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幼苗長勢喜人。 翟李強 攝
紅樹林幼苗長勢喜人。 翟李強 攝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廣西北海紅樹林濕地:多樣性生物的溫床
中新網北海6月8日電 (翟李強)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暴雨過後,廣西北海南岸的紅樹林濕地一片蔥翠。在潮水退去的灘塗上,機敏的紅色招潮蟹小心翼翼地爬出洞口,星羅棋布分布在周圍,它們舉着一隻大鉗子,可愛又威嚴。漫步紅樹林間細細觀察,一個神奇的動物世界慢慢呈現,裡面住着雙齒拟相手蟹、近親拟相手蟹、黑口拟濱螺、白邊側足海天牛等各種各樣小生物。
紅樹林下的招潮蟹。 翟李強 攝
紅樹林是海洋底栖動物的天堂,生态的屏障,被譽為“海洋衛士”,在消浪護岸、淨化海水以及維持近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北海紅樹林濕地俨然是魚蝦蟹貝和鳥類繁育栖息的溫床。
紅樹林下的招潮蟹。 翟李強 攝
近年來,廣西北海市厚植生态優勢,大力加強生态環境保護修複,不斷推進生态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擦亮北海生态優勢“金字招牌”,紅樹林已成為該市的一張靓麗名片。平日裡,天氣晴好時,常常可見結伴的白鹭在紅樹林間翩跹、栖息,斜陽餘晖下,畫面極美。
紅樹林上空白鹭翩跹。 徐紹榮 攝
在當天此間舉辦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上,北海市市長李莉介紹,該市通過開展生态保護地方立法,出台《沿海沙灘保護條例》《涠洲島生态環境保護條例》,實施藍色海灣整治和海岸帶修複,讓“海上森林”紅樹林擦亮珠城生态。在北海,“鲸現涠洲”“鹭栖紅樹”成為常見的海上美景。
附在紅樹林枝幹上的黑口拟濱螺。 翟李強 攝
近年來,北海市制定實施涉及沙灘、紅樹林、海島、礦産等自然資源和生态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法規,劃定海岸線300米控制線,在控制範圍内臨海一線未出讓用地不得建設居住、工業倉儲性質建築,為紅樹林撐起“保護傘”。過去5年來,當地紅樹林面積增加127公頃,目前全市共有紅樹林面積約4211公頃,占廣西紅樹林面積近一半。
圖為一棵正開花的秋茄樹,該樹種是北海常見的一個紅樹林品種。 翟李強 攝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任範航清博士表示,廣西紅樹林是全世界典型的潮群。2013年至2019年,廣西紅樹林增加了23.81%;現有面積1萬公頃,原生紅樹林高達85%。北海的物種很豐富,紅樹林在維持鳥類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方面起着關鍵的作用。
爬在紅樹林上的雙齒拟相手蟹。 翟李強 攝
據介紹,目前,北海市沿岸灘塗底栖生物種類由2017年之前的66種增加至153種;北海記錄到鳥類種類逐步增加至467種,相較于2018年增加了12種。2021年在北海市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監測調查到大型底栖動物144種,相比2019的記錄數據增加了20種。
李莉表示,海洋是北海市的天然寶藏、城市名片,也是北海市優勢所在、潛力所在、未來所在。北海市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強海洋生态文明建設,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向海經濟發展示範城市,努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質北海、魅力北海。(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