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最近的快樂都是他們給的!
這屆《披荊斬棘》的哥哥多少有點喜劇人色彩,常常搞笑而不自知。
比如特别有“大局觀”的溫兆倫,在跟導演組溝通方案前,先表揚一番節目。
第一,不是每一個平台都有這樣的實力
去做一個成功的節目
但是你們已經做到第一步了
那現在第二步,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導演組憋不住笑,诶,這畫面似曾相識,說“我覺得我們台長坐在這裡”。
再比如,吳卓羲和林峯,表演昔日手足重逢的戲碼,吳卓羲戲太足,一頭紮進兄弟懷裡,深情痛哭。
等吳卓羲把臉挪開,發現林峯幹淨的白T上,留下了他厚厚的粉底。
這才叫真正的“脫粉”現場吧。
這些“喜劇人”哥哥平時裡嘻嘻哈哈,輕松又随意。
但别以為哥哥們真的對一切都無所謂。
《披荊斬棘》第二期,一旦要展示男人的力量——扳手腕時,勝負欲瞬間上頭。
隊長吳克群準備上台PK,張震嶽說“選最弱的”,挑中了58歲的溫兆倫。
有被“冒犯”到的溫sir,馬上給大家展示健碩的手臂肌肉,暗示“我很強好嘛”。
遊戲剛開始一秒,就把吳克群掰倒了,面子都不給他留一點。
輪到蘇有朋、吳建豪pk,原本以為兩位是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貴公子,結果一到賽場秒變“喪屍”。
扳手腕用手還不行,還用臉,用嘴,表情猙獰,全程嘶吼。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個掰斷手遊戲。
我算看清這幫哥哥的真面目了。
表面上,“沒關系”“無所謂”,保持雲淡風輕的男人風度。
背地裡,
摩拳擦掌、暗暗較勁,等待厚積薄發。
最“表裡不一”的,當屬鄭鈞部落。
《披荊斬棘》第一期初舞台秀,鄭鈞、信、郝雲、馬頔,幾個搖滾歌手分到了一組。
叫“表面功夫樂隊”——隻做表面功夫,扛起反“卷”大旗。
别的組争分奪秒地練習,這一組一分半的歌,剛排兩遍,統共才三分鐘,就要歇會。
歇着歇着,把自己的排練室,變成大家的公共休息室。
哪個哥哥排練累了,就來他們房間休息,彈琴、蹲牆根、做瑜伽。
什麼事都幹了,就是一點正事沒幹。
馬頔擔憂,照這樣松弛下去,恐怕兇多吉少。
沒想到初舞台,這組直接拿下全場第二的好成績,這不就是“躺赢”嘛!
你以為這又是什麼拒絕内卷的最佳示範。
才不。
這群哥哥此前的“躺平”,不過是一種專業上的自信罷了。
怎麼說?
看初舞台他們的表演,彈唱的都是各自的代表作:
信《死了都要愛》、郝雲《活着》、馬頔《南山南》、鄭鈞《私奔》,最後一起合唱《私奔》。
把現場變成了自己的演唱會。
每一首歌都是引起全場大合唱的程度,高音、情懷、熱血、感動,而且都唱了幾千、幾萬遍,一開嗓就是原聲,想不拿高分都難。
再加上這幾個人有着少則十幾年、多則幾十年的組樂隊經驗,一通百通,第一次合作很快就找到感覺了。
因此上考場前,不需要臨陣磨槍。
學霸自信就自信在,靠着平時的日積月累,和不間斷地練習,足以應對一切考試。
很可愛的是,這組裡的兩位老哥哥鄭鈞和信,還有種甯靜式的傲嬌——哥是有作品,有音樂地位的,唱自己的代表作還需要反複練習,我們幾十年是白幹了?
