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内容
本文均嚴格按照課本注釋編寫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翻譯: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你們)平日說:(别人)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怎麼做呢?”
②千乘shèng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
翻譯: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夾在(幾個)大國的中間,有軍隊來攻打它,接下來又有饑荒。
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yuè,以俟sì君子。
翻譯:縱橫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那就得等待君子(來推行了)。
④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翻譯:不敢說我能勝任,但是願意在這方面學習。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願意穿戴好禮服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文化常識
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端章甫,穿着禮服,戴着禮帽。這是做小相時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種禮服。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端和章甫在這裡都用作動詞。
⑤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yú,詠而歸
翻譯: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孩童到沂水裡遊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着歌回家。
文化常識
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20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及笄,古代女子在15歲成年。
⑥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shěn之。
翻譯: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因此我笑他。
是故\是以,翻譯成“因此”。
夫子教你好好學習
附:情境式默寫題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長自居,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使三個弟子毫無顧慮地說出各自的志向“ ,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 , ?”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提問,個性魯莽卻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國, ,加之以師旅,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 , 。”
(4) 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 , 。”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裡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 , , 。”
(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弟子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他說“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最贊同曾皙的回答,從“ :‘ !’”這句話可以看出來。
論語
答案
(1) 以吾一日長乎爾 如或知爾 則何以哉
(2)攝乎大國之間 因之以饑馑 且知方也
(3)端章甫 願為小相焉
(4)為國以禮 其言不讓
(5)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6)以吾一日長乎爾 毋吾以也
(7)夫子喟然歎曰 吾與點也
老師祝你學有所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