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混凝土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

混凝土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21:51:01

混凝土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圖紙,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混凝土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混凝土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1

混凝土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

一、編制依據

圖紙

xx工程

2016.07

國家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規範》

GB50496-2012

國家

《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

GB50204-2015

國家

《混凝土外加劑技術規程》

GB50119-2013

行業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55-2011

行業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

JGJ/T10-2011

國家

《混凝土質量控制标準》

GB50164-2011

二、基礎底闆概況

本工程地下底闆東西方向長90.55m,南北方向長61.85m,底闆局部厚度超過1m,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底闆混凝土總量約為2367m3。

三、基礎底闆施工準備

3.1混凝土原材料技術準備

1)水泥

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如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來配制混凝土。

2)骨料

(1)骨料必須符合現行規範GB50204及國家标準GB/T14684和GB/T14685的規定。骨料的級配方式應當按規定比例配制,不會離析以及不必使用過量的水。不可使用海産骨料。

(2)在防水建築物中不得使用吸水率大于2%的骨料。

3)水

水必須幹淨未受到污染,水質必須符合國标JGJ63-2006的規定。采用低溫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

4)外加劑

承包人提出建議并且獲得業主代表、設計師、監理工程師同意時,承包商可以在設計配料中使用外加劑,但外加劑和相應的配料設計方案的細節和試拌結果須預先獲得批準。

3.2現場準備

1)指揮中心

拟在現場建立臨時控制指揮中心,設置現場車輛情況指示牌,攪拌站到現場的道路指示圖。在臨時控制指揮中心設置總指揮1人/班(由項目副經理擔任)、場内車輛調度1人/班。根據混凝土需用計劃,項目部物資部預先對攪拌站下達生産任務單。指揮控制中心提前了解和預估現場的罐車情況,及時與攪拌站調度進行車輛協調,控制混凝土供應速度,并對整個現場混凝土澆築進行總體調度和指揮,對現場施工過程監控、下達指令。

2)勞動力計劃安排

合理而科學的勞動力組織,是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工程實際進度,及時調配勞動力。

3)現場管理人員組織

底闆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必須各方面協調統一方可順利施工。由現場執行經理擔任總指揮,混凝土澆築前由總指揮先進行各方面協調、聯絡和布置,并由總指揮組織澆築前各工序、設施、工具、交通、人員等檢查。混凝土澆築時現場将派專人指揮管理車輛的出入,保證施工的有序進行。混凝土攪拌站設置專人負責與現場聯絡并及時彙報攪拌站的情況,同時根據現場情況,協調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速度。

四、基礎底闆施工現場安排

4.1混凝土需求量的計算

商品混凝土供貨采用汽車式運輸攪拌車,每車運輸量15m3,總方量2367m3,供貨總車次約156次。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前做好實體模拟實驗,根據實驗數據配合攪拌站做好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通過采取低水化熱配比、分層澆築、蓄熱保溫及降溫、測溫監控等技術措施,确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升與溫差在受控範圍内。

4.2底闆大體積混凝土輸送方式

本工程底闆大體積混凝土主要考慮采用混凝土汽車泵方式澆築。

五、大體積混凝土主要施工方法

5.1混凝土澆築方式

局部底闆大體積混凝土同其他部位基礎底闆按流水段一同澆築完成,對到場的每車混凝土均要求測定坍落度、溫度,觀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離析、泌水、分層等現象,檢查不合格混凝土要堅決退場。泵送過程中,為保證施工質量,安排2個班次輪流進行施工,保證混凝土澆築的連續性。

5.2準備工作

模闆内的雜物和鋼筋上的油污等要清理幹淨,模闆縫隙和孔洞堵嚴,模闆及其支架、牆體插筋、約束邊緣柱型鋼柱腳的錨栓定位、設備和管線等必須經過檢查,做好預檢、隐檢記錄,符合設計及有關規範要求後待監理人員驗收後方可進行澆築,并且在澆築時,随時核查預埋件、插筋、地腳錨栓有無偏位情況,及時糾正。

5.3混凝土澆築

1)工藝流程

布置混凝土汽車泵→混凝土供貨驗收→開機、泵送砂漿、潤管→澆築第一層混凝土→振搗→作業面推進→返回混凝土第二層混凝土→振搗循環作業混凝土表面第一次趕平、壓實、抹光→混凝土表面二次趕平、壓實、抹光→混凝土及時覆蓋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測溫監控

