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貝多芬交響曲欣賞

貝多芬交響曲欣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8 23:30:23

貝多芬交響曲欣賞?巴赫、莫紮特、貝多芬、肖邦、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門德爾松、拉赫瑪尼諾夫、柴科夫斯基、威爾第、西貝柳斯……這些音樂家的名字,或者大家都聽說過,在這裡,我們借由RCA出品的一套以時代發展編撰的100張唱片分别介紹這些音樂家的作品,當你想了解他們的音樂作品,想走進博大恢弘的古典音樂世界,想擁有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财富,但是又無從入手時,那麼,請從這裡開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貝多芬交響曲欣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貝多芬交響曲欣賞(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52輯)1

貝多芬交響曲欣賞

巴赫、莫紮特、貝多芬、肖邦、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門德爾松、拉赫瑪尼諾夫、柴科夫斯基、威爾第、西貝柳斯……這些音樂家的名字,或者大家都聽說過,在這裡,我們借由RCA出品的一套以時代發展編撰的100張唱片分别介紹這些音樂家的作品,當你想了解他們的音樂作品,想走進博大恢弘的古典音樂世界,想擁有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财富,但是又無從入手時,那麼,請從這裡開始。

德國古典樂派的最後代表——勃拉姆斯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約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1833年5月17日出生于德國漢堡。他的父親是漢堡歌劇團的低音提琴手,能演奏多種樂器,也是勃拉姆斯的音樂啟蒙老師。勃拉姆斯童年生活非常貧困,很小就要去酒店伴奏,到劇團幫忙,以補貼家用。早年,他創作過150多首沙龍小品,這些作品雖然規模不大,但鍛煉了他的創作能力。1853年,20歲的勃拉姆斯到各地旅行演出,并結識了不少知名音樂家,其中包括舒曼。勃拉姆斯出色的才能征服了他,他立即寫了題為《新的道路》的文章,發表在《新音樂時報》上,熱情洋溢地介紹了勃拉姆斯,使他的名字在德國音樂界廣為傳播。1858年,勃拉姆斯在疊得莫爾德擔任合唱指揮,1862年遷居維也納,先任合唱指揮,後任音樂之友管弦樂隊指揮。

勃拉姆斯在音樂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對交響音樂的貢獻應當首先加以肯定。勃拉姆斯出生時,貝多芬剛逝世6年。貝多芬在交響樂上所達到的高度使其後人很難超越。而此時的歐洲樂壇上,李斯特、瓦格納等人正在掀起“标題音樂”的浪潮,古典交響樂傳統受到很大的沖擊。勃拉姆斯則固守曆來沿用的音樂形式,他在作品中增添了新的時代内容的同時,忠實地按巴赫、貝多芬、舒曼等德國古典音樂的傳統作曲,成為德國古典音樂的最後一位大師。

勃拉姆斯的創作十分嚴謹,其作品一般都要經過精雕細刻才肯放手。他的四部交響曲都是40歲以後寫成的,故有人稱他為“大器晚成的作曲家”。其《第一交響曲》的創作經曆了21年時間才完成,所以也有人認為他和貝多芬一樣,是個“慢手”。但經曆了第一交響曲這樣長時間創作的磨練,他以後的三部交響曲卻創作得較快,例如他創作《第三交響曲》隻花了4個月時間。他的交響曲都沿用了古典交響曲四樂章的形式,謹守貝多芬交響曲的傳統,力求像貝多芬那樣,創作出交響曲中的偉大作品。他以自己四部成功的交響曲證明古典主義交響樂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事實上,這些作品确為貝多芬之後最偉大的交響曲。所以更有人把他的第一交響曲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

勃拉姆斯一生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享有盛譽的四部交響曲外,尚有3首協奏曲、數十部合唱曲、300多首聲樂作品及大批室内樂作品。他還極為重視民間音樂,收集并彙編出版了七卷《德意志民歌集》。鑒于他對音樂所作的貢獻,他被選為柏林藝術學院院士,漢堡市榮譽公民,并被劍橋大學和布雷斯勞大學授予博士的榮譽稱号。

勃拉姆斯是舒曼一家的摯友,舒曼死後,他仍是舒曼夫人——女鋼琴家克拉拉的密友。勃拉姆斯于1891年寫下一份音樂遺囑,概括了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的成就。随後又全力以赴的投入創作,完成了不少優秀作品。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在維也納逝世,被安葬在貝多芬墓旁。

