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考記叙文閱讀主要題型

中考記叙文閱讀主要題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19:40:21

中考記叙文閱讀主要題型(中考記叙文閱讀)1

——記叙文閱讀專題——

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知識鍊接思維導圖】

中考記叙文閱讀主要題型(中考記叙文閱讀)2

【知識鍊接思維導圖】

◇ 01荒漠中的葦

◇ 02青苔撐起的一片綠意

◇ 03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穢

◇ 04破繭成蝶

◇ 05談竹

【中考真題鍊接㈠】

荒漠中的葦

王劍冰

①汽車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經很久了,人們初開始的興趣早已變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條細細的帶子在沙漠中甩來甩去,不知盡頭在何處。有人不停地在後悔,應該走另一條國道的,是我等少數幾個出的點子,說走這條路可以看到五彩城。遠遠的五彩城直到我們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顆好大的月亮,也沒有見到它的蹤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憑美麗的想象來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沒有了什麼興趣。除了沙漠還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顔色還不是金黃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兩邊鋪向無盡的遠方。胡楊呢?紅柳呢?幾乎看不到什麼植被,偶爾的幾株沙棘,一晃就過去了。有時出現的不高的丘陵,也僅夠讓視線有個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幾乎就是我們這一輛汽車,弱小的一葉扁舟樣地在大海的波濤中翻湧。

③中間在什麼地方吃了一頓午飯,然後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來已是半下午了,車子還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頭靠在窗戶上,無聊地看着已不成風景的風景。就在這時,我竟然看到了一種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種水鄉才能看到的植物——葦!起先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是看錯了。當這種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視線中出現的時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葦。

④在我的感覺裡,葦屬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芸芸衆生群居才能産生勇氣,才能産生平衡,才能産生力量,才會便于生存。葦便是一種群像的結合體,蕩漾是她的形容詞。我曾在雙台河口濕地保護區,在我的家鄉渤海灣,在孫犁筆下的白洋澱,都看過面積逾十萬畝甚至百萬畝的大蘆葦蕩。那一望無際的蘆葦,像纖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擁相攜地在風中悠悠起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亼,在水一方。”《詩經》中對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這美麗的植物為襯物。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植物,葦給人們帶來的總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葦的名字,那是一種帶有情感的、内涵豐富的、釆韌的、溫馨的表達與體現。

⑤可眼前這些葦卻顯得這般瘦削,不成氣勢。就像初生小女的頭發,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幾許羊胡迎風,揚頭看看不多的時日。我想象不到在這樣荒涼(不隻是荒涼,簡直是恐怖)的地方,怎麼會有葦這種植物生長。是鳥的羽翅?是風的神力?她們真的不該誕生在這裡。在白洋澱,沙家浜,葦正牽裳起舞,接受着遊人的贊歎;在渤海灣,黃海灘,葦也是豐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歡快地歌唱。

⑥這該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給她一片(不,哪怕是一點水,她就敢生根、發芽、開花、搖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陽光。)那确實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開挖出的低窪地,僅僅是存留的一點點雨水,而絕不會是人為的故意,她們就結伴地生長起來,那是多麼少的伴兒啊。但女子們還是願意有伴的,這是她們的天性。孤芳自賞的葦似乎不稱為葦,況且在這樣的地方她們别說孤芳,連群豔也無可奪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個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們連一目的交情也錯過了。

⑦那片水已經剩了一點點,而她們的長大,還不是借助那一點水嗎?看她們的樣子,也就是剛剛過了童年而進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灘,是茫茫大漠,她們會搖曳,會掙紮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湧動,她們都活不了。我已看到,離水稍遠的幾株已經幹枯頹折。

⑧不過我想,既然作為一種生命,站立于這個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義和可能。這個生命就會不講方式,不圖後果地向上生長,直至呼出最後一息。葦,或被風收去,或被沙掩埋,都會以她最後的努力,度過她最美麗的時光。葦,你的意思不是萎,是偉!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詩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蘆葦的啜泣與哈欠”,暗自笑了。這不知寫于何時何背景的詩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這時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與哈欠的蘆葦。”

⑨西部,戈壁,荒漠,葦,我把這樣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連,竟就連出了一種美妙的景象。

【試題】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麼?

