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15号通告發布,一句“倡導就地過節休假,非必要不離甯”,讓很多人的歸鄉、出行計劃擱淺。
無數次渴望在疫情結束後,來一次遠方美好的奔赴,但現實總将我們拉回,即便有機會擁有短暫片刻,遠方也終究是遠方,隻能成為漫長人生的零星回憶。
疫情的教訓讓我們認識到,追求美好的人生,就不能将大部分時間用在等待和籌備上。
如果你無法做到任何時候即刻出發,那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将你追求的世間美好,想看的風景,想過的生活,全部擁于眼前?
近到你隻要推開家門,就是詩和遠方。
生活和夢想,一個都不耽擱。
别不信,你看看那個寵辱不驚的江心洲。
01
在疫情肆虐的時候,江心洲出奇地安穩,這裡人口密度低,城市開闊、綠意包圍,環境自然就擁有更安全和健康的屬性;
疫情得以控制之後,南京人放松身心的第一站,多數也選在江心洲,在這裡,壓抑許久的情緒得以釋放,似乎走在這片土地上,腳步都會輕盈起來。
江心洲春景
她是世外桃源,亦是富人島。
在地界上,江心洲屬于河西,河西的繁華CBD、摩天寫字樓集群、崛起大的大型商業體、奧體或者保利大劇院等文體配套,她都輕松觸手可及。
河西就像托舉着江心洲的巨大手掌,将其穩穩地護在繁華之心。
同時天賦使然的是,雖在繁華之心,卻又鬧中取靜,江心洲以長江為護城河,和江南江北的繁華核心劃分開合适的分寸感。
那種在靜處觀望,兩岸皆是摩天、霓虹的掌控感,是這裡獨一份的。
那從古至今找尋了千年的“大隐隐于市”,這不就是嘛?
外面的人想進來,進來的人便流連,留下的人就再也不想離開了。讓裡面所有居民産生家園的歸屬感,更讓外面世界的人翹首以盼。
江心洲/河西航拍丨圖片已授權
江心洲也不是天然這樣,她有一個“變”的過程。
任何城市發展都離不開“變”,但無非繞不過兩種,一種是像河西新城、江北新區這種大刀闊斧地改變,追求建設速度,追求高樓林立,追求日新月異;
另一種是在舊城基礎上的蛻變和改造,多發生在主城區,這種多折騰不起太大的變化,但由于底子夯實,往往“舊樹發新芽”,老城也綻放新的生命力。
但江心洲,就足夠例外,她不屬于任何一種。
她的“變”,在過去10多年,夠輕,夠柔,像長流的細水,涓涓而來。以至于在日積月累下的某一天,南京人突然發現,“江心洲,何時這麼美?”
這個“特立獨行”的發展模式,在2009年埋下種子,南京·新加坡生态科技島正式簽約。
從那個時候開始,江心洲就決定走一條沒人走過,也隻有她能走的路——充分尊重天然江島的生态,在自然環境優勢上繼續做加法,隻做一些錦上添花式的開發和建設。
于是我們看到,江心洲的主角,不是鱗次栉比的高樓,而是約2.5公頃的原生态池杉林和紫色的二月蘭花海,是綠意層疊、自由開闊的青奧森林公園,是童話般的粉黛亂子草,是簇擁開放的櫻花和海棠。
青奧森林公園丨圖片已授權
亦是島西的網紅燈塔,它在江邊守望,站成了南京的“小墾丁”,碧空白雲下任何角度都是一幅大師的畫,這裡見證愛情,見證美好,見證每一個日升日落。
江心洲網紅燈塔丨圖片已授權
也是橫跨長江、串聯河西的南京眼步行橋,落日餘晖,穿過“橋眼”,在江面上泛出粼粼波光,人生豪邁也罷,不如意也罷,皆在江水江風裡付諸東去。
南京眼步行橋丨圖片已授權
在這裡,城市的建設永遠無法喧賓奪主,約15.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僅作50%的限制開發。
開發足夠克制,生态足夠自由。
江心洲就像一個遺世獨立的美人,款款走來。
這世界越繁華,她越顯得仙氣。
02
這種不落凡塵的美,是江心洲獨一份的優勢,但也成為一種桎梏。
前10多年時間,都在精心打造江心洲的生态優勢,以至于生活配套相對稀缺,少了幾分生活氣、煙火氣。
有人常以此诟病,但我知道,江心洲并不是沒有配套規劃,而是一直耐心按着自己的節奏推進,不疾不徐。
她就像在精心作一幅畫,一遍又一遍,一層又一層,穩妥有序地鋪墊着生态的底色,10多年如一日。為的就是能夠在今天,在足夠豐富、夯實的底色之上,填上更為絢麗的色彩。
量變為了質變,一切的鋪墊也隻是為了厚積薄發,當江心洲的生态基調真正深入骨子裡的時候,2022年新一輪的重大利好就開始砸下!
和過去的穩健開發不同,這次夠猛、夠集中、力度夠大:
教育——江心洲島北小學即将竣工、金陵中學教育集團落地;
商業——江島新天地複活、仁恒置地廣場已開業;
地鐵——地鐵4号線江心洲站,也“預留站點”;
文旅——仁恒文旅總投資超過40億元,包括夢幻海洋樂園、滑雪運動樂園、冰雪娛樂小鎮、嬉水樂園、雨林動物園、活力商街等,預計2024年開業;
規劃——《建邺區“十四五”規劃和二O三五年願景目标綱要》(草案)提到:江心洲是河西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的重要支撐,将打造以人工智能為主的總部中心。
...... ......
江心洲春景
當然,江心洲是不會忘掉初心的。
所以我們會發現,她在全力推進配套規劃、城市建設之時,仍然時常可見“生态、環保、綠色、創新”等一系列關鍵詞。
和其南京·新加坡生态科技島的定位相呼應,發展的是集環保科技、生态旅遊、文化創意、商務休閑、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島”。
在公布的《南京市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計劃》中,今年江心洲獨占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69.7億元。
新加坡城市景色丨圖片已授權
一邊夯實下層基礎,一邊攻堅上層建築。
當江心洲進入這個全新的階段,在南京也就更加無可匹敵。
同樣是公園,同樣是交通,同樣是科技,江心洲的獨特賦能,總會讓這些配套相比其他區域更加增色幾分,其爆發的價值潛能也更大。
10多年積蓄力量,而今一飛沖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