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最大的恐龍有多大?新華社沈陽11月29日電 題:億年前這種恐龍,為何被命名為“鳥”?,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以前最大的恐龍有多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華社沈陽11月29日電 題:億年前這種恐龍,為何被命名為“鳥”?
新華社記者趙洪南、武江民
在位于遼甯省朝陽市龍城區的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内,存放着一塊名為“中華龍鳥”的化石。然而,這塊名為“鳥”的化石,卻并非鳥類,而是一種生活在億年前的恐龍。它為何被命名為“鳥”?後來又是如何“驗明正身”的?
這塊中華龍鳥化石長約70厘米,寬約50厘米,化石上的動物既像小型的恐龍,又像一隻準備飛翔的鳥。它的頭骨低而長、腦顱很小,前肢短壯,後肢和尾巴長,牙齒呈鋸齒狀。最為奇特的是,它的身上披有“羽毛”,與常人印象中的恐龍十分不同。
“這塊中華龍鳥化石最初發現時,曾被專家認為是原始的鳥類而得名。”遼甯省朝陽市文化研究學者雷廣臻說,1996年,全身披覆着原始絨毛的中華龍鳥化石發現于朝陽北票市四合屯村。後來,這塊化石輾轉到了時任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的手中。季強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化石上的“原始羽毛”及化石似鳥類的特點,将其命名為“中華龍鳥”。這一發現和命名很快轟動了古生物界。
中華龍鳥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遍布全身的絲狀絨毛,這也是最初将它命名為“中華龍鳥”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越來越多帶有“羽毛”的非鳥類恐龍被發現,“羽毛”顯然并不能作為區别鳥類和非鳥類恐龍的依據。随着對中華龍鳥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利用系統發育學的方法,确定中華龍鳥是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是美颌龍的一種。
古生物學家還對中華龍鳥身上似毛表皮衍生物的功能進行了讨論,一些人認為它可能是一種表明性别的“裝飾物”;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一種保溫裝置,并由此推論,中華龍鳥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表明,小型的恐龍有可能是溫血動物,也就是恒溫動物。
“1996年以前,博物館、科普書上的恐龍複原像身上一般隻有鱗片,因為人們沒在恐龍化石上找到從鱗片到羽毛的過渡形态,或者羽毛。”雷廣臻說,可以說,中國帶“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有力推動了鳥類起源的研究。中華龍鳥生活在億年前的白垩紀早期,它的發現對于鳥類來源于小型獸腳類恐龍是一個有力的支撐,中華龍鳥等重要化石的發現為處理争辯已久、懸而未決的鳥類來源問題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