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外太空的莫紮特》,引發了觀衆的熱議。
距離《長江七号》上映過去了整整14年,沒想到近乎同樣的題材,觀衆會以另一種方式,再次欣賞到這個故事。
其實,将兩部電影放在一起看,《外太空的莫紮特》和《長江7号》多少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這一點,導演陳思誠和周星馳,在視頻對話中,也親口承認了這個事實。
同樣的故事設定,主打的都是父子情,整體風格走的是合家歡的喜劇路線。
正因為如此,周星馳和黃渤誰演得更好,網絡上衆說紛壇。
趁着這個機會,七哥就将周星馳和黃渤飾演的“父親”角色放在一起看。
兩位影帝的演技一比較,差别就出來了。
一、周星馳飾演的“父親”(片中角色名:周鐵)
都說最難拍的是讓人哭的喜劇,隻因為電影有着一個悲劇的内核。
小時候不懂,隻覺得看周星馳的電影很快樂。
直到長大後,才明白角色的背後,所糅雜進去的是演員自身的悲涼底色。
在《大話西遊》裡,那句“他好像條狗啊”,就是曾經李修賢對周星馳說過的話。
同樣的還有《喜劇之王》,這部電影表達了周星馳多年喜劇演員生涯的心路曆程。
一句“就算非要叫我跑龍套,能不能請不要在前面加個死字”,台詞好像是在搞笑。
但是,背後更多的是無奈的苦笑,笑的是那個為夢想而卑微的自己。
這就是周星馳電影的魅力,你總能從他所演的角色裡,看到最狼狽、最真實的周星馳。
作為演員的最後一部作品,在《長江七号》裡,周星馳終于有勇氣面對一直不敢碰的父子情,去嘗試“父親”這個角色。
在片中,他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中年男人,忍受着生活中的苦水的同時,卻用笑容為孩子擋住了殘酷的現實。
電影割舍了對周鐵婚姻的展示,開場沒多久就引出了父子之間的生活故事。
打苦情牌是周星馳電影常用的招數,但是如何讓觀衆發自内心地産生共情,對于一個演員的演技要求非常高。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周星馳是怎麼演的。
周星馳的形象,從一出場開始,就被“生活化”三個字所環繞,渾身上下折射出一種“卑微”。
整個人蓬頭垢面,皮膚被曬得黝黑,身上沒有一件像樣、完好、幹淨的衣服。
與工地上的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天熱想給兒子買個風扇,而向老闆借錢時唯唯諾諾的表情。
于是一個被生活打敗的底層農民工形象,躍然于銀幕上令人動容。
其實,《長江七号》中的周星馳,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身影,在菜市場、天橋下、工地上、馬路邊……
在片中,有一場搬磚的戲。
當時,車裡并沒有裝滿,下面是空的,周星馳用盡力氣也推不上去,但是一旁的工人,推着裝得滿滿的推車,一下子就推上去了。
事後,周星馳發出感慨,站在酷熱的太陽下面去搬磚頭,這樣的滋味真的不好受,連呼吸都很困難。
雖然現實如此殘酷,但是周鐵并沒有自暴自棄,動任何歪心思,反倒是腳踏實地去賺錢。
而他的所有努力,出發點都是為了兒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在教育這件事上,周鐵對于兒子用的是最簡單的方法——言傳身教。
沒文化,但也不亂說髒話;再貧窮,也不去偷和搶;要讀書,将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不難看出,《長江七号》中的周星馳雖然诠釋了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窮人形象,但是從始至終很少有煽情,都是不加修飾的直面呈現。
尤其是他面對困境時的心态,沒有絲毫的負能量,反而是透露出一股不屈不撓的堅韌。
表面上,周星馳誇張的表演,似乎離現實很遠,是徹頭徹尾的無厘頭。
隻要你認真看周星馳的表演,很容易捕捉到他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心理變化,所帶出來的“留白”和“畫外音”。
在浮誇背後的深情,才最讓人潸然淚下。
其實,我們都知道,私底下的周星馳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很少能夠看到他像電影中那樣大笑。
在《長江七号》裡也是如此,對于父親這個角色的诠釋,周星馳把眼淚藏進笑容裡,把悲劇寫成了喜劇。
從頭至尾,周星馳掌控了整個故事的節奏,在他波瀾不驚的表演下,這個看似弱小無助、實則内心無比強大的父親,顯得熠熠生輝。
二、黃渤飾演的“父親”(片中角色名:任大望)
跟周星馳完全不同,《外太空的莫紮特》中的任大望,幾乎就是另一個黃渤。
在成名前,黃渤有過很長一段“底層經曆”。
看過好些“大哥”的臉色,領教過無數人的噓聲,挨過不知多少的餓,睡過最破舊的旅社.....
