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腸息肉,可能很多人會表示不太了解。
息肉,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多餘的、比較小的肉,腸息肉,簡單說來就是異常生長出的肉疙瘩。
不要小看這“肉疙瘩”,它是很常見的腸道疾病。數據顯示,在中國,大約30%左右的中年人腸道會長息肉,且息肉切除後仍有再次複發的可能。當息肉直徑超過1公分時,惡變率将達到50%以上!
腸息肉的發病原因與後天的情緒、飲食、炎症、感染、免疫能力下降等有着密切關系,一旦長了息肉,如果長期不醫治,會越來越嚴重,可能還會惡變形成腫瘤。那麼在前期,腸息肉有哪些症狀呢?
腸息肉的4個症狀1.腹痛
腸子裡長了息肉,可能會經常感到腹痛。
這是因為腸道表面長出的息肉組織在腸道當中持續性的長大,有可能會出現堵塞腸道的現象,這個時候人不僅在排便的時候會對息肉組織進行擠壓,使人出現腹痛的現象,平時生活當中,也有可能會經常感覺到腹部有疼痛。
一般情況下,我們隻有在拉肚子的時候才會出現腹痛的現象,如果平時生活當中沒有拉肚子的現象,依然腹痛比較嚴重的話,也要及時的去醫院當中檢查自己的腸道健康。
2.便血
相信,大家這時會說,痔瘡也會便血,但兩者是不同的,痔瘡的便血是滴血狀的,不會與大便相融合,但腸息肉的便血,不是滴血狀的,一般是持續性的,也可能是間歇性的。
這個需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定了,不會有疼痛感,随着病情的發展,可能會發生血量增多與便秘的情況,嚴重時也會出現腸梗阻問題。
3.腹瀉
腸道部位的息肉容易導緻患者出現腹瀉症狀,主要是腸道息肉發展過程中對腸道功能造成影響。
此時腸道功能紊亂,人們就會出現腹瀉症狀。如果有反複性的腹瀉,甚至有粘液便出現,最好及時檢查腸道功能,防止腸道息肉的出現危害身體健康。
4.大便帶有“凹槽”
大便是在結腸内形成,并被緩慢運送至肛門排出體外。若腸道内長有息肉,則糞便會在運送過程中與息肉發生擠壓,導緻排出的大便帶有“凹槽”,表面看着條條溝溝,形狀還會變細,同時多附有黏液,排便次數也從一天一次變成兩三天一次,或者一天兩三次。
預防腸息肉的兩個要點:
1、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多食水果、蔬菜,多食粗纖維的食物,少吃煙熏、油炸以及腌制的食物。
如果高膽固醇食物(動物的大腦和内髒、鵝肝、豬蹄等)經常攝入,可能導緻大量脂肪在腸道内積聚,增加腸道油脂,影響腸道健康,進而增加息肉的生長速度。
2、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經常運動,可以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與抵抗力,對于許多疾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經常運動也可以促進腸道快速消化、清除有害物質在腸道上的存留時間,同時,抵抗力的提高也能夠幫助腸道減少被有害物質的侵蝕,從而有效地減少長腸道息肉的可能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