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帖子,樓主和公婆發生了矛盾,公婆強勢,女主念及夫妻情誼、念及長幼之序,糾結萬分,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實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身邊上演,不足為怪,但下面的評論卻讓人瞬間郁結,呼吸不暢。
“你也太包子了吧,為啥不跟他們幹一場?”“他們強勢你應該更強勢,不能讓他們看扁你!”諸如此類指責樓主軟弱的評論占據了評論榜的大半位置。
隻有寥寥幾人會建議退一步,而那個建議“那是老公的爹娘,你就讓着點吧”的人,很快成了衆矢之的,大家争相用各種不堪的詞彙加以攻擊。
我迷茫,隻能輕點鼠标,選擇離開。
近些年,随着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女同胞們不再遵從迂腐的舊制,不再任憑别人擺布,她們強調獨立,崇尚個性,追求自我。
這本是好事,但是那些本性溫順的女性便成為非主流,甚至不被同類接受,于是漸漸和“包子”扯上了關系。
網絡釋義中,“包子女”就是類似于“受氣包”、“出氣包”,任何人都可以來按一下,而且按了以後還不敢回按的人,這種人受了委屈隻會默默忍受,從來都不會反抗,也不會回罵。
其實,當前很多人追求自我和個性過了頭,從一個古代三從四德、卑躬屈膝的極端演化至了另一個戾氣纏身、滿眼惡俗的極端,動辄針鋒,毫不留情。
而好友此類人實是大胸懷,大智慧,他們不是懼怕争吵,更不是不敢應戰,隻是他們深知,在一個因愛而形成的關系網中,理想的追求并不是赢得戰争、立于人上,而是和諧共生、讓愛留存。
我選擇讓步,隻因為你是我的某某,為了讓我們愛的根基強盛、愛的果實豐碩,我願意做那個人人謂之的“包子”,隻要我們幸福生活,那便是值得,有何委屈可言?
2.“寬恕”,是對自我的救贖
在這個争強好勝、自我為重的時代,“寬恕”似乎成了色澤豐美卻食之無味的“心靈毒雞湯”,人們甯願用一生去記住别人對自己的傷害,卻不願意靜心修煉寬恕之心。
婆媳之間動辄吵鬧甚至拳腳相加的不足為奇,夫妻之間卿卿我我之後反目為仇、不斷撕扯謾罵的更是屢見不鮮。
這些人在外人面前一遍遍重複對方對自己的傷害,并習慣在重複中加入諸多主觀臆想的因素,于是自我感覺傷害越來越重,對對方的愁怨越來越深,最後隻能形同陌路,誓不相見。
在一段關系中最可悲的是,你自覺被傷,深深怨恨,而那個被你怨恨之人,根本沒有看到你毒辣的哀怨,即使看到了,也隻是淡然一笑,蔑視滿滿,隻留你自己,刺骨的心痛。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怨來怨去,終究隻是自傷。
聰明人健忘,智者懂得寬恕。
健忘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忘卻曾經傷害自己的一切往事,以獲得眼下的澄淨,但每每想起過往,還是會痛如當初、恨如當初。
而寬恕卻是對自我的救贖,它使人能客觀看待曾經被視為傷害的事件、淡化對心靈的創傷,寬恕是一種态度,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信仰,信仰寬恕不僅能夠保護自己免于傷害,還能使心靈獲得最終的安甯。
3.不争才能無畏,擁有安甯之心
人之一生,總是窮其所能,追求許多外化之物,殊不知,内心的安甯才是畢生最有價值的富足。
心靜自然涼,心靜自然靜,安甯之心能夠鑄就一個人由内而外的強大。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如果說關系網是包子皮,那麼生活就是包子餡,安甯之心則是大廚的雙手,包子味道如何,全看它。
生活中五味雜陳,安甯之心使我們能夠兼容各種味道,抵抗所有外界的傷害。
隻有擁有安甯之心,才能在别人的漠不關心面前表現出理所應當的自我,自疼自惜,自憐自愛,不強索關懷,不哀求憐憫;
隻有擁有安甯之心,才能在别人的誤解怨怒面前表現出堅定客觀的坦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追求無隙,隻希望無愧;
隻有擁有安甯之心,才能在别人的輕視不公面前表現出淡然無求的平和,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恃寵而驕,不失寵而怒;
隻有擁有安甯之心,才能在别人的無理攻擊面前表現出超然物外的傲氣,俯瞰衆生,以退為進,不問西東,不以戾氣加身為強,不以讓步寬恕為弱,隻願享受内心的安甯,真正所向披靡,不畏明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