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人見了客人面總是說:“稀客!”,這是房縣人最常見的禮行,也是對外來客人最高的禮稱。這裡也包含了一個民間故事。
公元前500——600年時,老子李耳,又稱老聃,出生于楚國苦曆縣(今河南省鹿邑縣)。老子興道教,著有長達五千言的《道德經》,勸人積福行善,扶困濟貧,多做好事以修來世。到了盛唐,唐太宗廣興寺院,并派出唐三藏到西天取經回來,成為得道高僧。就在武則天為李治(唐高宗)生第三個兒子李顯(哲)時,因為難産,唐三藏為武則天念經一天一夜的《太上感應篇》、老子《道德經》,這才生下了李顯,取名李哲,後來又改成了李顯。武則天為感謝老子,特地下旨封老子為太上老君。由于唐高祖信道信佛,可天下廣修廟宇,至于于出現了杜牧寫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連房縣這個偏僻的山野之地,也派來了大将軍尉遲恭監工修廟,這個廟修在縣城西門外的下西關的過河第一家,廟修起時,老子李聃請來了西方佛祖釋迦牟尼,廟中主神位敬的是“天、地、人”三才,取名《三官台》,正殿中供奉釋迦牟尼。太上老君接回釋迦牟尼佛祖時,走在西關大街上,一街兩巷的人都很奇怪,怎麼太上老君走在後邊,人群中就有人好奇地問:“太上老君,怎麼您走到後邊去了?”太上老君指着走在前邊的釋迦牟尼佛祖說:“那是西客。”意思是從西邊請來的佛祖。從此,太上老君的一句“西客”就成了房縣人對外來客人的最尊敬的稱呼了。
“西客”也漸漸演變為“稀客”。
房縣“三官台”的廟碑上還刻有這一段故事。可惜,此廟毀于1958年大辦鋼鐵之時,把所有的鑄鐵佛像都趕去煉鋼了,石碑也被砸碎作了鋪街道的石渣子了。(餘策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