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爾文
公元2021年10月5日
《三觀體系》系列教程
(第九章. 《世界觀》概述3.3)番外篇:利己主義vs互利主義
09.
人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知道:“三觀”是“三觀體系”,“三觀體系”其實是“觀點體系”。
這個“觀點體系”當中,是由許多“不同觀點”相互交織、相互關聯、相互聯結、環環相扣…… 這樣子 組成的一個“體系”;而不是一些“分離、獨立、不相關”的“觀點”的“集合”。
所以:裡面是有很多的“觀點”的。
那麼,在我們的“三觀體系”當中,構成我們“三觀體系”的這些“觀點”,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為什麼會形成、擁有 這些“觀點”呢?
我反思、歸納、總結了一下“形成這些觀點”的“一些方式”…… 我思考、歸納起來,覺得有“3種方式”:
❶
複制黏貼别人的觀點
“第一種方式”就是:我們直接複制黏貼别人的觀點。“複制”以後呢,我們再通過“邏輯”和“經驗”去“驗證、檢驗”…… 經得起這個“驗證、檢驗”的“篩選”而最終留下來的“觀點”,就會成為我們自己“觀點體系”當中的“觀點”。
所以:我們“複制别人的觀點”以後,而“這些觀點”又是經得起我們的“邏輯”和“經驗”的“驗證”的…… 這個時候,“這些觀點”就會“複制”過來,直接“粘貼”成為“我們自己的觀點”……
尤其在“社會慣性”的影響下,我們受到“羊群效應”的影響,我們很容易就會複制粘貼“大多數人的觀點、群體的觀點、社會權威的觀點”……
再比如:我們讀書學習,我們通過“閱讀書籍”…… 這些“書籍”也是其他人寫的,然後這些書籍當中的“内容、觀點”,也是代表着“寫書人”他的“觀點”…… 他寫出“這些觀點”,也是基于“他的三觀體系”,他才表達出“這些觀點”。“這些觀點”是“他的三觀體系”當中的“觀點”,“這些觀點”也映射出了“他的三觀體系”!
那麼,我們也是通過“閱讀對方寫的書籍”,而去“了解到對方的觀點”。
這個時候呢,我們也是會去複制粘貼“對方寫在書上的觀點”:隻要“這些觀點”是經得起“邏輯”和“經驗”的“檢驗”的!
我們覺得“這些觀點”是“符合邏輯”的、是“有道理”的,然後又用“我們的經驗”去“驗證”,覺得:它又确實是可以“符合經驗”的!那我們很容易就會複制粘貼“這些書本上的觀點”!
其實,學生去“學校讀書、上學堂、學習”也是一樣的“原理”!
人類天生下來時,當然是“各種事情、各種知識、各種道理”…… 我們自己本身都不知道的。
所以“教育”很重要啊!社會的教育、學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
每個孩子到學校去“讀書學習、成長進步”!包括“身邊的大人、父母”去教給他們“生活的經驗、這個世界上的知識”… 幫助孩子養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這些都是:幫助小孩子通過“複制粘貼别人的觀點”來逐漸建立、形成“自己的觀點體系”。
那麼,這些都是屬于我所歸納的“第一種情況”,就是:通過“複制粘貼别人的觀點”來轉化成“我們自己的觀點”,然後我們“累積自己的觀點”來構建出“屬于我們的一套觀點體系”。用“這樣的方式”來形成、構建出 屬于我們的“三觀體系”!
在我們“形成三觀體系”以後,我們的這個“觀點體系”當中,會有一系列的“核心觀點”與“外圍觀點”。
這時候,當我們“複制黏貼别人的觀點”,這些“新的觀點”需要能與我們“已有的觀點體系”能夠“融慣、融洽”地“結合在一起”才行!也就是:“新的觀點”不能與我們“已有觀點體系”當中的“核心觀點”相違背、相沖突。否則,我們就不能将這個“新的觀點”直接複制黏貼過來…… 因為這個“新的觀點”并不能很好地“融慣”到我們“現有的觀點體系”當中,它與我們“現有觀點體系”當中的“核心觀點”相違背、沖突,如果強行将其硬塞進來,會使得我們的“觀點體系”當中的“各個觀點”不能在“邏輯”上“自洽”…
剛才說了:我們需要用“邏輯”和“經驗”去“檢驗”這些“新的觀點”……
我們的“三觀體系”是一套“邏輯自洽”的“觀點體系”,因此:在這個“觀點體系”當中的“觀點”,是全部需要在“邏輯”上能夠“自洽”、讓“觀點體系”當中的“各個觀點”能夠“通順且成立”地“融慣到一起”的!不能有“邏輯上的矛盾沖突”…… 所有這些“觀點”,需要“相互交織、相互關聯、相互聯結、邏輯自洽”地“融慣在一起”,形成一個“在邏輯上環環相扣”的“觀點體系”……
❷
原創觀點
接下來,探讨的是 另外一個“形成我們觀點”的“方式”。
就是:通過我們自身在人生當中的“經曆、曆練”,然後我們自己去“歸納、總結”…… 通過“我們自己的 邏輯&經驗”去驗證“我們歸納、總結出來的這些想法”,或者是去驗證“我們在此基礎上演繹推導、推理出來的一些想法(即:我們通過“歸納總結”所得知“一些現象”以後,在這個基礎上,利用這些“原材料”我們再進行“演繹推理”,從而推導出來的一些“想法、觀點、命題”)”…… 然後,用這種“原創的 心态&方式”去創造出“經得起我們的邏輯和經驗驗證的觀點”,從而将“這些觀點”作為“構建成我們三觀體系”的“原材料”。
那麼“這種方法”對比起“剛才讨論的第一種方式:直接複制粘貼别人的觀點”的“那種情況”呢,就更加偏向“原創”一點!
