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早接觸的音樂應該是民謠,當我們是嬰兒時,媽媽便會唱着搖籃曲哄我們入睡。媽媽唱的搖籃曲大多是民謠,因為它們曆史悠遠,往往不知道歌曲的名字與作者,隻因為朗朗上口,被很多人傳唱。當流行歌曲沒有泛濫的80年代,聽民謠是一種很好的享受。在單身的夜晚,聽一聽《外婆的澎湖灣》,會讓你有種海風拂面的感覺;在寂寞的雨天,聽一聽《蘭花草》,會讓你想種植蘭花的沖動;在午後的陽光下,聽一聽《校園的早晨》,會讓你聞到栀子花香的味道。
提起民謠,不得不提的一個人便是羅大佑,羅大佑被稱之為“音樂教父”,這個稱呼也不是随便給的,這個音色并不好聽的男人,在創作天賦上卻是獨樹一幟。他創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對民謠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具有深遠的影響。羅大佑的聲音蒼涼、沙啞,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所以他在演唱《光陰的故事》時,這種音色很好的诠釋了歌曲。聽完歌後,聽衆不免感歎光陰的短暫,我們不知不覺得就成長了。而這種音色對演唱《童年》這種歡快的歌曲,是不符的。我更喜歡聽張艾嘉演唱的《童年》,她把童年那種歡快和懵懂唱出來了,而羅大佑唱的有些哀愁,盡管詞曲都是他創作的。《野百合也有春天》也可算是一首民謠,它有鄉土味,它之所以能紅,很大原因是跟電影結合起來了,我想民謠要振興,跟影視劇結合起來,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校園歌曲是民謠興起的一股力量,曾經風靡一時,反應了青年學子的生活,深受人們的喜愛和傳唱。校園歌曲的配樂多半是吉他,吉他給人一種哀愁、憂郁、感傷的色調。老狼演唱了很多校園歌曲的經典曲目,每次聽《同桌的你》都會想起同桌的那個女孩,回憶起校園生活那一段段時光,似近又遠。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又會想起那群鐵哥們,他們說得豪言壯語,那時意氣風發,似天上的星星都能摘下來,而進入社會屢屢受挫,才發現自己真得很卑微。《關于現在關于未來》訴盡了學子的無奈,當他們編織了一個個夢想的時候,卻發現夢想難圓,發出一段段感歎。
我最喜歡的校園歌手還是樸樹,樸樹出的專輯并不多,但都是精華。樸樹的聲音沒有老狼那般傷感,像夏花一樣曾絢爛過,最後枯萎時留下的哀愁。樸樹的音樂樸實無華,不矯揉造作,用最純真的東西打動人的内心。《白桦林》融入了前蘇聯民謠,講了一個戰争時期凄美的愛情故事。《那些花兒》更是傳唱至今,歌曲獨有的呼之欲出的傷感與惆怅,和失落的無字哼唱,深深影響着那群象牙塔的孩子,聽着聽着便流下了淚。《且聽風吟》仿佛看到了風中站立的人,在聆聽風聲,回憶起那些被風吹起的日子。樸樹的詞寫得很棒,他擅長于在野外取景,像花草樹木,旅途風聲,火車田野,都寫進了他的歌詞中,而景寓于情,才會有如此美妙的旋律。
中國的民謠都有很重的鄉土氣息,像湖南的《浏陽河》、安徽的《茉莉花》、江西的《十送紅軍》、東北的二人傳、陝北民歌,或許由于地域的隔閡,中國的民謠并沒有多大的發展。而美國的鄉村音樂卻影響了整個世界,像搖滾、嘻哈、爵士、R&B、rap都受了美國鄉村音樂的影響,也開拓了音樂風格。中國的音樂若想走向世界,我想也應該發掘民謠的潛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