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實用科普,快關注“差評”~
最近,編輯部一位 199 斤的肥宅給自己辦了一個 199 元的手機套餐。
我們起初以為他是想調侃一下自己的體重,結果他卻一本正經的告訴我們:
「 和體重沒關系,是流量根本不夠用啊!」
「 到處都是 WiFi 你連一下不就好了?」
「 公共 WiFi 太慢了,不用!」
是不是所有公共 WiFi 都卡,差評君不知道;但至少同事們一緻認為發布會現場的 WiFi 熱點不怎麼好用。
就連喬幫主在發布 FaceTime 的時候都提醒在場觀衆暫時關掉電腦上的 WiFi。
來源:WWDC 2010 錄影
結果還是有人不聽話,視頻一卡一卡的。
來源:WWDC 2010 錄影
雖然不怎麼參加發布會,但經常坐高鐵的差評君在體驗了幾次「 高鐵 WiFi 」之後就放棄了:
因為這玩意兒是真卡啊!在高鐵上甚至還不如直接用 4G 來得快。
道理其實大家都明白個大概:連 WiFi 的人多了,熱點負擔不過來,自然 WiFi 就用不了了,但具體是怎麼回事很少有人能說得清。
不過随着 iPhone 11 宣布搭載 WiFi 6 之後,以後公共場所的 WiFi 網速可能再也不會卡到絕望了。
雖然最先支持 WiFi 6 的是 Galaxy S10,但顯然蘋果的話題度更高一些
但是這個 WiFi 6 是什麼,怎麼之前從來沒聽說過 WiFi 5?
這裡差評君要誇一誇 WiFi 聯盟的新命名,以往我們選無線路由器,看到的都是 802.11n、802.11ac 一類以技術标準命名的 WiFi 版本,普通用戶根本分不清個先來後到。
而 WiFi 聯盟這次為 WiFi 标準引入了新的數字命名機制:以後 802.11n 對外就叫 WiFi 4,802.11ac 叫 WiFi 5,以此類推。
來源:Linus Tech Tips
WiFi 6 本來的技術标準叫 802.11ax,感謝數字命名,讓差評君又少背一串英文。
而且除了叫法不同,這次的 WiFi 6 還通過借鑒 3G 和 4G 中的一些技術,在多設備的連接效率上有了質的提升。
不過在講 WiFi 6 的新技術之前,差評君得先講一下正交幅度調制( QAM )—— 畢竟這才是 WiFi 的命根子,也是 WiFi 速度提升的關鍵。
來源:思科網絡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以為無線信号就和心電圖一樣,是一個平面。。。
但實際上人家是立體的:一橫一豎,兩道!
來源:思科網絡
這種信号傳輸方式,就叫做正交幅度調制( QAM ),而前幾代 WiFi 标準在幹的事,就是打磨 QAM 的精度。
比如 WiFi 4,可以通過無線信号确定 64 個 QAM 區域,而到了 WiFi 5,就變成了 256 個 QAM 區域。
來源:思科網絡
QAM 的區域越多,能傳輸的數據就會增加,自然網速就會變快:
比如一款 256-QAM 和另一款 512-QAM 的無線路由器,反映到網速上就是 867 Mbps 暴增到 1.7 Gbps 的差距,即使他們都是使用的 WiFi 5 标準。
兩款不同廠家 WiFi 5 路由器的參數介紹
如果你家裡用的是千兆寬帶,那麼一台 512-QAM 的無線路由器放到家裡的确能讓你的上網體驗爽上那麼不少。
可要是到了商場、飯店、火車站,甭管裝的熱點是什麼 WiFi 标準,有多少 QAM,連上之後全都變成了一個樣。
這主要是因為,手機、筆記本這些連接到 WiFi 熱點的設備自身釋放出來的無線信号也會對 WiFi 信号産生一些幹擾。
就好比進了一家餐廳,本來大家都在正常吃飯和交談,結果突然來了幾個人給抖音快手開了外放,原本正常說話的人也聽不到對方在說什麼了。
來源:思科網絡