【答案】托物言志。作者借對葦身處荒漠卻頑強活着的生命意識及身處逆境卻頑強向上精神的贊美,表達了自己也會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願望。(或來歌頌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葦一樣頑強生命的人。)

【中考真題鍊接㈡】

青苔撐起的一片綠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們的視野裡總是萬物蔥綠,百花次第開放,一派生機勃勃。

②百花繁,萬花燦,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為它實在微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我卻驚訝于這細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沒有茂林的碩大氣象,也沒有百花的美妙身姿,隻是靜靜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視的角落裡。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風情、百花一樣的美麗。

③我非常喜歡清代詩人袁枚那首《苔》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筆下的青苔生長環境是很惡劣的,可它依然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青春從何處來?它從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來,它憑着堅強的活力,沖破困境,煥發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會開花的,但她“也學牡丹開”,既是謙遜,也是驕傲。她雖然如此弱不禁風,卻憑着自身的自強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樣的開放權利,春光離不開她們不斷地點綴,才顯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間有句諺語:“三月青苔露綠頭,四月青苔綠滿河”。

⑤在我的印象裡,春風拂面,青苔們趴在殘舊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磚頭間,爬上高高的牆頭上,附在蒼老的樹幹中,布滿在瘦硬的岩石上,從故鄉街上的青石闆夾縫中撐出綠意,寫出一個又一個方正的“回”字。不遠處的春江,“江水綠如藍”,這是青苔的大寫意、大手筆。

⑥在鄉間的古樓裡,當青苔從不遠處的山坡上,開始随着春風波動、蔓延時,門前的台階也變綠了,古樓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時,隻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氣勢。她們都是一根連着十根,十根連着百根,連綿起伏,漸成氣象。無論是斷牆殘垣,還是懸崖絕壁之上,其它植物都無法落腳,唯有青苔從牆縫裡、石縫隙中奮力拱出,四處蔓延着綠意,在蕩漾的春風中記錄着比石頭還硬的倔強。

⑧小時候,我的家鄉,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來臨之前,父親總要爬上古樓,上屋頂清理蓋瓦,家鄉人稱之“拾漏”。他總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滿青苔的瓦,或剝下苔綠,或扯下苔絲,或拔出瓦溝中的苔草……然後裝進一個藍色的布袋裡。他從木梯上退下來後,便徑直去後花園,從布袋裡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蘭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樹幹上,或塞進幹枯的羅漢松那一個個細小的木洞穴中……父親說,青苔也有一些詩意的名字,她叫绮線,也稱呼為綠衣元寶,百花有青苔襯托,人世間才會春色滿園。

⑨在歲月的戲台上,青苔似乎錯過了《詩經》,卻趕上了唐詩宋詞的好時光,也融進了明清紛繁的花事。在詩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愛,“應憐屐齒印蒼苔”,園子的主人因怕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但有時也夾雜着幾分蒼涼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青苔似乎總是見不到陽光,隻在凄凄慘慘中頑強地生長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應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氣質風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環境。

⑪中國人很喜歡把青苔之綠意融入古畫中,使其詩意更加飛揚。最早是“元四家”,後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漸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國畫中出現的頻次漸多,随心所欲,恣意點苔,筆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揚州八怪”中的金農,其畫梅善于在粗幹上以濃墨點苔,使梅花顯得氣韻非凡,雖蒼老而生機勃發。青苔雖然微小,卻點綴出他畫中的春色;雖然微不足道,卻烘托出畫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愛着“苔花如米小”的氣質,把自己也取名為“小善庵主”“如來最小者”,可謂青苔知己也。

⑫我是江南人,深愛着門前殘牆上的青苔,綠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綠痕從牆根開始,一直蔓延到牆頂上。春光總是被那些搖曳的蘆草占盡,她卻自有一番風情。