2)澆築方法

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将采取"一個坡度、薄層澆築、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即混凝土從一端向另一端,以同一坡度一次到頂向前連續澆築。這種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澆築方法能較好地适應泵送工藝,提高泵送效率,簡化混凝土的泌水處理,保證上、下層澆築間隔不超過初凝時間。混凝土坡度按1︰10~1︰12控制,不間斷澆築。斜坡面上的混凝土确保外露時間不超過初凝時間。

3)樓梯深坑澆築 樓梯深坑的底闆混凝土應先下料振搗,待坑壁混凝土澆築時,底部不緻返漿,振搗操作應分層振搗,分層厚度500mm。

在底闆初始澆築時,底闆采用将混凝土自泵管出口送至作業面,以減小自由落差,防止混凝土離析、分層。

4)外牆底闆300mm高的導牆澆築

外牆根部的施工縫在底闆上300mm 處,該部位有固定模闆的鋼管,有剪力牆定位梯子筋,并設置了鋼闆止水帶,混凝土下料不能直接将泵送混凝土傾入模闆中央,振搗必須慢速、細緻的操作。

5)混凝土振搗方式

混凝土振搗是一個重要環節,振搗時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為了防止上層混凝土振實後而下層混凝土内氣泡無法排出,慢拔是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滿棒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搗過程中,振搗棒略上下抽動,使混凝土振搗密實,插點要均勻,插點之間距離控制在300mm。采用單一的行列形式,不要與交錯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搗點時間要掌握好,不要過長,也不要過短,一般控制在20~30s之間,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漿,不出現氣泡,混凝土不再下沉為止。振搗過程中,避免觸及鋼筋、模闆,以免發生移位、跑模現象。

在預埋件、止水鋼闆、鋼筋較密時,需用圓頭鋼管棒輔以人工插搗。振搗須随下料進度,均勻有序地進行,不可漏振,亦不可過振。對于柱、牆"插筋"的部位,亦遵循上述原則,保證其位置正确,在混凝土澆築完畢後,須及時複核軸線,若有異常,須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及時校正。

6)混凝土泌水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泌水較多,采用1台小型吸水高壓泵将混凝土泌水吸入排水溝。

底闆混凝土頂端澆築方法及泌水處理

混凝土底闆澆築振搗找平标高到位後,待混凝土收水初凝時,用木抹子将其表面認真壓平,并在混凝土覆蓋保溫材料之前,再檢查表面有否龜裂,若有再用木抹子收縫抹壓後再覆蓋養護。

7)鋼筋防止位移措施

采取定點下料,對稱振搗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将鋼筋推離設計位置。底闆上剪力牆及柱插筋采用定位箍控制豎向筋的間距,澆築現場安排專人看護。

8)混凝土的測溫

1.測溫意義

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厚度大,内部水泥水化熱高且又不容易散失,導緻混凝土内部與外部溫差變大,溫度應力也相應變大,如不加以控制必然造成混凝土的開裂。因此通過測溫工作了解到大體積混凝土内部溫度,并根據測溫結果指導混凝土外部的保溫、保濕等工作以減小混凝土内外溫差,對保證混凝土的後期質量和控制混凝土的裂縫有重要的意義。

2.測溫點的布置

2.1.真實反映混凝土塊體的裡外溫差、降溫速度及環境溫度的布置原則。

2.2.混凝土澆築塊體的外表溫度,應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處的溫度為準;混凝土澆築塊體底表面的溫度以混凝土底表面上50mm處的溫度為準;混凝土澆築塊體中間的溫度以混凝土中間1600mm處的溫度為準;沿澆築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布置。

2.3.所有測溫孔均應編号,進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溫度的測量。

2.4.根據上述布置原則,基礎底闆共布置10個點。編号分别為D1、D2、D3、D4---D10,每個監測位置沿闆厚度方向分别布置3個測溫點,由上至下的編号分别為D1-1、D1-2、D1-3,D2-1、D2-2、D2-3---D10-1、D10-2、D10-3。

3.測溫管理制度

3.1.設置專職測溫工及技術管理人員,測溫工應将當日測溫表項目填寫完整并簽名後,及時交給技術管理人員,一方面使管理層随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層應及時對有代表性的孔位(不得少于三孔)掌握測溫記錄值。以便準确推算溫度變化趨勢和檢查測溫記錄的真實性,以及确認是否增加覆蓋或采取其它措施。