因此到了人員密集的區域之後,即使 WiFi 本身的性能再強勁,依舊難敵繁雜無線信号的幹擾。
其實無線信号幹擾所造成的性能損耗,如果隻是幾十台設備房間的話還沒什麼。
但要是在一個人山人海的體育場,或者一個接近百人的高鐵車廂,如果無線信号能被肉眼看到的話,那個場景一定非常絢麗。。。
雖然肉眼看不到,但手機的進度條也會告訴你:網卡了。
而 WiFi 6 标準就是奔着「 大屋子 」設計的:除了繼續增加 QAM 之外,這次的 WiFi 6 終于開始着手解決多用戶的幹擾問題了。
首先,WiFi 6 加入了一項名為基本服務集着色( BSS Coloring )的技術:
在連接到 WiFi 熱點之後,手機的無線信号中會加入所屬 WiFi 熱點的标記信息,同時将信号發射的範圍縮小到 WiFi 熱點的覆蓋範圍内,以減少信号幹擾。
就好像在飯店外放的人都戴上了耳機,一切又歸于平靜。。。
此外,這次的 WiFi 6 還引入了一項名為正交頻分多址( OFDMA )的技術:
通過在時間軸上切割頻寬資源,将多個用戶的網絡數據通過同一部分頻寬進行傳輸。
來源:高通,差評( 譯 )
就好比原來有 90 個人,雖然他們的出發地和目的地都相同,但由于互不相識,叫了 90 輛車,于是在路上發生了擁堵。
而現在有了一個調度系統,發現了這個情況,于是說「 你們拼車吧 」,隻派了 30 輛車,路上的擁堵情況就好了很多。
而這個 OFDMA 技術,其實是 4G 網絡的實現基礎,這還是移動通訊技術和無線局域網技術發展這麼久之後第一次出現比較明顯的交集。
來源:WillBurt
有了 BSS 着色和 OFDMA 這兩項技術,WiFi 6 對于多用戶連入的短闆總算是補齊了不少。
外加上高達 1024-QAM 的最低标準,WiFi 6 的傳輸速度很容易就達到了 4.8 Gbps,而且連接了人多了也不會出現像現在這麼明顯的性能下降。
此外,WiFi 6 還加入了一項名為目标喚醒時間( TWT )的技術,可以減少 WiFi 連接産生的電量消耗。( 4G 升級到 5G 耗電增加,WiFi 5 升級到 WiFi 6 反而省電了 )
說了這麼多,全都是 WiFi 6 的好處,别急,WiFi 6 的壞處馬上就來了:
它 對 錢 包 很 不 友 好 !
和 5G 一樣,WiFi 6 必須要芯片級别的支持,所以要想體驗 WiFi 6,手機和家裡的無線路由器都得換。
本來差評君是打算在家裡體驗一下 WiFi 6 的,但後來想了想,反正家裡隻有幾十個設備需要連 WiFi,還是繼續用 WiFi 5 吧。。。
而且目前支持 WiFi 6 的手機隻有三星 Galaxy S10 系列、Note 10 系列和蘋果 iPhone 11 系列,我的一加還是挺好用的。。。
從某種角度講,這次 WiFi 6 标準很好解決了「 大型場館 WiFi 覆蓋 」這個困擾了大家挺多年的問題,隻是目前的體驗成本還是有點高。
但對比同樣體驗成本不小的 5G,哪個網速會快一些呢?(誠實的說,隻要寬帶夠快,在家裡還是 WiFi 6 更快一點)
不過差評君之前也提到了,WiFi 是為室内場景設計的無線網絡協議,而 5G 卻是在一片廣袤的區域裡「 讓萬物互聯 」;所以 WiFi 6 和 5G 之間構不成競争關系。
以後更有可能出現的場景也許是這樣:
高鐵車廂外置的 5G 天線接收到 5G 信号後,再通過車廂内的 WiFi 6 熱點提供給乘客,兩者互補,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上網體驗。
有了更好用的 WiFi,我們的話費也就有救了。。。
“ 如果喬幫主還在的話,估計這次不會再吐槽 WiFi 不好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