這種傲嬌,反映到創作上,便是對自己的高要求。
别以為他們隻甘心唱唱代表作,一旦需要創作,一點不含糊。
第一次公演舞台,鄭鈞部落拿到莫文蔚的《忽然之間》。
女歌男唱,搖滾人唱情歌,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激發了他們十足的創作欲。
節目組給的歌曲版本,他們聽後覺得太常規。
于是大刀闊斧地,把律動、速度、調性、風格全改了,把曲子做成全新的。
其他組都是30秒的x-part(可以随意創作的部分),到了這個組,整首歌都是x-part。
而且一到創作環節,全員開始較真起來。
這個提出方案,那個否掉,來來回回地修改。
為了讓導演組能直觀地感受作品,接受他們的改編方案,幾個人還一直弄到淩晨四五點,做出一版音樂小樣。
這一組顯然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如鄭鈞所說,我們是來創造的。
用專業和審美,創造一首全新的歌曲,讓聲樂老師躺平。
所謂“表面功夫”,其實是一種松弛感。
多年來專業上的自信與高要求,才造就了他們的輕松自如。
背後藏的,全是幾十年如一日打磨出來的深功夫。
和鄭鈞部落是真·表面功夫不同,有些部落玩躺平,卻是出于男人的“詭計”。
吳克群部落的四個人,張震嶽、吳克群、潘玮柏、ICE楊長青,可以叫“口是心非”組。
明明前一天在酒店練習到很晚,有的人還帶病錄音,但就是嘴硬不承認。
導演問他們“聽說你們昨晚非常地勤奮”。
吳克群先搖搖頭,潘玮柏說“這種事情有什麼好說的”,然後大家一起笑起來,看來是說出了彼此的心聲。
吳克群将這種奇奇怪怪的心理,稱為“男人的幼稚”——不想練的時候被别人看到,不想努力被發現。
不希望讓别人看到自己緊張,有壓力的一面,好像那樣就不酷了。
所以,在别人看得到的地方,要輕輕松松地“躺着”,做出一副“我們是天才,我們都練好了”的樣子。
但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壓力的。
潘玮柏偷偷告訴吳克群“我覺得我們下一次不能輸”。
不想輸,又不想讓别人看到自己在努力,怎麼辦?
背後“卷”起來。
張震嶽跟大家說,我去調個琴,大家不要來,實際上一直在偷偷練琴。
ICE楊長青看着在練習室睡覺,其實早就寫好了x-part部分。
潘玮柏推脫自己不一定唱得上去,先選擇低八度演唱。
結果有一天突然唱上去了,調還高了一點。
一看就知道在偷偷練。
還是在攝影機拍不到的地方,腦海裡,廁所裡,洗澡時。
“詭計多端”的哥哥,真的很享受那種——人前雲淡風輕,人後偷偷練習。
驚豔你之後,嘴上輕飄飄地說“這有什麼好說的,哥的常态”,其實心裡洋洋得意,看吧,哥的努力沒有白費。
再一想,所謂“躺平”都是做給别人看的,為的是降低“敵人”的心理預期。
真是低估了哥哥們的八百個心眼子。
最初選歌時,吳克群部落有最高的火力值,他們隻要all in(全投),就能拿到任何想拿的歌。
在其他組已經認定他們會全投《新地球》,紛紛棄選的情況下,他們完全可以用較少的火力值,拿下這首歌。
結果并沒有,他們還是選擇了all in。
這樣的一意孤行,其實也表明了他們的态度——既然投入進去所有,就一定要把它(《新地球》舞台)做好。
這些哥哥在各自的領域已經有所成就,觀衆也很熟悉他們。
想要打破觀衆的期待,創造舞台驚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鄭鈞部落想“颠覆”一首歌,吳克群部落想齊心協力完成一首新歌。
而蘇有朋部落則在想方設法地“另辟蹊徑”。
蘇有朋部落一公舞台,拿到的是《霍元甲》。
這首歌其實很難。
難在太耳熟能詳了,也有無數個改編版本,扇子舞、舞大旗等都被玩過,普通的花樣觀衆看膩了。
基于此,蘇有朋一上來就确定了本部落的宗旨——我們要另辟蹊徑,做其他綜藝節目做不到的事情。
于是不甘平凡的蘇導演,想把舞台變成電影,在《披荊斬棘》裡導起了戲。
給《霍元甲》這首歌設想故事情節時,靈感止不住地往外冒。
“一個小孩被打死,看到中國人受欺負了,幾個戴着面具的刺客,吊着威亞從天下飛下來……小男孩媽媽死了,他睡着的時候身邊放着一本書,上面寫着‘霍、元、甲’……”
講着講着把自己都感動哭了。
一個好導演,光會講戲還不夠,還必須會演。
模仿起小孩“哇”地一聲哭出來,也有模有樣。
滿腦子想着要炫大招,連武術動作都設計好了。
回旋飛、回旋踢、一腳踢三個、後空翻,還親自演示一番。
看着蘇有朋這麼認真地導戲,觀衆在彈幕刷起了。
“本期最 搞 笑 歸屬蘇有朋”“蘇有朋認真起來太搞笑了”“蘇有朋就是杜飛吧”。
結果可想而知。
蘇有朋追求的那種飛檐走壁的舞台效果,在目前的演播廳,完全沒法實現。
構想了半天,全白想了。
