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hr是如何篩選自己的簡曆

hr是如何篩選自己的簡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7:50:32

先說一下我自己,我從畢業後一直在外企作HR,至今6年,現在一家美資的500強公司,不客氣地說是比較牛的公司,說這個不是在炫耀什麼,大家輕拍,隻是為了發帖的需要。發這個帖主要目的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求職和招聘的經驗,有HR的同仁也歡迎一起讨論,發表你們的看法。

收到的簡曆一般都會直接link到我們公司的招聘專門的郵箱,所有收到的簡曆都會閱讀的。即便有些沒有直接LINK的,我們也會有專門的人去把這些簡曆下載下來,然後由專門的人比如我去一一挑選的。所以,有些人同樣的一份簡曆連續發好多次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很坦率地說,希望大家不要介意,這樣其實不會為你加分的,因為我們确實每天看很多簡曆,重複的絕不會去看第二遍,隻會直接delete掉。

另外提醒大家一點,尤其是有些應屆畢業生,我知道你們現在找工作不容易,尤其想找一些好的公司更不容易。但是像我們公司就不會要應屆畢業生,我說的是本科,即便你再優秀也不行。因為歐美公司一般是要求你來了就能工作的,當然有些公司像微軟什麼的除外,因為他們屬于偏研發的比較多,我們是生産型的公司,确實是要求有工作經驗的,而且一般都是至少4~5年。所以,請大家注意,如果有些工作要求特别強調工作經驗,而且至少4、5年的話,應接畢業生就不要投了,因為這樣的簡曆即便被我們挑上了,到Hiring Mgr那裡也過不去,而且他們會Challenge我們為什麼把這種完全不符合要求的簡曆挑出來,你想我們會這麼做嗎?

還有些人,我經常遇到的,就是同一個人同時投很多個職位。這樣其實也不是很好。其實作為我們HR,我們都是希望招聘的速度越快越好,因為我們是有CycleTime的,就是說一個職位從Open到Close的時間越短越好,說明我們工作有效率,呵呵。所以,其實我們看一個人的簡曆都是看他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說他應聘哪個職位最有可能,然後我們安排相關的面試,絕不會因為你同時投了好幾份簡曆,就增加面試機會,因為我們總是看你最擅長的那個方面來推薦的。還有的人的做法更不可取,我最近就遇到過,因為我們是外企,所以有些候選人就用英文名字,這個其實沒所謂的,都可以,而且實際上我們在公司也都是叫英文名的,但是他這個人用不同的英文名投了不同的位置,而且簡曆的内容也不同,我們在初選簡曆的時候就完全發現不了

所以,第一次叫他過來面試了,然後他沒有成功回去了,然後過了幾天另一個位置面試他又來了,這次我們發現是同一個人,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Reject這個人,然後HiringMgr在面試的時候發現實際情況和簡曆上寫的完全不同,毫無疑問,他又Fail了,而且我估計他永遠沒有機會了,即便他再換多少個名字也不行了。所以這裡就引申一點,大家寫簡曆的時候還是盡量實事求是,當然适當的誇大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千萬别誇大的太多,尤其是畢業2、3年的一些人,你當然是有一些工作經驗的,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你的那些工作經驗到底到哪個程度,所有誇大太多實在是不可取,即便是這樣的簡曆通過了初選,但是經過面談,你其實是完全掩蓋不了的,所以我們在面試一些人後經常得到的結論是:他不是幹過,他是看過。 呵呵,所以大家适當誇大的,可以把1說成2,但是千萬别把1說成5。

其實作為應屆畢業生,找對職業方向是第一位的,你一定要确定你未來做什麼,而且這個一旦确定将來就不容易變了, 當然不是說你就沒有做别的行業的機會了,而是說如果你想在一個領域裡做到比較Professional的話,一定要做的專注,不要跳來跳去,一會作質量,一會做生産,一會又去跑去銷售。。。。。。。。。而且尤其是你一共就有5、6年工作經驗的話,看到這樣的簡曆一般也沒什麼機會的。

