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多少可以保證營養?你真的吃得健康嗎?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不合理膳食是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國居民310萬人的死亡可歸因于膳食不合理換句話說,2017年我國有310萬人死于“沒吃對”,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一天吃多少可以保證營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你真的吃得健康嗎?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不合理膳食是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國居民310萬人的死亡可歸因于膳食不合理。換句話說,2017年我國有310萬人死于“沒吃對”!
究竟怎麼吃才健康?怎樣才能合理補營養?在營養健康服務提升行動之步入“十四五”營養健康體系建設宣傳推進會上,多位專家探讨營養健康相關話題。記住營養專家這4句話,讓你吃好喝好不生病!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
營養平衡從孕期抓起
營養健康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一部分,要從基層抓起,我們培養的營養師應該在縣、鄉、村裡頭或者社區裡工作,從懷孕開始指導大家怎樣吃更健康,兒童長大了就不容易生病。還有學校,這些工作要做好,才可以真正做好疾病預防。
2021年2月25日,由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發布。專家們收集了30餘種不同食物(及加工食品)的國内外相關研究,最終給出了“多8少6”飲食建議。
1.适量多吃8種食物
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類及其制品、魚肉、堅果、飲水(飲茶)等。
适量多吃8種食物好處多多,例如,增加全谷物可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延緩體重增長,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結直腸癌發病風險。
2.适量少吃6種食物
包括:畜肉、煙熏肉、食鹽、飲酒、添加糖和含糖飲料、油脂等。
過多攝入這6種食物可增加不良健康結局風險,例如,過多畜肉攝入可增加2型糖尿病、肥胖、結直腸癌發病風險。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段琳:
營養改善是慢病防控的基礎
相當一部分心髒疾病、腦卒中和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膳食因素有關。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2012年中國成人由于膳食質量不佳導緻的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死亡率為20.8%,估計人數為151萬。相關歸因中,高鈉攝入占17.3%、水果攝入不足占11.5%、水産類Ω-3脂肪酸攝入不足占9.7%。
“營養和慢病防控關系非常密切。慢病防控是營養改善的重要目标,營養改善是慢病防控的基礎。離開慢病防控談營養是空談,離開營養談慢病防控是空想。沒有營養就沒有慢病防控的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慢性病與營養管理處副處長段琳強調,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都需要從膳食營養入手改善。發揮營養在慢病防控的作用,實現全民健康共建共享,需要政府、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協同發力。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
碳水化合物攝入要适量
能量由膳食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所提供,膳食供能比例是指由膳食所提供的宏量營養素攝入種類、比例構成和數量。适當的、比例恰當的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量,對維持機體健康、預防慢性疾病相當重要。
美國人群的隊列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與全因死亡率之間呈U形關系,當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為50%-55%時,死亡風險最低。低碳水化合物攝入(<40%)和高碳水化合物攝入(>70%)人群都比中等攝入人群具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數據顯示,全國城鄉居民來源于動物性食物蛋白質的比例從1992年的18.9%增加到2015年的35.2%。農村居民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從1992年的70.1%下降到2015年的55.3%,從五星食物提供蛋白質從1992年的12.4%提高到2015年的31.4%,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
每周攝入25種以上食物
營養來自于膳食,合理膳食的關鍵首先在于食物多樣化。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除了宏觀營養素外,還應注意微量營養素的補充,如維生素C、維生素D、微量元素鋅、常量元素鈣以及微量元素鐵等。這些微量元素補充以膳食為基礎,但對于特殊群體,在複雜膳食無法滿足需求時,可以考慮營養補充劑,特定情況下,甚至需要提高劑量,需要進行個體化精準指導。
建議膳食營養補充食物:
1.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
2.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
3.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
4.吃各種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态奶300g。
5.每周吃魚、畜禽肉、蛋類,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
6.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烹調油25~30g,糖25g以下。
7.成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水。
來源:健康時報
來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