勃拉姆斯作品鮮明地繼承了德奧古典音樂傳統,廣泛地吸收了歐洲各民族音樂文化的素養并在自己創作中保持和發揚了這些出自于人民中的進步、健康的精神和情感,這是他在音樂文化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由于時代和曆史的局限,勃拉姆斯的作品,特别是他晚年的一些作品較為低沉晦澀,反映出了他的動搖、隐退和矛盾的心理。勃拉姆斯的創作生涯及其作品,使他作為德奧古典作曲家中的“最後一人”而在音樂史上享有特殊地位。

勃拉姆斯最具貝多芬精髓的《第一交響曲》的誕生

在勃拉姆斯的創作中,交響音樂占有重要地位,在這類作品中,結構的原則、調性的布局、主題發展的邏輯性、複調思維的深刻性以及宏偉的氣勢等,都明顯地看到巴赫、貝多芬對他的影響。在他的四首交響曲中,以第一和第四最為著名。他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1862-1876)不像多數作曲家那樣帶有嘗試和模仿前人的性質,而是一部成熟之作。他從1862年寫出第一樂章到1876年最後完成,持續了近15年之久。樂曲反映了德國統一前後的十多年中,勃拉姆斯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從第一樂章的矛盾、掙紮,第二、三樂章的悲痛、幻想到終曲的歡呼、贊頌,顯示了他探求理想、擺脫痛苦、走向光明的哲理信念。

1855年勃拉姆斯在故鄉漢堡聆聽了舒曼的《曼弗雷德》戲劇配樂後,内心勃發了極強的創作欲望,他立刻構想譜寫這部交響曲。當時作曲家本人才22歲。可不曾想,他首部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完成竟用了7年的時間。這并不是因為作曲家忙于其他作曲工作,而是他态度十分慎重。勃拉姆斯本來就很嚴謹,在交響曲創作方面更是如此。他立志:要寫便寫出能和貝多芬“不朽的九大交響曲”并駕齊驅的作品,以不辱前人風範。所以他不惜耗時地推敲、琢磨,反複修改。1862年7月,勃拉姆斯将寫好的第一樂章交給朋友迪特裡希過目,而舒曼的妻子克拉拉也看到這部作品的雛形,他們鼓勵勃拉姆斯放下思想包袱,繼續完成這部作品。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勃拉姆斯才開始繼續這部交響曲的創作,又過了15年,直到1876年夏天,此部交響曲才告完成。但在初演後,勃拉姆斯仍在不斷地修改、潤色。

從動筆構思開始,勃拉姆斯用了20年時間才寫出了這首能和貝多芬交響曲相提并論的、登峰造極、光芒萬丈的巨作。這部交響曲作品雖模仿了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筆法精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但仍帶有他自己的特點。他在繼承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的同時也吸取了深刻的人道主義和熱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着力表現時代的精神風貌和鬥争生活,這使他的作品成為繼貝多芬之後德奧古典交響音樂的傑出典範。尤其是他的《第一交響曲》象史詩那般宏偉,可以看到受到了貝多芬“從黑暗到光明”的構思的強烈影響。

在1827年貝多芬去世之後的50年間,世上沒有出現過一首能與貝多芬那“不朽的九大交響曲”并駕齊驅的曲子。直到1877年,勃拉姆斯發表了他的這部交響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讓維也納欣喜若狂,維也納人将他的《第一交響曲》稱作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樂評家們都說:“沒有任何其他作曲家,曾如此接近貝多芬偉大的作品。”

維也納人想貝多芬想瘋了,于是勃拉姆斯在他們眼中就是轉世的貝多芬,對他們之間的比較超過了音樂上的類比:兩人都是單身漢,都身材矮小,都不修邊幅,都愛喝酒,而且都以壞脾氣對待圍攻他們的人。這種比較使勃拉姆斯異常惱怒,有一次提到貝多芬時他說:“你不知道這個家夥怎麼阻止了我的前進。”但不管怎樣講,勃拉姆斯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十分偉大和輝煌的。勃拉姆斯雖然隻寫了四部交響曲,但仍被稱為貝多芬以後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一交響曲》被世人稱為“第十交響曲”。所謂“第十”乃是指本曲續接于貝多芬“不朽的九大交響曲”之後,成為第十首著名交響曲之意。樂曲中充滿鬥争、煩惱、苦悶、失意、喜悅等人間七情六欲的交織,是遍曆人世滄桑者最偉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給世人的精神至寶。有趣的是,勃拉姆斯故意在本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中引用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歡樂頌”的曲調,不負其《第十交響曲》之美名。