應屆畢業生的簡曆,一定要強調你在學校獲過什麼獎勵,最好是優秀學生幹部之類的,如果你沒獲過什麼獎勵,那就寫你參加過什麼活動,如果你也沒有參加過什麼活動,就說說你哪門專業課學的比較好,如果你專業課學的也不好,那就說說你有什麼特長,如果你也沒什麼特長,那。。。。我實在不知怎麼幫你了,你去應聘一個公司總要給人家公司一個錄用你的理由吧。如果你覺得這個理由還OK的話,那就寫上試試。說不定HR或者HiringMgr有同好呢,呵呵,當然前提是人家肯接受應屆畢業生。

我不确定我的經驗一定對你有用,因為人生其實充滿太多的可能性了。但如果你想聽我的建議的話,我還是願意和你分享一下的。說到迷惘,可能每個經曆過那個4年的人都有過,現在回顧一下,我覺得大學真的是一個學習知識吸收知識的好時候,這個是肺腑之言,等到工作以後,你會發現,留給你讀書的時間那麼的少,或者你工作一天了,根本沒有精力與心情再去捧着一本書看了。 可能現在勸大家讀書,有人會覺得老土,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工作,我實在是覺得一個人的知識積累太重要了,這個東西不是你一下子就會感覺到的,它會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你的談吐,你的氣質,甚至你講話的方式,所作的手勢,可能你自己都不覺得,但是有過一些經曆的人一下子就可以察覺到。我說的讀書不一定隻是專業書,當然,專業書讀得越多越好,如果你将來确定要從事這個職業的話。其他的書,特别是一些會影響你人生觀世界觀的書還是越早讀越好,而且越多越好,所謂開卷有益啊,我以前不覺得這個詞有什麼特别,年齡越大越覺得了,哈哈。說到這個詞,想起一個名字,有個人叫陳益卷,我小時候經常在作文選上看到這個名字,當時就覺得這個名字取得真好,聽名字就覺得人有氣質,哈哈,這個人文章寫得也好,現在好多年過去了,不知這個人在作什麼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花癡了好久,哈哈。。。。

還有,大學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走一走,去的地方越多越好,國外就沒必要了,因為父母的錢畢竟不是容易賺到的,我們還是以後利用出差的機會遊一遊好了,呵呵。工作以後你會發現,雖然你每年都有少則幾天,多則幾周的年假,但是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休不了的,休的話也就是3天左右的,再多自己就不好意思了。而幾天的時間對于旅遊來講實在是太不夠了。還有,如果你有條件的話,還是談一場真正發自内心的戀愛吧。理由就不詳說了。。。。

如果你确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是外企的話,一定要把外語學的和專業課一樣出色。好多人,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人,專業非常出色,但是外語實在太差,白白的喪失了很多機會,有時候我們作為HR真是在旁邊幹着急沒辦法啊。你要知道,在比較好的外企裡,和老外開電話會議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公司裡幾乎每天都有國外的Visitor,工作上發郵件都是英文,所有的Report都是英文,你英文不好的話絕對是寸步難行的,更别說什麼發展了。

說到外語,我多羅嗦兩句。 我每天看簡曆,幾乎所有的人都說自己英語聽說讀寫流利或者熟練掌握什麼的,所以在這裡也借這個機會和大家讨論一下你們理解的聽說讀寫流利是什麼概念。我的理解,您都流利了,至少要可以連字成句吧,我們先不要求你沒有什麼語法錯誤。可是有些Candidates來了,連個自我介紹都說不出來,再看簡曆上還寫着聽說讀寫流利還有熟練掌握什麼什麼的,我那個汗啊。。。。。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有受騙的感覺,您說您英文不行吧,但是到外企面試,自我介紹這種常規問題總要稍微準備一下吧,所以這種候選人基本上沒什麼機會進入下一輪面試的。

