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福建閩南對豆腐腦的叫法。在剛改開福建還沒什麼外地人時,我隻認識“豆花”這個名稱,同時也以為全世界都一樣吃甜甜的清豆花。直到本地開始越來越多外地人時,直到看到豆花攤上多了很多我不知要幹嘛的各種食物,直到看見賣豆花的人依外地人要求,倒了醬汁,加了榨菜,添了肉末,加了鹹菜,添了蝦米。那一幕,确切說,第一次見到鹹豆花的那一幕,那視覺沖擊太大了,至今都很清晰的存在我腦海裡。
再後來,幾乎每個賣豆花的地方都同時有鹹甜兩種豆花。看到吃鹹豆花的景象就變得很常見了,本地人再也不驚奇鹹豆花的“暗黑”吃法,甚至有極個别也習慣了鹹豆花,但大多數人還是接受不了在清甜豆花上加七加八,那樣還能是消暑良品嗎?而我,也是至今仍接受不了豆花那樣的加料,更别提如外地人那樣吃嘛嘛香的大口吃着鹹豆花。
豆花于閩南人來說,不是早餐,也不做為任何一餐或肚子餓時的食物。豆花于閩南人來說,就是炎夏的午後消暑甜品。看着賣豆花的阿姨,拿着扁平餅狀的豆花鏟,一鏟一鏟小心的盡量片塊狀鏟到碗裡,然後再舀上清清豆花水,最後再倒上一匙白糖,而喜甜的小家夥們會央求阿姨再多弄點糖,每每這時,賣豆花的阿姨總會如願的放多白糖,而小家夥們早樂開了花,迫不及待的端起豆花,拿起湯匙輕輕的晃,好讓白糖更快的融化。
最後,大家會依各自習慣,或盡量成塊的把豆花往嘴裡送,或用湯匙把豆花攪碎了再吃。炎炎的夏日,無論大人小孩,就這樣美美吃上一碗又清又甜的豆花,整個下午仿佛就圓滿了,太陽也仿佛顯得不那麼毒辣了。
看了看這些年網絡和現實的鹹甜豆花之争,其實是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豆花在各自的飲食習慣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于這些習慣重口味的區域講,豆花不是消暑甜品,而是地方風味小吃,能當早餐,能當下午點心。
但在清淡飲食的區域,豆花甚少做為早餐或充饑的食物,而做為季節性的一個消暑甜品存在,講究一個清,甜則是增加口感的添加操作(衆所周知,豆花原本是淡而無味的)。所以,習慣吃清豆花的人們很難适應加醬加鹹菜蝦米的豆花。這就好比往奶茶加榨菜倒醬汁一樣奇怪,改變了它在本地的食物屬性。
近年來,本人通過網絡和現實了解到,原來不少排斥甜豆花和鹹粽的朋友,很多沒吃過甚至沒見過這兩樣,純粹是心理上排斥,如果你把甜豆花當是奶茶店的一個甜品吃,把鹹粽當紅燒肉飯吃,相信也會覺得很好吃。
聲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必删,轉發非頭條平台請注明出處,拒絕抄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