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兩年前搬家,把家裡的兩台舊空調(其實也不算舊,才用了一年)移機到了新家裡。去年夏天正常使用,今年夏天再想用的時候就壞掉了。所以我今年就又買了兩台空調▼
說起那兩台舊空調,着實是可惜。正常情況下,哪怕再差的空調,也不可能隻用了三年就淘汰。歸根結底,是那次移機沒有做好——不僅影響了空調的壽命,還多花了我不少錢!
今天就來總結一下,我這次移機遇到的,也是空調移機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4個大坑。
我樓下的鄰居搬家比較晚,去年夏天才搬進來。他在裝空調的時候找到我,說我的空調外機裝錯了位置,占用了他家的空調機位。
也是那時候我才知道,我所在的這個小區,所有空調外機位都在自己家的窗戶上面。而我裝空調的時候,把外機放在了窗戶下面。
對于空調安裝工來說,把空調外機裝在下面,肯定是要比裝在上面更省力的。所以用鄰居的話說:“空調安裝工一眼就能看出來外機該裝在哪,裝錯了,隻能說是他故意裝錯的。”
當時我替樓下鄰居付了300元的安裝費,把他家空調管道延長,放在了我家空調外機的旁邊,才算把問題解決。想不到,第二年我就換空調了。
空調不管是移機還是新裝,最常見的收費項目就是“加管”。空調内外機之間,由兩根金屬管連接。如果原有的管不夠長,就需要付費加管。
在我的舊房裡,空調内外機之間有3米距離,當時加了不少管。移機的時候,内外機之間的距離隻有不到2米,但還是加了管——因為安裝工告訴我,舊管道壞了、不能用了。
但原本用得好好的管,怎麼會壞掉呢?工人換完管本來打算拿走舊管,我沒讓。事後我自己檢查,翻舊管道中間有很明顯的折痕。于是也就知道了舊管損壞的原因:被人為掰壞的。
而且後來我修過一次空調(稍後說那次維修經曆),那個修空調的工人告訴我,我買到的管道是“假的”。我當時加管,是按照150元/米的價格買的銅管。安裝的時候我也看見了金燦燦的管道。
但後來維修的時候我才知道,隻有管道的兩端是銅的。中間被保溫棉包裹住的部分,都是鋁的——剝開保溫棉,就能看到裡面慘白的顔色。
【叁】移機後加氟我當時移機以後,被告知外機缺氟了,必須加氟。本來打算不加,但打開空調測試了一下,确實是不制冷。當時很生氣,但也沒有辦法。
關于空調移機加氟,我是知道一些的:
空調在拆機的時候,需要做“收氟”工作。把氟都回收到空調外機裡面,移機後是不需要加氟的(除非拆機之前就缺氟)。
但很多工人故意不好好收氟,拆機的時候把管道裡的制冷劑都放走了。裝機以後才說缺氟,趁機多收一份加氟的錢——我當時花了二百多。
下次移機一定要注意:拆機的時候問好工人到底缺不缺氟,如果缺氟,是一定能在外機上看出來的。比如閥門發幹、結冰等等。
安裝工對室外機做了很多手腳,對室内機的安裝反而馬虎了。我是前年秋天做的移機,去年夏天正式使用空調,就出現了故障——室内機滴水。
那時候我手足無措,撥打了空調的售後電話。售後過來看,說是室内機沒有挂平。導緻空調内機漏水的常見原因隻有三個:
1.冷凝水管堵塞,導緻冷凝水無法排出;
2.濾網太髒,導緻冷凝水直接産生在濾網上了;
3.室内機沒有挂平,冷凝水沒有按照預定軌道流走,反而倒灌進室内了。
我遇到的情況,就是第三種——空調移機時,内機後面的架子肯定是彎的,沒那麼容易挂平。安裝舊空調時,需要反複調整室内機,并測試是否滴水。
很明顯,當時給我移機的工人沒有這樣做!這一失誤,導緻我多花了200元維修費。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