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多父母都覺得跟孩子的溝通越來越困難。不論父母是聲色俱厲,還是軟言細語,好像用處都不大。不少父母眼看着孩子各種不靠譜,卻又管不得說不得,焦慮得不能自拔。還有一些父母幹脆放棄了,自我安慰道,“孩子大了,随他去吧。”
真的就無法溝通了嗎?方法是有的。
今天跟大家推薦的美國知名教育家、作家米歇爾.伊卡德寫的《青春期關鍵對話》這本書,就講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方法——BRIEF對話模式。
一、BRIEF對話模式——一切有效的親子溝通都始于良好的親子關系
BRIEF來自5個單詞的首字母。
B(begin peacefully)是指心平氣和地開始對話;
R(relate)是指共情;
I是指在對話過程中,我是主動提出問題的人;
E(echo)提醒父母要重複所聽到的話;
F(feedback)指的是父母要給出反饋。
具體怎麼做呢?書中舉了一個孩子成績沒考好,瞞着不告訴家長的例子。我們來看看,家長更好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第一步:無論我們覺得孩子做得如何不對,都要記得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和父母聊聊成績。
第二步:如果孩子願意交流,主動告訴父母沒考好。父母一定不要再去批評孩子沒考好,或者責怪他瞞着不說。而應該給予理解和支持。
你可以說,“你能跟媽媽說實話,一定是拿出了很大的勇氣。不需要再瞞着成績,感覺是不是好一些?媽媽願意幫助你,那我們接下來看看怎麼辦?”
第三步:提問,收集更多孩子的信息。比如問,考試之前你有意識到會考不好嗎?撇開成績不談,你覺得最近的學習情況如何?有什麼困惑嗎?需要幫助嗎?
第四步:總結、重複表達孩子的話,讓孩子感受到能被父母理解。比如,“嗯,你覺得這次考試有失手的成分。實際水平沒有那麼差。”“嗯,你覺得老師說的你都明白了。就是缺乏練習,所以計算錯了很多。”
第五步:分析從孩子那裡獲得的信息,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如果孩子不認同,不要急。點到為止,見好就收。
米歇爾說,把這5個準則應用到談話中去,總能讓父母處理那些棘手的親子溝通問題時更輕松一點。你覺得呢?
這5步,對我來說,非常受用。很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都提到,一切有效的溝通,都基于良好的關系。孩子的行為,總有值得你贊賞的地方。你的認可其實是在幫助孩子開啟大腦,真正進入思考模式,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陷在情緒對抗模式,無法啟動大腦理性思考。
二、那些育兒常見痛點,《青春期關鍵對話》給出了不一樣的解決方案《青春期關鍵對話》這本書通過大量的案例分享、對話實操,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溝通才不會惹惱孩子;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怎麼說才能讓孩子感興趣;如何尋找恰當的時間與孩子對話等等。作者在書中針對青春期育兒的常見痛點,給出很多積極的建議。分享幾點我的讀書心得。
1、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苦口婆心,孩子不聽,該怎麼辦?青春期,就是一個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
父母必須要明白的一個道理是,孩子的人生态度、價值觀、愛好、自我意識更多地是要靠他們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出來的,而不是父母教出來的。
孩子不聽話,這實在太正常不過了。父母說得多了,往往會讓孩子覺得聒噪和啰嗦。如果讓孩子更願意與你溝通呢?《青春期關鍵對話》中有3個方法值得借鑒:
(1)亦師亦友的身份,能夠讓你的孩子更願意聽你說話。
想象一下高中的師生關系。那些分享更多愛好,更幽默,更願意展現真實自我(哪怕是自嘲缺點)的老師,是不是更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呢?
(2)和青春期孩子溝通,“簡單明了”一定比“喋喋不休”有用。
(3)可以和孩子聊行為産生的客觀後果,聊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但不要強制孩子必須接受你的想法。别懷疑,“不要求孩子接受”恰恰是最能讓孩子接受你想法的方式。
2、孩子無理取鬧冒犯了你,你氣到七竅生煙,什麼是更好的解決方式?
你以為是孩子不對,所以發脾氣理所當然。你以為發脾氣能威懾到孩子。可事實并非如此。
家長情緒失控,大吼大叫的時候,青春期的孩子反而會有種滿足感,“我成功激怒了你。”
發脾氣并不能解決問題。不按孩子預設的方向去走,把情緒晾一晾,冷靜地表達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不顧你做飯的辛苦,抱怨飯菜不好吃。你也許會生氣地說:“不好吃就不要吃!一點都不懂得感恩,這種孩子養大了也沒什麼用!”