正是這段苦難的經曆,将底層老百姓對“苦”的麻木與耐受,印在了黃渤的臉上。
一次機緣巧合,導演甯浩相中了黃渤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感”。
在2006年,《瘋狂的石頭》中飾演笨賊黑皮。
不管是身穿班尼路出場時的氣魄,還是在高速公路上邊逃命邊撕面包的場景。
黃渤沒有刻意地迎合觀衆去制造笑點,而是僅僅還原了黑皮這個人物身上的真實狀态。
而這種渾然天成的表演,也延續到了《外太空的莫紮特》中的任大望這個角色上。
在片中,黃渤飾演的是一位望子成龍的霸道老爸。
年輕時的他,被自己的父親(範偉 飾演)痛斥不務正業,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不得不開啟一段“我都是為了你好”的人生。
這段經曆,與年輕時的黃渤的夢想不謀而合。
從小就立志成為歌手的黃渤,曾經遭到父母的反對,但是他沒有接受父母對他的安排,為了夢想,他走南闖北,在成名前,足足在外漂泊打拼了二十多年。
最終被現實給打敗,沒想到卻意外成為了一位演員。
而人到中年,一事無成、趨于頻繁的任大望,早已沒有了逆天改命的拼勁,更沒有什麼宏圖大志。
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将兒子培養成一位著名的鋼琴家。
為了逼兒子練琴,任大望各種稀奇的“招數”都用上了,無孔不入的監視,無時無刻的突擊檢查,甚至還拿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條。
一樣的隔閡、一樣的矛盾、一樣的父子關系。
正如黃渤所說,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任大望式”的家長。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片中的黃渤與《長江七号》中的周星馳不同,他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非常強勢。
“我會害你嗎?”、“我是為了你好”、“你遲早有一天會感謝我”.....
片中,任大望對兒子小天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讓觀衆有很強的代入感。
但是,電影想通過這個奇幻故事,告訴所有觀衆:沒有人可以定義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
為了讓任大望這個人物更加鮮活,黃渤在日常表演中,加入了很多小細節。
比如,在片中,有着這樣一個場景。
開拍前,黃渤找劇組的人要了一張紙巾,然後揉成一團放進口袋裡。
開拍後,任大望當着妻子的面,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便從口袋裡拿出零花錢給兒子任小天。
結果,極為尴尬的是,背後還帶着一張皺巴巴的餐巾紙。
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其實是一個男人小心翼翼地保護着内心的不安
這樣一個經曆過大起大落的父親角色,在黃渤的诠釋下既真實又傳神。
既塑造了任大望強勢的一面,也表現出了其敏感的一面。
通過以上的對比,其實很容易發現:
同樣飾演平凡的父親,周星馳的表演更加“外放”,而黃渤的演技更加“内斂”。
周星馳就是一個被生活打入谷底的中年人,沒有歇斯底裡,因為無論如何,生活還要繼續。
而黃渤則是以真實感和自然感為表演的底色,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具有強勢的性格,但也有無法掌控孩子命運的無力感。
僅憑演技的角度來看,由于兩人的角色定位不同,所以很難分出個高下。
而且黃渤飾演的父親角色,更具有時代的特征,而周星馳飾演的父親,情感上的沖擊力似乎更強一些。
生活中有很多與衆不同的“父親”,單獨就以上這兩種“父親”來講,你更偏愛哪一種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