⑬她們總是滿腔熱情地在你回鄉的青石闆石縫裡,撐起一些綠意,讓你享受着“春滿大地”的時光。也許你腳踏在其身上,目光卻關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牆頭上的蘆葦花。

⑭她們總是那個恬靜的俏模樣,悄無聲息地吐着綠,伸展着,變幻着。一點點,一叢叢,哧哧地笑着。

⑮此時,如果你沒有見青苔,一定是遺憾的;沒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試題】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入)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長環境惡劣支努力生長,象征在艱苦環境中自強不息,堅韌自持,努力抗争,謙遜,高潔,不屈服于命運的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者的精神和意志。

【中考真題鍊接㈢】

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穢

畢淑敏

被人邀請去看一棵樹,一棵古老的樹。大約有五千年的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彎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們尊敬的注視。

我混在人群隻能感直着脖子虔誠地仰望着古樹頂端稀疏的綠葉,一邊想,人和樹相比是多麼的渺小啊。人生出來,肯定是比一粒樹種要大很多倍,但人沒法長得如樹般偉岸。在樹小的時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樹枝、樹幹折斷,甚至把樹連根拔起,樹就結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樹長成了大樹,歸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種各樣實用的物件。長的好好的樹,花紋美麗木質出衆,也像美女一樣,紅顔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貴的樹種瀕臨滅絕。在這一點上,樹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樹卻是不可以人造的。

樹比人活的長久,隻要假以天年,人是絕對活不過一棵樹的。樹并不以此傲人,爺爺種下的樹,照樣以碩碩果實報答那人的孫子或是其他人的後代。

通常情況下,樹是絕對不傷人的。即使如前幾天報上所載一些村民在樹下避雨,遭了雷擊緻死,那元兇也不是樹,而是閃電,樹也是受害者。人卻是絕對傷樹的,地球上森林數量的銳減就是明證,人成了樹的天敵。

樹比人堅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樹卻裸身生長着,不需要爐火或是空調的保護。樹回幫助人的,在饑謹的時候,人可以扒樹的皮來充饑。

很多書籍記載過這棵古樹,若是在樹群裡評選名人的話,這棵古樹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詩人詞人詠頌過這棵古樹,如果樹把那些詞句當作葉子一般披挂起來,一定不堪重負。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壓倒,這些贊美會讓它撲在地上。

樹的壽命是如此長久,在我們死後很多年,這棵古樹還會枝葉繁茂地生長着。一想到這一點,無邊的嫉妒就轉成深深的自卑。作為一個人活不了那麼久遠,傷感讓我低下頭來,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長在古樹之旁的小草。隻有細長的兩三片葉子,纖細得如同嬰兒的睫毛。樹葉縫隙的陽光打在草葉的幾絲脈絡上,再落到地上,陽光變得如綠紗一樣漂浮了。

這樣一株柔弱的小草,在這樣一棵神聖的樹底下,一定該俯首稱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從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順眼的謙卑,最後以失望告終。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無疑問是非常渺小的。就壽命計算,假設一歲一枯榮,老樹很可能見過小草五千輩以前的祖先。就體量計算,老樹抵得過千百萬小草集合而成的大軍。就價值來說,人們千裡萬裡路地趕了來,隻為瞻仰老樹,我敢肯定沒有一個人是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為一個人,都在古樹面前自慚形穢了,小草你怎能不頂禮膜拜?我這樣想着,就蹲下來看着小草。在這樣一棵曆史久遠聲名卓著的古樹旁邊為鄰,你豈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氣,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氣息一盡,它就像彈簧般伸展了葉脈,快樂地抖動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氣,它還是在彎曲之後怡然挺立。我悲哀地發現,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氣絕倒地的一刻,小草卻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慚。在莊嚴大樹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慚形穢地生活着,何況我們萬物靈長的人類!