勃拉姆斯筆下的“英雄”交響曲——《第三交響曲》

F大調《第三交響曲》完成于1883年夏,同年年底由奧地利著名音樂評論家漢斯·裡希特指揮首演,獲得巨大成功。這位評論家對此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是繼貝多芬第三交響曲之後的第二部“英雄”交響曲。其實,本曲并非模彷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但在樂曲的本質上,似乎也有部分相似之處。事實上,此部交響曲也是勃拉姆斯四部交響曲中最粗犷、豪邁、穩健和富有男性氣概的作品。當然,曲中的英雄并非在戰場上叱咤風雲的勇士或征服者,而是指一位意志強韌、富有毅力的人物。而且,其創作所着眼的立場、觀點也與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有着顯著的不同。貝多芬曲中的英雄為了理想,不惜英勇地奮戰到底,以奪取勝利為最終目的。而勃拉姆斯的英雄人物隻是一個憑着不撓的意志力量,奮發圖強,屹立不移的形象;在奮鬥之餘,更有夢想的追求、愛的探索。

這部交響曲旋律粗犷,節奏有力,色彩柔和,主題鮮明,是勃拉姆斯最短的交響曲。第一樂章開始于一個三音(F-A-F,德語“自由而快樂”的開頭字母)動機,這個動機後來成為這部作品中不斷出現的主導動機。據說,勃拉姆斯在寫作此曲時,正與女歌唱家26歲的海敏娜·施比斯保持着十分親密的友誼,因此他的創作心情相當愉快,于是也就誕生出如此明朗清逸的作品。

整部交響曲包括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燦爛的快闆,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帶着欣喜與歡悅,表達“自由和快樂”,第二主題源于維也納舞曲。第二樂章,行闆,崇高、安谧又有點憂郁,基本主題類似搖籃曲,單簧管和大管模仿的管風琴效果,突出了它的優雅,第二主題多少有些低沉、悲戚。第三樂章,稍快闆,松弛速度的諧谑曲。第四樂章,快闆,奏鳴曲式,起先是激奮的情緒與有點神秘的惡兆,中間經過一段戲劇性沖突後,轉到光輝的F大調結束,情緒平靜而肅穆。

這部作品,評論家認為是勃拉姆斯與海敏娜戀愛時内心情緒的真實寫照。 雖然它被當時維也納的樂評家稱為“英雄交響曲”,可是它并沒有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那樣的波瀾壯闊,而更多地體現出戲劇性沖突後的無奈與悲歎,它的結尾曲靜谧幽遠,尤其令人癡迷。而第二、第三樂章的氣質更符合克拉拉所說的是“森林的牧歌”,而且有對立沖突因素的第一、第四樂章不是在鬥争和意志的勝利中結束的,而更像是一位哲學家通過理念和沉思,以豁達的方式消解了命運的悲劇。這才是真正的勃拉姆斯的個性——他不是一個鬥士,而是一個感傷的詩人和哲學家。

▼德奧音樂作品權威诠釋者君特·旺德帶來的正宗的勃拉姆斯

德奧音樂經典組合君特·旺德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驚人演繹

旺德北德廣播交響樂團聯袂演繹的勃拉姆斯經典交響曲

在勃拉姆斯的創作中,交響音樂占有重要地位,他共創作了四部交響曲,其中《第一交響曲》的創作花去了整整20年的時間。正是因為如此,這首作品成功地在各地廣為流傳,而且被衆人認為是最具貝多芬交響曲精髓的一部作品。特别是此曲的第四樂章中,C大調法國号主題,與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的“歡樂頌”主題十分類似,因此,人們又把此曲稱為“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

勃拉姆斯的《第三交響曲》被世人認為類似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的第二部“英雄”交響曲。其實,本曲并非模彷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但在樂曲的本質上,似乎也有部分相似之處。事實上,此部交響曲也是勃拉姆斯四部交響曲中最粗犷、豪邁、穩健和富有男性氣概的作品。

君特·旺德這位德國指揮家在他近70年的指揮生涯裡,以指揮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等德奧作曲家的作品而享有盛譽。這張RCA唱片公司在它的“RCA Red Seal—BEST 100”系列出版發行的勃拉姆斯第一和第三交響曲的唱片同另外一張第二和第四交響曲的唱片,被人們認為是又一個特别正宗的版本。在這兩張唱片中,德奧音樂作品權威诠釋者君特·旺德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的聯袂演繹不溫不火,從容協調,整個演奏聽下來讓人感到十分順暢、自然、完整和大氣。

RCA出品的

《勃拉姆斯 第一 第三交響曲》

曆史錄音

高逼格的音樂享受!

你值得擁有~

點擊閱讀原文

你懂的

文字來源 | 星外星資料庫

圖片來源 | 星外星資料庫 & 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星外星古典小鎮

愛音樂,不孤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