不過能看出,為了讓舞台驚豔,蘇有朋是真的有在認真想創意。
甚至過于投入,隻想着做到極緻,忽略了演播廳的真實條件。
别的哥哥努力營造的“表面功夫”,是想掩蓋真實的壓力。
蘇有朋不一樣。
他反而希望大家能看穿他的表面,看到他真正的本事——他早已不是“乖乖虎”“五阿哥”了。
他當過導演,處女作《左耳》拿下快5億的票房;在電影《風聲》裡,颠覆出演白小年,獲得了百花獎最佳男配。
但就像蘇有朋曾自嘲的那樣,這些年他都在努力轉型,每次快要成功了,結果一到寒暑假,電視台重播《還珠格格》,他就被打回原形。
圖源水印
這次《披荊斬棘》初舞台,蘇有朋演唱了小虎隊的《愛》,引發了回憶殺。
轉型了大半輩子,一上節目又回到了起點(被叫“乖乖虎”)。
所以在準備一公舞台時,你能感覺到他有種想沖破固有印象,讓大家看到他各方面實力的沖動和野心。
蘇有朋一直都有學霸的自覺,對自己嚴苛,想以極緻的認真來換取觀衆超乎期待的掌聲。
這一次被否定,反而激發了他們的鬥志,每個人都憋着一股勁兒,想要做好給導演組看。
從這些哥哥身上,不管是表面“躺平”暗自努力,還是把努力展現得淋漓盡緻。
都能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不服氣”“不認輸”。
而且這種不服氣是對内的,而不是對外的。
他們的實力,也确實不容小觑。
比如常年行走在時尚前沿的頂級舞者吳建豪,初舞台表演,帥得随心所欲。
任賢齊唱代表作《傷心太平洋》、杜德偉唱跳《拯救地球》、蘇見信原Key唱《死了都要愛》。
年紀并沒有削弱他們的舞台專業度,反而添了幾分張弛有度的味道。
這些哥哥大多是華語流行樂壇黃金年代的見證人。
他們的舞台、作品也組成了黃金時代的一部分。
到了今天,他們從當年的一代偶像、天王變成了樂壇前輩,雖為前輩,卻沒有絲毫的懈怠,或降低對自身的要求。
相反,他們身體力行地為後輩們打了個樣,告訴大家做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了一個藝人的“基本分”。
有兩個細節給我的印象很深。
一個是蘇有朋。
當他的方案被導演組否了後,阿Ken老師說,觀衆是來看哥哥的,如果這一點(唱跳)做不好,觀衆會覺得,因為你做得不好才需要其他東西來輔助和包裝。
蘇有朋反駁道: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會做得不好
我的想法一直是,我們做好之後
觀衆隻會覺得這是基本分
在哥哥們看來,練習無數次,保證舞台質量,隻是他們的本分而已。
他們還可以做到更好,并要求自己做得更多。
另一個是鄭鈞。
改編完《忽然之間》,鄭均部落本打算跟導演組硬剛到底的。
結果看到節目組用心的舞台設計,有可能震撼的舞台效果,“慫”了。
身為前輩不倚老賣老,及時糾“錯”。
這種對舞台、對作品的尊重,自然而然地體現在哥哥們的言行之中,甚至已成了他們的職業自覺。
就像鄭鈞說的:“我們還是想做點能流傳的東西。”
初代偶像們對音樂的追求,不是短暫爆紅的口水歌,而是能流傳下去的經典曲目。
不管能不能做到,這種對音樂、對專業的高标準,我們已經太久沒有聽到了。
作為前輩,他們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更主動承擔起傳承的責任。
張峻甯說,小齊哥(任賢齊)很像他演過的令狐沖,有大俠之姿。
X-part部分,導演組原本想讓任賢齊吹口琴,展現一個男人的孤獨。
但任賢齊選擇把出彩的x-part部分,讓給仁科吉他獨奏。
他覺得自己沒必要再去獨攬風采,而是該提供好的機會,讓後輩展現才華。
因為當初他也是這麼被周華健、趙傳、羅大佑、李宗盛提攜上來的。
前輩扶持後輩,其實是港台歌壇由來已久的傳統。
老一代大哥羅大佑、李宗盛扶持任賢齊,後來任賢齊又提攜五月天。
一代提攜一代,才讓樂壇林深木秀,人才輩出。
從這些初代偶像身上,更能理解披荊斬棘的意義。
他們嚴格、自律,長期保持着不懈怠的努力,和一直在線的實力。
這些既是他們對自身的專業要求,也為“明星”這個職業樹立了标準。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也樂意看到更多哥哥們披荊斬棘的原因:
不光想看到他們複刻當年巅峰舞台的榮光;
也不隻追求回憶帶來的瞬間感動與慨歎。
更難得的,是從他們身上窺見一種内娛久違的精神質地——一種較真的,實幹的,不服輸的,真心熱愛舞台的職業精神。
這種質地在當下尤為難得,也尤為重要。
唯有秉持這樣的精神,為了更好的舞台效果相互切磋、碰撞,才能真正讓觀衆感受到被尊重。
更進一步說,也讓我們看到内娛的希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