接着說篩選簡曆的事啊。其實我們篩選簡曆速度很快的,一般我的習慣是先看應聘者的年齡,這樣就大概估計到他有幾年的工作經驗了,然後看他的學曆,是大專還是大本,這裡說一下其實學校不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這可能也跟我們一般都招有工作經驗的人有關,因為其實有些人經過在職場上打拼幾年後,他的出身其實是不太重要的問題,隻要符合我們的基本要求就OK了,我們更看重他的實際工作經驗和畢業後走過幾家什麼樣的公司。然後就看他的工作經曆了,一般都是先看跳過幾家,都是做什麼職位的,每家都待了幾年,至于每個職位具體的工作職責,HR會看,但不是最關注的,因為我們其實最關注的問題是他以往幾家的公司是不是和我們是同行業的公司,産品和我們相差多少,因為即便是像Finanace 這樣的崗位,因為産品不同,她所熟悉的工作經驗也是不能完全Copy過來的, 舉個簡單例子,食品行業的Fianance 和電子行業的Finance熟悉的成本核算完全不同,所以行業還是非常重要的。

剛才說到學曆,這個符合我們的基本要求還是蠻重要的。 像一般的500強的公司,一個工程師的職位至少要求本科學曆吧,其實我們前些天也專門讨論過這個問題,一個Candidate如果他工作經驗非常豐富,但是就是大專學曆,那我們考慮不考慮,說實話大家意見不統一,但大家普遍的看法是,大專學曆的話,先不說專業強不強,恐怕英文能過關的就比較少,所以,看到了吧?說來說去英文真是一個硬傷啊。所以,還沒有開始學英文的同志們,想進外企的話,死磕英語吧。

其實簡曆初選的時候,我們很難在字面上看出來一個人的真實地英文水平的,我們其實也不是硬性要求一定要中英文簡曆都有,寫招聘要求的時候是會要求的,但絕不會僅僅因為你沒有英文簡曆就在第一關把你Reject掉的。其實說實話,因為我們每天面對大量的簡曆,所以還是中文簡曆看的多些,當然也有些人可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英文水平吧,隻投英文簡曆,這個無所謂的,你隻有英文的我們就隻看英文的,呵呵。但我确實也發現過一些人在沒見面的時候就感覺英文不錯,這個不是在看簡曆的時候發現的,而是在看Cover Letter的時候發現的,而且經過我後面仔細再看Resume, 他們一般都是有國外留學經曆的,呵呵,這個就沒辦法了,人家有那個英語環境嘛,所以,總結一點就是,如果你确實英文很好,并且為了引起HR的注意,Cover Letter(就是你發簡曆時在郵件前面寫的一些客氣話)适當的發揮一下吧,但别太長,否則沒有幾個HR有耐心看完的。

如果你不能保證你的CoverLetter 寫了一定有好的效果,那建議還是幾句帶過好了,因為這個實在不是重點。在看簡曆的時候,如果通過了英文6級,那一定要重點說明的,這個是可以加分的項目,至于其它的一些英語考試,比如你考過雅思或者托福,那麼如果你的成績非常好的話,比如托福600分以上,或者至少580以上的話,可以說明,如果你隻是考了個500出頭,那就不建議說了。有的時候言多語失,寫簡曆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英文方面也給HR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且所學專業和所經曆的幾家公司也都還不錯,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進入HR的視線了,她會把你的簡曆DOWNLOAD下來,和其他幾個也還不錯的人選一起發給HiringMgr,由他再選一次,如果他也感覺還好的話,就會有人通知你面試了。

英語的測試是貫徹整個面試過程的始終的。不管你要經曆幾次面試,每次都會有英語的測試的。先說筆試。這個正規一些的公司一定會有的,而且會有英語的測試,一般是比較常規的套路,先讓你做一個有關公司企業文化或者公司介紹的漢譯英,這個你如果對這個公司完全不了解的話還是比較難的,因為我們有些中文的詞,或者有的公司的産品比較偏,呵呵,怎麼說呢,實在是用英文不好翻譯,所以不用緊張,我們不要求你面面俱到,每個句子都翻譯的精準,其實隻要大緻意思對了就OK,但是千萬别犯低級錯誤,比如is和was不分,該用過去式的用現在式,我們可以原諒你詞彙量不大,或者有些拼寫有微小的錯誤,但是這些基本的語法可是基本功問題,我們中國學生的強項啊,這些錯誤如果犯的話會直接影響面試者對你的印象分。