但也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平靜地陳述:“你覺得飯菜很不好吃,但我為了這桌菜下班以後一直忙碌到現在。我還沒想好該怎樣跟你溝通飯菜的問題。過幾個小時,我們再談這個話題。”
你沒有發飙,而是一反常态地顯得很冷靜。這會讓讓孩子摸不着頭腦,拿捏不準你的想法,于是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言行。
這個時候,孩子大多會變得收斂,小心謹慎。你可以選擇就此原諒,也可以選擇延長“冷靜期”。這取決于孩子犯錯的頻率。
面對問題,在我們想好該怎麼和孩子溝通之前,設置一段“冷靜期”,這個方法最有效。
3、孩子無法接受批評,哪怕是父母給兩句建議都會招緻強烈抵觸,如何破局?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變得更好。所以父母經常會指出孩子的問題。再明智的父母,再簡單明了、充滿善意的溝通,也少不了給孩子一些建議。
可不論父母做得有多好,都常常會引起孩子的憤怒、抗拒,據理力争,甚至歇斯底裡。父母覺得莫名其妙,甚至委屈。
為什麼會這樣?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孩子的處境。
(1)十幾歲的孩子可能是地球上被诟病最多的一類人。每天,她們都要接受來自各方的評判。從上課态度到家庭作業,再到考試成績,從衣着容貌到行為舉止,再到興趣愛好,來自老師、同學、父母的評判多到應接不暇。
這些評判中,贊賞的比重并不多。哪怕你很優秀,也依然會有更高的要求在等着你。十幾歲的孩子,再好的朋友,也不會對你吹彩虹屁。
(2)可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被認可。他們常常會把”指出問題“認為是對他的一種否定。孩子對老師和同學尚能保持克制,對父母卻是變本加厲。
父母的愛會讓孩子有恃無恐。“抗拒父母、據理力争”,便成了孩子釋放壓力的渠道。
(3)與上面畫風不同的是另一項研究。
“2017年哈佛商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以糾正錯誤為目的的反饋會阻礙進步。我們的大腦一直在生長,不斷産生新的神經元,形成新的突觸。個體在感到自信,感到自己很有能力的情況下,大腦生長得最快。總是強調錯誤,大腦會把這種評判視為一種威脅,抑制生長。”
所以,情況不言而喻了。不論父母多麼溫柔,充滿善意,給十幾歲的孩子指出問題,提出建議都要極為重視方式、方法。父母要盡可能地給到孩子積極的信号。
比如,現在國家正在積極倡導孩子要多做家務。可大多數孩子是不願意做家務的。他們可能連個人衛生都照顧不好。如果父母總想着告訴孩子哪裡還沒做好,哪裡應該怎麼做,孩子的反應會更消極。換一種溝通方式,盡量把反饋、指令和孩子的優點結合起來說。
“嘿,餐廳打掃得不錯啊。桌子擦得很幹淨喔!别忘了把抹布洗幹淨喔。“
這樣說,是不是會讓孩子更願意做得好一些呢?
米歇爾在《青春期關鍵對話》這本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溝通方式。如果你實在忍不住想指出孩子的問題,那麼盡量不要去評判他們的表現,隻說客觀事實。把自己想象成産品說明書中的指令,而不是報紙上的評論文章。這同樣也能減少很多沖突。
三、《青春期關鍵對話》,一本完全沒有閱讀障礙的青春期教育指南很多父母讀教育類書籍都會有一定的閱讀障礙。一來是因為成年人的自我覺醒本就有難度。二來是因為即便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即便讀懂了那麼多專業的心理學術語,怎麼活學活用?仍然是個問題。
《青春期關鍵對話》這本書就從内容設計上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
作者不僅把所有的溝通方式都彙總提煉出更容易操作的BRIEF對話模式,還總結了9個能改善父母與青春期孩子對話質量的錦囊妙計,12個不利于親子關系的談話誤區,青春期孩子必須面臨的14個重要成長話題。整本書内容梳理得非常清楚,極富簡介卻又沒有說教意味。
讀完這本書,我的内心變得平靜很多。再看看兒子,仿佛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因為書中有大量貼近現實的育兒場景和實操對話,這兩天我和兒子相處常常不自然地就會冒出一些念頭:你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表達情緒?你說的話是在做建設還是在做破壞?
孩子和我聊天說着說着,就走人了。那好吧,走就走吧。想和孩子好好交流一下,但内斂的兒子說得最多的是“嗯”。好吧,這也算是一種反饋。父母應該學會體面的收場。
養育青春期孩子着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誠推薦更多的父母和孩子,能像書中這樣進行理性、深度、冷靜的對話。這不僅有利于親子關系,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思維模式也有着巨大的幫助。
無論你的孩子現狀如何,隻要你堅持在對的道路上做建設,一切就會越來越好。
我是魔斯媽媽,也是育兒界的積極踐行者。我用碼字記錄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曆程。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