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校校舍安全問題

學校校舍安全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23:53:12

學校校舍安全問題(大興校園周邊首設)1

5月27日,北京小學大興分校,一名警官帶領學生們進行突發事件應對演練。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學校校舍安全問題(大興校園周邊首設)2

5月27日,北京小學大興分校,一名警官給學生們講解安全屋的相關知識。

清源路轄區42所校園布置150所安全屋;學校、家庭、社會、警方四方力量保障兒童上下學

大興清源路派出所目前在轄區内的繁華地區,每隔25米布建一個“兒童安全屋”,屋内配有警用盾牌和叉子,并有專人看護并使用。下一步,警方将把兒童安全屋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擴大範圍和數量,充分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對兒童安全進行保障。

兒童安全問題一直牽動着家長與社會各界人士的心,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已成為時下熱議的話題。如何保障學生上下學途中的安全?大興公安分局清源路派出所首創北京市“兒童安全屋”,孩子們一旦遇到危險或者走失,可到懸挂安全屋标識的場所尋求安全庇護和幫助。六一兒童節之際,新京報記者來到兒童安全屋,對“學校、家庭、社會、警方”四方力量共同建立的安全壁壘進行全方位揭秘。

安全屋利用現有醫院、銀行等場所

新京報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馬路對面的一間牙科醫院。在醫院門口貼着一個黃色的标志,上面畫着兩個兒童簡筆畫,一雙手搭成屋頂,擋在孩子頭上,房屋上面寫着“兒童安全屋”幾個字。這家藥店就是安全屋,距離小學隻有不到20米的距離。

标識為盾形,使用黃黑兩種顔色,色彩明亮,容易識别。該公益标識的設計者董霆曦女士用八字概括了标識的含義:“堅強後盾,用心呵護。”

大興公安分局清源路派出所副所長張翌告訴記者,所謂“兒童安全屋”,并不是專門設立的場所、建築,而是利用學校周邊的社區值守崗亭、銀行、醫院、藥房等現有的場所,篩選而成。在這些場所外,民警都會張貼顯著的“兒童安全屋”标識。一旦有上下學的孩子遇到突發狀況,就可以迅速躲進這些場所,然後這些場所的安保人員、工作人員會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庇護,并且報警或聯系家長。在接到報警後,民警會趕到現場,等待家長趕到後核實身份,再将孩子安全地送至家長手中。

兒童安全屋大多具備“24小時”特點

新京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清源路派出所轄區中學校周邊的銀行、醫院、社區門崗和商家的門口邊,都張貼了“兒童安全屋”的标識。安全屋具體有什麼審核條件?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首先,被選中的“兒童安全屋”均自願承擔保護兒童安全的義務,同時還要具備專業的保安力量,完整的監控設施。并且,絕大部分兒童安全屋要具有“24小時”的特點。

其次,在接到商戶自願成為兒童安全屋的申請後,派出所将會對其進行審查。申請場所必須滿足“三合法、一覆蓋、一評估”的基本條件,即房屋為合法建築、經營性質合法、從業人員合法、屋内外視頻監控全覆蓋,且經派出所、街道綜治部門、居委會三方評估确認安全可靠。

被成功選為兒童安全屋的場所内人員,民警會對其進行完善的應急處置以及基本的防禦動作演練和培訓。記者在兒童安全屋内看到,每間安全屋都配備了盾牌、抓捕叉等應急處突器材。“我們對社區保安、街道巡邏人員、商戶工作人員都進行了多次培訓和演練,他們已經可以熟練使用這些應急處突的器材。”張翌說。牙科醫院的前台張琴練稱,自從成為兒童安全屋内的安全員,已經接受了十餘次演練和培訓。“遇到突發情況我們會拿着盾牌先阻擋危險,讓孩子盡快進入屋内,另外一名同事立即報警。在孩子都進屋後,及時鎖門,等待民警的救援。”

安全屋都在哪裡?

“兒童安全屋”的場所如何選擇?張翌介紹,派出所按照學校門口、繁華街區等重點部位,25米布建一個“兒童安全屋”;在一般地區,50米布建一個“兒童安全屋”的标準,圍繞轄區42所中小幼學校布建150個“兒童安全屋”,實現了全覆蓋,保障孩子們遇到危險,能夠就近到達安全屋。

據了解,通過兒童安全屋的分布圖,記者看到首師大附中以及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等學校外,平均每個點位布有兒童安全屋十餘個。在雙高花園社區以及九業置地等人群密集的社區周圍也布有兒童安全屋5到7個。

景山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張望全告訴記者,在兒童安全屋建立後,他專門帶着兒子到學校和社區周圍的街道上熟悉安全屋的具體位置。“現在孩子已經知道安全屋的位置,一旦出現什麼意外情況,他知道往哪裡跑,我們做家長的也安心些。”

為何建立安全屋?

張翌稱,清源路派出所内的中小幼學校有42所,學生有兩萬餘人。經過調研,張翌發現,4年級以上的學生大多數都會自行上下學。中小幼學生具有安全防範意識差、能力低的突出特點,特别是在上下學途中,脫離家庭和校園保護範圍,更易發生意外安全事故,成為違法犯罪分子乃至暴恐極端人員侵害的對象。

不僅如此,從年初起,張翌便在中小學中進行走訪和調研,抽取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實驗。記者在演練中看到,民警假扮持械的犯罪嫌疑人對學生進行侵害。遇到突發情況時,大多數學生不知所措,隻會喊着“啊”,不知要往哪裡跑,甚至有學生隻會慌張地抱頭蹲下尖叫。

為了能夠填充上下學過程中的安全空當期,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張翌發起成立“兒童安全屋”的社會公益項目,聯合兒童上下學途中周邊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參與到安全防範中。通過“學校、家庭、社會、警方”四方聯合,全環節進行兒童保護,進而建立起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處置機制。

安全屋裡有什麼?

在每個兒童安全屋内都有一個一鍵報警的裝置。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按下一鍵報警器的紅色按鈕進行報案。相比以往的報警器,兒童安全屋内的報警器還設置了綠色的按鈕。按下綠色按鈕後,附近的多個兒童安全屋内就會有響應,安全員們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支援,同時等待警方到達現場。

記者看到,一旦按鈕被按下,派出所的指揮中心就會出現紅色的燈以及巨大的聲響。附近的兒童安全屋也會出現閃燈和聲響。此外,聯動裝置不會受到網絡影響,随時可用。張翌介紹:“下一步我們還會完善裝備,做到可視、可通話。”

在兒童安全屋内警用盾牌和叉子也是必備的。這些設備均放在門口醒目位置,并貼有明顯标識,有專人看護并使用。下一步,警方将把兒童安全屋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擴大範圍和數量,充分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對兒童安全進行保障。

新京報記者 張靜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