3.2.混凝土澆築初期每 2h 測溫一次,12 小時後每 4h 測溫一次,連續進行不得間斷,直至撤除保溫後混凝土内外及表面與大氣溫差連續 48小時不大于 25OC為止。随時掌握混凝土在澆築過程和養護期的溫差變化,指導調節保溫層厚度,實現動态監控和動态調整。施工期重視和做好氣象預報資料的收集、應用工作,指導混凝土生産作業,主動有效地制定實施對混凝土進行溫控保護的計劃。

3.3.測溫終止條件:連續48小時混凝土内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小于25℃,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之差小于20℃。

4. 測溫儀器的選擇及預留方法

4.1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測溫選用電子測溫儀。

4.2 電子測溫儀由主機和測溫線組成,測溫線應按測溫平面布置圖進行預埋,預埋時測溫管與鋼筋綁紮牢固,以免位移或損壞。對于3200mm闆厚測溫線布置3根。在線的上段用膠帶做上标記,便于區分深度。測溫線用塑料帶罩好,綁紮牢固,不準将測溫端頭受潮。測溫線位置用保護木框作為标志,便于保溫後查找。

4.3測溫點上點距混凝土表面50mm,下點距底面50mm,中間點取縱向幾何中心,由帶測溫感應片的測溫導線将内部溫度情況反映至儀器裡詳細布置見下圖:

六、混凝土的養護

1.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期間必須嚴格控制其内外溫差,确保不出現有害裂縫。混凝土内部與混凝土表面溫差不大于25℃及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之差不大于20℃,溫度陡降不超過10℃,混凝土降溫速率小于2℃/d。

2.大體積混凝土養護要達到保濕的目的。保濕使混凝土在強度發展階段,潮濕的條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脫水而産生幹縮裂縫,使水泥水化順利進行,提高混

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

3.本工程基礎底闆大體積混凝土養護,采用澆水并覆蓋一層保溫毯及塑料布的養護形式,達到保濕降溫的養護目的。

4.在基礎底闆上鋪放塑料布和保溫毯後進行澆水養護,保證塑料布内外濕潤。保溫毯及塑料布應疊縫鋪放,以減少水分的散發。

5.在養護過程中,如發現遮蓋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現幹縮細小裂縫時,要立即仔細加以覆蓋,加強養護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補救。

6.為了确保新澆築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條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幹縮而産生裂縫,混凝土澆築完畢後,在12h内加以覆蓋。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七、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産生原因及處理措施

7.1裂縫形成原因

水泥在水化過程中産生大量的熱量, 是大體積混凝土内部熱量的主要來源。大體積混凝土截面厚度大,水化熱聚集在結構内部不宜散失,使混凝土内部溫度升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溫度,大多發生在澆築後的3~5d,當混凝土的内部與表面溫差過大時,會産生溫度應力,當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不足抵抗溫度應力時,便開始産生溫度裂縫。是大體積混凝土容易産生裂縫的主要原因。

7.1.1 約束條件

結構在變形時,受到一定的抑制而阻礙變形,當早期溫度上升産生的膨脹變形受到下部地基的約束而形成壓應力,由于混凝土彈性模量小,應變和應力松弛度大,使混凝土與地基連接不牢固,因而壓應力較小,當溫度下降時,産生較大拉應力,若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混凝土就會出現垂直裂縫。

7.1.2 外界氣溫的變化

混凝土内部溫度由澆築溫度、水泥水化熱的絕熱溫度和混凝土的散熱情況三者疊加。外界溫度越高,混凝土的澆築溫度也越高。外界溫度下降,尤其是驟降,大大增加外層混凝土與混凝土内部的溫度梯度,産生溫差應力,造成混凝土裂縫。

7.1.3 混凝土的收縮變形

混凝土的拌和水中,隻有約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反應所必需的。其餘80%被蒸發。水分的蒸發引起混凝土體積的收縮,從而産生裂縫。

7.2裂縫處理措施

7.2.1 灌漿嵌縫封堵法

灌漿法主要适用于對結構整體性有影響或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采用壓力設備将環氧樹脂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硬化後與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從而起到封堵加固的作用。

7.2.2 結構加固法

當裂縫影響到混凝土結構性能時,就要考慮采取加固法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處理,結構加固采用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積在構件黏貼鋼闆加固。

7.2.3 混凝土置換法

混凝土置換法是處理嚴重損壞混凝土的一種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損壞的混凝土剔除,然後再置換新的混凝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