還有一些常規問題,比如一些你個性方面的問題我們會要求你用英文答一下,這些都是比較常用的詞,你如果不知道的話,去網上搜一下吧,有很多的。 但是千萬不要因為你不知道這個詞,就随便寫一個别的詞,而且還是和你實際情況背道而馳的,因為很有可能後面HR會和你就你的個性問題展開讨論,因為HR一般比較了解你未來老闆的好惡,呵呵,如果驢唇不對馬嘴就不好了。

而且建議這方面的用詞注意一下,最好用專業一些的詞彙,有些詞如果你從小學開始就一直用,那麼現在你是不是能換一種說法呢?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表達方式的。

說實話啊,我前面已經說了,其實每個應聘者的簡曆我們都會看的,因為我們也不想因為我們自己的問題錯過了好的候選人而延誤了CycleTime,如果你發到招聘郵箱而沒有得到回複的話,其實沒什麼必要再發到HR的個人郵箱了,因為基本上你是沒什麼希望了。這個不是反感不反感的問題,如果你的個人條件優秀,HR不會因為你直接發到她的郵箱就不給你機會的,即使她有點不爽,這樣等于是和她自己的業績對着幹,呵呵,反正我是不會這樣做的。但是,還是上面說的,專門招聘用的郵箱我們會仔細看的,請大家放心。呵呵。

然後是面試,我們公司,一般是筆試和第一輪的面試是同一天進行的,就是說你筆試題答完了馬上就會有face to face的面試,而其實面試者看你答得筆試題其實就是這麼一小會,我們不會讓應聘者先做筆試然後回去,再通知面試的,這樣對我們大家都是時間上的浪費。

然後一般的面試如果面試官都是中國人的話,我估計不會全程英文的,畢竟面試的時候主要需要了解的是應聘者過去的工作經曆和背景,把這些搞清楚了是面試最主要達到的目的,所以,一般你講述以往的工作用中文就OK了,那什麼時候講英文,然後用英文講什麼呢,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一般我們都會和應聘者說明,我們因為是外資公司,對英語會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下面開始英語測試,主要是看你的一些英文表達能力。

然後,英文方面的測試我一般都是由淺到深的有一個過程,如果我看應聘者以往的工作經曆裡面歐美公司比較少,而一般都是亞洲國家的企業而且英語隻通過了4級的話,就會先要求他用英文作一個自我介紹,或者要求他自己随便說一些東西,然後如果他說的還過得去的話,我會挑一些他剛才說過的東西和他讨論一下,從這裡開始基本就可以看到他的實際水平了,因為前面的自我介紹什麼的一般人都會準備一點,這個有一些英文基礎的人都會說的可以,而後面和他讨論一些東西的時候,就可以聽出他的詞彙量,聽力,表達能力,流利程度。這些其實不需要很長時間的考察,基本幾個回合下來就差不多了。

最後,對應屆本科生的建議是,如果你一畢業就有機會進歐美公司,那千萬别放棄機會,我說的是純正的歐美企業啊,不是某個海龜在國外拿了身份就回國來開個公司的那種。 如果沒有機會進歐美公司,那就選擇日韓公司,工作3年左右,然後工作期間狂練英語,一定要真正做到聽說讀寫流利,不要自欺欺人。然後跳槽進歐美公司。再以後發展就會順利多了。當然我指的是立志在外企裡混得人,想當公務員什麼的就不用了。如果你肯定自己今後要在外企工作,那麼不建議畢業後選擇國企或私企什麼的。

hr是如何篩選自己的簡曆(我們如何選擇優秀的簡曆)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