【試題】簡要闡釋“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壓倒,這些贊美會讓它撲在地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3分)

【答案】這句話運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說的是樹,實際上說的是人(1分)。人容易戰勝各種不幸和災難,但常常會被名利壓垮(2分)(意思正确即可)

【中考真題鍊接㈣】

破繭成蝶

①鄉居年代,我曾在蠶房裡住過兩年,我洞悉蠶在其生命輪回過程中每一個隐秘的細節。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兒,到肉嘟嘟的蠶兒,到沉睡繭中的蛹,最後羽化①成蛾,這個神秘的精靈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變異。

②觀察這樣的過程是需要耐心的。不過,我願意等,我始終認為,這樣的等本身就是詩意的。當可愛的蠶兒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潤澤之後,便用生命的絲線織繭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無盡期的黑暗覆蓋,沉埋于寂靜之中。其實,它是在做一個堅實的夢,蘊蓄着一次生命的複活。

③終于,它咬破自己織制的繭子,出來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質的飛躍,給我驚喜的震顫。請原諒我的固執,讓我稱它為蝶。因為它讓我想到化蝶的傳說(2)。我想,這個細小的生命,它短暫的沉睡,類似于一次死亡。而當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織制的繭,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複活。這個小精靈,在其短暫的一生中,是那麼專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來拒絕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讓生命得以絢爛。透過它的生命過程,從某種性質上說,它接近于神話中涅磐的鳳凰

④我感動于破繭成蝶帶來的美學意蘊。很多時候,我看着它振動透明的薄翼,時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飛于屋檐下,時而款款行走于牆壁之上。這隻蝶使我的思緒得以穿越虛與實的空間。我在想,當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個蝶夢,一個死與生相連的夢。這個夢既洋溢着古典的氣息,又充滿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就如那小小的蠶兒,經常會陷于一種生存的窒息狀态,或是處于絕望的境地。對于我們個體生命而言,有時心靈也會結上一種“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構築的外殼,盡管這一過程會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實在是一種必須。

⑥所以破繭成蝶,是人生的一種境界。能夠破繭成蝶,就會重獲生命的歡愉和快慰。

【試題】明朝詩人于謙《石灰吟》詩雲:“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曾在深山,像蠶一樣“被無盡期的黑暗覆蓋,沉埋于寂靜之中”,它在經曆“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甚至“粉身碎骨”的“痛苦”考驗之後,才赢得了“清白”昭世的美譽。這首詩與《破繭成蝶》一文同樣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言之“志”是否完全一樣?你認為《石灰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志?(4分)

【答案】不完全一樣。(1分)雖兩者遭遇困境、甘受考驗,但《石灰吟》通過對石灰的贊美,着重表達了自己要以石灰為榜樣,能經得起任何嚴酷的考驗,做一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關鍵答對《石灰吟》所言之“志”,給3分以上)

【中考真題鍊接㈤】

淡竹

蘇滄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類。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對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新生般躊躇滿腹;銀杏終于褪去一身濃豔,和藍天的高潔媲美;法國梧桐是老實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優越感裡,并不知道,有一種鵝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無敵的位置;蘭花三七,像極熏衣草,卻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誠地朝往一個方向,像被一種崇高使命蠱惑;浮萍無根,卻有心肺,掙脫着随波逐流的命運。貪婪的蔓,不知羞恥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邊嗜血,一邊甜言蜜語……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

甚至動物。三隻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睜開,拼命争搶着狗奶媽的乳頭。

甚至那口奇異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無窮的欲望,日夜暗湧不息的水,居然漫過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繼續壘高,水會怎樣?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其實,名利、金錢、權勢,如同陽光雨露的垂愛,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将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虛僞地贊美越來越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要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這樣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可是,他的節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願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

不,那一節節空裡,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谧而美好。

那一節節空裡,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員。從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紅、淡褐、淡綠,淡泊。所以,他與世無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境,死可以做篾,成為最土最實用的曬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籃。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雅散淡而隽永。

當然,這并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上的積雪抗争,他不允許荒草占領腳下的領地,他搖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他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闆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幹霄,有君子之豪氣淩雲,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轼,“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颠颠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嶽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着什麼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雲淡風清也是一輩子。奴顔婢膝是一輩子,坦蕩潇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後者,等于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于是,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裡,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試題】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發了作者對物質上清貧而心靈富足的一類人的贊美。(評分:共4分。每問2分。第二問意思對即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