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小壁虎 ,已闊别三十餘年,它在透明的玻璃上慢悠悠的爬着,也許因為玻璃放大的緣故,顯得特别的大,我心裡“咯噔”一下,有點害怕,從小,我就非常害怕小壁虎。
小壁虎長相醜陋,四條腿,長長的尾巴,尖尖腦袋,小巧靈活,眼睛像雙貓眼一樣非常明亮,随處可發現我們看不到的害蟲藏身之處,像極了四腳蛇,怪吓人的。
記得小時候貧窮年代,饑餓的姐姐踩在爐竈上偷翻菜櫥裡面的東西吃,突然,不知被什麼東西咬了,姐姐大哭大叫,至今不知道被什麼東西咬的,隻是當時判斷是蛇,但傷口又不大像,而且蛇咬了沒有用藥,怎麼可以幸運存活下來呢?看到姐姐的傷口,小時候天真的我心裡猜想是小壁虎咬的,因為那時候我經常看得到小壁虎,就更加害怕小壁虎,感覺小壁虎就是蛇……
直到學了小學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才有所改觀,才知道小壁虎是一種白天躲藏,晚上出來活動的有益無害的小動物,老師說小壁虎是益蟲。它好神奇啊,尾巴斷了還會自己長出來,慢慢我開始不那麼怕小壁虎了。
小壁虎是蜥蜴的種類,聽說也叫“爬牆虎”,我們土話叫它“壁蛇子”。它喜歡溫暖幹燥的夏季,當溫度低于11度的時候,它們就會進入冬眠狀态,所以一般寒冷的冬季較少看到小壁虎,現在氣候環境的變化,冬季偶爾也看到極少數的小壁虎出來晃蕩。
靜靜觀察小壁虎背腹扁平,能在玻璃上吸附,是因為腳趾下面長有很多細鈎和鱗片,身上有很強的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闆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小壁虎是一位飛檐走壁的虎将,乍一看挺吓人,所以家裡發現後第一反應以為是蛇,小時候的我非常害怕被它咬,其實這種顧慮完全是多慮的,慢慢才知道小壁虎根本就不會咬人,這麼多年我一直都錯怪了它!
它是晝伏夜出的勤勞“工人”。在炎熱的夏天,白天,潛伏在壁縫、瓦檐、櫥櫃背後等隐蔽的地方栖息,它就喜歡躲在陰暗潮濕的角落一動不動,它對動的東西非常敏感,較怕人,一有動靜就會迅速逃跑,不知道是不是視覺原因,它對靜止的東西,沒有任何反應,總是不動聲色地眨巴着眼睛盯着,它是不會爬到我們床上或者衣服上傷害我們的。
每到夜晚,則出來活動覓食。它極其喜歡趴在有燈光的地方捕食,出現在牆壁的角落或泥牆上,眼睛一突一突地向前捉捕蚊子等害蟲,主要以蚊蠅、飛蛾、蟑螂、蜘蛛等一些幼蟲為食,能幫助我們人類消滅害蟲,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壁虎真的是一種益蟲。現在蚊蟲少了,小壁虎也越來越少見了。
三十多年後,昨日再見小壁虎,我終于釋懷,已不再害怕小壁虎了。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愛護它,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構築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環境,保護人類生态文明的自然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