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數千米深的鹽井了解一下

數千米深的鹽井了解一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6 20:37:00

數千米深的鹽井了解一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2月9日一早,成都理工大學研究員王曉光驅車一路向南,朝自貢進發這次,他不坐高鐵,省下換乘時間,直奔現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數千米深的鹽井了解一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數千米深的鹽井了解一下(千年廢棄鹽井将變廢為寶)1

數千米深的鹽井了解一下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2月9日一早,成都理工大學研究員王曉光驅車一路向南,朝自貢進發。這次,他不坐高鐵,省下換乘時間,直奔現場。

這是今年來王曉光第三次前往自貢找井。他和同事們穿過土坡土坎、撥開半人高的雜草,來到礦山東南角的某井站。

他的團隊正和四川鹽業地質鑽井大隊合作,拟在千年鹽都——自貢選擇合适的鹽腔,啟動全國首個鹽腔碳封存示範項目。這也是四川首個二氧化碳封固項目。

大規模工業化開采,留下上千口廢棄鹽井,廢棄鹽腔災害治理是個難題。封存二氧化碳,或許是振興鹽化工産業的東風。在新技術的支持下,一個存續千年的古老行業,即将煥發新生。

分秒必争推動示範項目盡快落地

在川南丘區,汽車沿着蜿蜒的村道爬了好幾個山頭。團隊此行要勘察自貢地區三口意向實驗井。

選井,是實驗的第一步。鹽腔是岩鹽鹵水開采後形成的礦洞,體積大、密封性好,是封存二氧化碳的理想場所。

自貢不乏廢棄鹽井,但為了保證生态和施工安全,試驗場地選址要盡量避開人員聚集區;為了便于施工,需要場地平整、交通便利;還需要完整的鹽腔,避開複雜斷層可能造成的二氧化碳洩漏。

當天淩晨1點,王曉光團隊的詹世遠才落地成都,7點多就朝着自貢出發。一個月來,他看了不下數十口井的資料,也兩度到自貢實地勘察。一些礦山道路不便,一些鹽井還伴生天然氣,不是示範工程的理想選址。

直到進入礦山東南角的某井站,詹世遠才有了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個井站地勢平坦開闊,混凝土的地面免去了場平這道工序。井口的封井設施完善,管道上鏽迹斑斑,但一圈圈螺母保存完整。施工單位的代表杜義恒環顧四周也面露喜色,“盡管雜草叢生,但進場道路路面寬,恢複起來也相對容易。”

四川鹽業地質鑽井大隊技術人員王鵬和劉曉博從背包裡翻出技術資料,根據儲量年報的記錄,這口井溶腔大小适中,井下地質條件好。“這裡做實驗是最好的。”四川鹽業地質鑽井大隊總工程師劉加傑說。

劉加傑和王曉光商量,當務之急是拟定合約,落實試驗場地,獲得實驗資質。“趕緊跑通流程,把示範項目立起來。”

傳統行業與新興技術的“雙向奔赴”

讓王曉光争分奪秒的示範項目,到底是什麼?

無論以怎樣的方式減排,碳排放始終會存在。有沒有可能把二氧化碳以一定的壓力注入地層封存起來?科學界和産業界正聯合進行這樣的嘗試。

2021年底,天府永興實驗室揭牌。作為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的固碳試驗,已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四川的特色,是利用鹽腔進行碳封存試驗。

過去,國内碳封存工程主要是油氣企業利用二氧化碳驅油,提高油氣采收率;國外則更多傾向于做鹹水層碳封存。

王曉光從法國回國後,結合四川的情況,提出用鹽腔進行碳封存。“鹽鹵已生産多年,地下鹽腔開采程度高,形成的空腔儲集空間大,鹽岩的密閉性較好。”王曉光分析,如果不加以利用,廢棄鹽腔治理本身也是行業負擔。“如果利用起來做碳封存,可變廢為寶。”

此外,相較于廢棄油氣井,自貢的鹽井深度大多在2000米以内,鹽腔内的空間适中,施工過程中,向地層中注入二氧化碳時的壓力不會特别大,容易滿足試驗條件。

四川鹽業地質鑽井大隊是鹽業地質鑽井的“國家隊”,承擔過全國75%的鹽井鑽探開發,保存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的鹽井資料。鹽化工作為高耗能行業,在雙碳目标下,他們也面臨着轉型升級的壓力。

用鹽腔埋存二氧化碳,他們和王曉光團隊想到了一起。他們還憑借積累的技術優勢,成功申報了省科技廳的重大科技專項——地質封存二氧化碳的鹽腔改造技術研究與應用。但是改造後,氣體怎麼封存,這不是他們的強項。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曉光結識了劉加傑。一方長于碳封存,一方對地下的鹽腔了如指掌。他們一拍即合,組建了産學研聯合體。

快,是他們的必然選擇。王曉光說,在雙碳目标引領下,各技術路線的機會看似很多,但技術推廣利用的窗口期很短。

在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支持下,一個月内,他們集合施工企業、裝備企業等,組成産學研聯合體,拿出初步方案。

王曉光說,場地篩選過後,還有工程設計、設施建設、測試、修井、注入二氧化碳、封井、監測等流程。下一步,将做好詳細的施工計劃,完善全流程設備選型、工藝流程設計,特别是做好監測部分的技術方案,盡快讓首個鹽腔封固二氧化碳的工程落地。

對話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員王曉光:

把技術轉化成生産力

記者:為什麼立志要做這樣一個碳封存的示範項目?

王曉光:我們真正要為實現雙碳目标作貢獻,就要把技術轉化成生産力。與其在實驗室完成論文,不如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工程項目的實踐中獲得真知。

我過去在國外,參與過大量的碳封存項目。回國後發現,我們在這塊整體落後于世界水平。目前,雙碳技術貨架上的産品很多,我們缺的不是技術,而是示範工程。要讓大家看到實現的可能性,才能快速複制和推廣,形成産業化成果。

記者:圍繞天府永興實驗室中你們研究室的方向,今年還有哪些計劃?

王曉光:結合四川省資源特點,今年我們錨定雙碳目标,圍繞地熱能開發和地質固碳兩個重要研究方向,争取盡快建成“廢棄井地熱能開發與井口發電”和“鹽腔碳封存”示範工程。新的一年裡,我們将凝聚科研力量,充分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校企産學研合作,全力開展技術攻關,助力四川省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推動雙碳目标早日實現。

來源: 四川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