紛紛擾擾之中,還是有人暗戳戳地表示:
“農民的孩子,怎麼能拿得出5000塊錢,去上培訓班?”
“父母務農就沒有門路?”
大有不摳出幾個污點不罷休的架勢。
03
為什麼說這兩件事“怪”呢?
因為它們背後藏着同一個怪象:
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别人好。
女孩獨自在異國他鄉求學,并且拿下牛津大學的年級第一,足見她的天賦和努力。
同學鑫更是一個農村娃,能夠在醫學上名列前茅,可以想象他和這個家庭到底吃了多少苦。
但是有人對他們的優秀漠不關心,反倒是喜歡看“星光墜落”的戲碼。
想起7年前嶽雲鵬和郭德綱之間的一段對話。
那年,嶽雲鵬二上春晚。
這對于一個出身草根,一度在溫飽線上掙紮的人來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逆襲。
不過煩惱也在這個時候找上門來。
成名後他回老家,認識不認識的都來邀請他聚會。
他不想應酬,有人酒後甚至打電話指責:
“嶽雲鵬,你出名之後就變了,你不是以前那個人了。”
而這個人他壓根就沒見過。
後來在《綱到你身邊》中,嶽雲鵬和師傅聊起這件事。
郭德綱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會有很多,這些人會經常将你放在嘴邊,可并不會說好話。因為越是夠不上你的人,越容易貶低你。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人的一種落差。他必須要這樣說,才能寬慰自己。”
老郭的這番話,不止解答了嶽雲鵬的困擾,也解釋了發生在牛津女孩和同學鑫身上的怪象。
你可以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你可以優秀,但是你最好要比我差一點。
這就是人性。
04
知乎上有人問: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承認别人的優秀?”
有一個高贊回答: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明白别人優秀并不難,難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庸。”
自己不夠漂亮,就嫉妒别人天生麗質;
自己不夠有才,就貶低别人平平無奇;
自己活得潦草,就忽視他人的勤奮和努力;
自己過得不盡如人意,也就見不得别人幸福快樂。
網絡上有一個經典的人性調查:
假如公司給你們加薪,有兩種方式。
你和同事都加300,或者你加500,同事加800。
你會怎麼選?
有的人會覺得,500比300多,那肯定選500啊!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問題下面,大部分人,都是選的前一個,和同事都加300。
因為我自己多300少300無所謂,但同事比我多300,我心裡就像十萬隻螞蟻在啃一樣難受。
這恰恰印證了心理學上那個著名的理論:螃蟹效應。
竹簍中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記得蓋上蓋子。
多釣幾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因為這時螃蟹是爬不出來的。
當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争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
但簍口很窄,隻要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把它拖到下層。
如此循環往複,沒有一隻螃蟹能夠成功逃脫。
這就是一種非常恐怖的心态:
不論我開不開心,我就想看别人不開心;
不論我爬不爬的上去,我就想讓别人爬不上去。
05
我的床頭櫃上有一本書,東野圭吾的《惡意》。
每當看到它,我的内心都會充滿警醒。
書是我剛畢業時買的。
那段時間,我心高氣傲,多少有些懷才不遇的想法,看到一些混的比我好的同學,難免也有羨忌之心。
但是當我看完《惡意 》時,頓感背脊發涼。
故事的開端,是從一位暢銷書作家邦彥被害開始的。
兇手很快伏法。
是邦彥的好友修。
邦彥和修是發小,邦彥善良友好,在寫作上才華橫溢。
年少時不僅在修遭受校園霸淩的時候挺身而出,成年後還幫助落魄的修實現作家的夢想。
可是為何修會恩将仇報?
修的理由讓人不寒而栗:
憑什麼他過得比我好?
憑什麼他成為暢銷書作家?
憑什麼他家庭美滿事業有成?
憑什麼所有人都喜歡他?
……
起初不過是一點小情緒,最後竟演變成不共戴天的仇怨。
甚至在殺害邦彥後,修還故意誤導警方,将邦彥塑造成一個欺負自己,讓自己代筆捉刀,壓榨自己的混蛋。
東野圭吾在書中寫道:
“人性中的惡意: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負面能量,讓人寒毛凜凜。”
嫉妒是一把刀,在插中别人的時候,也從你自己的身體裡穿透。
06
說了這麼多讓人心寒的例子。
我想和大家看一個溫暖的故事。
2013年,56歲的趙本山滿頭銀發,做客郭德綱的《郭的秀》。
他宣布自己會淡出舞台。
也就是在那一年,40歲的郭德綱第一次走進春晚。
節目當天,老郭有些激動。
不是因為所謂的“新王換舊王”。
而是因為一樁陳年往事。
2005年,德雲社聲名鵲起,郭德綱卻因“三俗”,被輿論群起而攻之。
當時老郭連報紙都不敢看:
“沒有一家報紙不是罵我的,我怎麼就十惡不赦了呢?”
這時,和郭德綱素未謀面的趙本山卻托一位朋友捎來一句話:
“好好地堅持,好好地忍,慢慢的就行了。”
在當時的“小郭”眼中,本山大叔是“喜劇之王”,他壓根高攀不起。
可趙本山卻當着媒體的面,不吝溢美之詞:
“郭德綱使相聲獲得了新生……我還沒在現場看過郭德綱的表演,這兩天得空一定要去看一看。而且我認為郭德綱将來一定會成為大師的。”
所以在那期節目中,你可以看到老郭對趙本山滿懷感激:
“在那個情況下,給你幾句貼心話,這是親人般的關愛,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記在心裡邊。”
如果說,一個人最大的惡意,是見不得别人好。
那麼,一個人最大的涵養,就是容得下、看得見别人的優秀。
07
最後,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
一隻鷹飛得又高又快,另外一隻鷹遠遠地落在後面。
後面的那隻心生妒忌,讓獵人将前面那隻擊落。
獵人答應了,和它做了一筆交易。
每當他向空中射出一隻箭,後面這隻鷹就要拔下一根羽毛送給他。
最後,箭一隻隻射出去。
不僅沒能将搏擊長空的那隻雄鷹擊落,落後的那隻鷹反而因為失去了羽翼,淪為獵人的獵物。
第二個故事。
一個人問天使:
“為什麼天堂裡的人快樂,而地獄裡的人一點也不快樂呢?”
天使不答,帶他分别走向兩處。
在地獄裡,他看到一群人拿着長勺,圍着一大鍋肉湯,饑腸辘辘,瘦骨嶙峋。
在天堂,同樣的長勺和肉湯,人們卻紅光滿面,生活幸福。
原來每個人手中的長勺都能舀起肉湯,但過長的手柄讓他們無法吃到嘴裡。
隻有互相喂食,才能大飽口福。
請一定記住兩句話:
“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着你。”
“當你把别人看順眼了,自己的日子也就過順了。”
共勉。
參考資料:
紅星新聞:《牛津大學數學女碩士曬畢業視頻遭質疑 回應:我喜歡吃喝玩樂,更喜歡數學》
澎湃新聞:《曬畢業視頻遭質疑,“牛津數學女孩”發聲》
三聯生活周刊:《當一名年輕女性“數學好又有錢”時,她會遭遇什麼?》
新華網:《研究生複試成績被質疑?北京協和醫學院回應》
微博@katekate朱朱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