其實:有時候 我們确實不一定“自己所持有的觀點”就必須是依賴于 去“抄襲别人、複制粘貼他人的觀點”;有時候,我們會有一些“自己領悟到的觀點”、“自己想明白的觀點”……
那麼,我們是怎麼想明白的呢?
當然是通過“邏輯”去想明白的!
“邏輯”是:“思維”的“形式”&“規則”。
“人類大腦”的這個“思維運作”的這些“形式”…… 這些都是“邏輯的内容”。
我們大腦的“思維、思考、運作、加工信息……”,這些都是根據“邏輯”來“運作”的!
然後,我們通過“邏輯”,我們“想明白了一些道理、領悟了一些道理”……
要麼是:我們去“歸納、總結出了一些想法”,我們就覺得:這些想法,它是“符合邏輯”的,也是符合“我們自己的經驗”去“驗證”的…… 然後“這些想法”經得起“邏輯”和“經驗”的“驗證”以後呢,就會變成“我們的一個觀點”。
又或者是:我們去“歸納、總結”了以後,獲得一些“想法”,然後“根據這些想法”作為“原材料”,我們再進行“演繹推理”來得到了一些“其它的想法、觀點”…… 然後,那些“演繹推理所得出的想法、觀點”呢,我們再拿來“用我們的邏輯和經驗去驗證”…… 當它又符合“邏輯的驗證”,又符合“我們經驗的驗證”…… 于是乎:那些“通過我們演繹推理所得出的一些想法、觀點”也同樣經得起“邏輯和經驗的驗證”,然後又能夠“被收錄”成為“我們的觀點”。
所以:這些來自于我們抱着“原創的心态”、通過這種“偏向于原創的方式”,去“歸納、總結、推導”,所“形成、得出”的 這樣“一系列的觀點”,同樣也是“構成我們三觀體系”的一些“原材料”,也就是指:那些在“三觀體系”當中的“觀點”。
這是“第二種方式”。
對于這“第二種方式”,我想要再“換一種說法”來“描述”,為了幫助大家理解起來更有收獲:
在生命中實踐,在“實踐”中,自己“主動地思考”,用“原創の心态”去“理解”和“解釋”這個世界,形成“自己的一套觀點”,“這些觀點”還需要經過“邏輯&經驗”的“檢驗”!
這些觀點“邏輯自洽”地“融慣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觀點體系”,這套“觀點體系”就是“三觀體系”。
而用這樣“原創の心态、原創の方式”去“較為系統、完整”地“理解&解釋 這個世界”,形成的這套“原創理論”,就是他的一套“原創哲學理論”。
“三觀”這套“觀點體系”的“理論表現形式”就是“哲學”。
因為“三觀”分别指的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某種維度”上說:“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可以歸納到“世界觀”的“一部分”。
因為“世界觀”是對“世界總體”的“看法、觀點”所構建成的一套“觀點體系”,而“價值觀”、“人生觀”是“人類主觀意識”的“内容”,在我看來:“人類主觀意識”是“人”的一部分,而“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人類主觀意識”也是“世界總體”當中的一部分。
那麼:“價值觀”和“人生觀”是“人類主觀意識”的“一部分”,“人類主觀意識”是“世界總體”當中的一部分,而“世界觀”是對“世界總體”的“看法、觀點”所構建成的“觀點體系”。于是:“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可以看作是“世界觀”的一部分。
所以,在“這種維度”上來說:“三觀體系”的“内容”,其實就是“世界觀體系”當中的“内容”,因為在“這個維度”上,“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是“世界觀體系”當中的“其中一部分、其中一個分支”。
那麼我們“查百科”便可以得知:“世界觀”的“理論表現形式”就是“哲學”。(百度百科)
所以我說:“三觀”這套“觀點體系”的“理論表現形式”就是“哲學”。
當然,如果在“這些理論”當中,是加入了“神”這類“神秘主義、超自然力量”的“元素、成分、東西”的,那麼:這就變成是“神學”了!
“神學”與“哲學”的“核心區别”就在于:“神學”的“理論體系”是加入了“神”這類“神秘主義、超自然力量”的“東西”在其中的。
❸
複制&原創の融合
我想說的這“第三種方式”,其實就是“前面說的兩種方式”的“結合、融合”;也就是說:既“複制黏貼别人的觀點”,也有着“自己原創”的“成分”在…… “這兩種方式”相互交織、融合在一起……
有時候:我們“獨立原創”了一些觀點,但是後來“複制黏貼了别人的觀點”以後,受到那些“複制過來的别人觀點”的“啟發”或“影響”,我們從而改變或改進了“我們原有的原創觀點”…… 可能會由此形成“新的原創觀點”。
有時候:我們“複制黏貼了别人的觀點”以後,我們又在“這些觀點”的“基礎”上,将其“升華”,可能我們是用這些“他人的觀點”作為“邏輯推理”的“原材料”,從而“歸納推導”或者“演繹推導”出來了一些“新的原創觀點”。
總之:現實情況 往往是很複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