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照
上世紀六十年代,葉京與王朔在部隊大院一起長大,經曆了“從小一起偷幼兒園的向日葵,從樓上往過路人身上吐痰玩兒,”的童年往事,對于那段歲月,他們記憶猶新。以至于成年後,雖然兩個人都經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波折,但對青春的記憶永遠難以磨滅。葉京是個愛懷舊的人,由他制作的影視作品無一不是描述那段歲月的,與馮小剛一樣,他們的作品都無法擺脫王朔的影子。
左起:王朔、馮小剛、葉京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出品于2006年,改編自王朔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橡皮人》。描寫了一幫以高洋、方言為首的五十年代出生的大院子弟所經曆的青春往事。該劇深刻地挖掘了在那個特殊年代,人與人之間對友情、愛情的觀念轉換,以及對社會和青春的思索。作為一部年代大戲,應該會得到五零、六零,甚至七零後的共鳴,隻是這個時代已經不屬于王朔了,改編他的作品自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葉京不考慮這些,他始終堅信王朔的小說魅力依然很大,況且拍這部劇很大意義上也是為了圓自己的夢想和情懷,否則葉京不會三年磨一劍,逐字逐句進行打磨,嘔心瀝血創作出120萬字的文學劇本。這部劇剪輯了52集,但在地方台播出時被購買商剪掉了20集,網上看到的隻有32集的版本,據說當年葉京為這事兒很氣憤。
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海報
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照
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照
該劇邀請了初出茅廬的佟大為、文章、齊襄、白百何、陳羽凡等一幫當年還不是“腕兒”的影視新秀,由于劇本紮實,導演要求嚴格,這些青年才俊在演繹王朔筆下人物的時候都下了一番苦工夫,大段的台詞對于初涉影視圈的他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即使有話劇舞台功底的果靖霖(飾高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适應後才找到感覺。熟悉王朔小說的讀者都清楚,《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非常成功的,貧嘴幽默的京味兒、自以為是,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照
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照
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很多,著名的有《過把瘾》、《陽光燦爛的日子》、《甲方乙方》等影視劇,不太叫響的也有《永失我愛》、《大喘氣》、《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更有遭到封殺的《我是你爸爸》。雖然王朔的小說在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在中國當代文學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他那帶有“痞子”文學風格的作品還是受到了部分人的聲讨,認為有損國人的臉面和文化傳統,純粹的“流氓”行為。正是有這樣的一些聲音和部分人的價值觀影響,使王朔的作品不能完全尊重原著搬到大銀幕上。不過王朔小說的文學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犀利、辛辣、幽默的語言功底及其深厚,是同時期很多作家望其項背的。
電視劇《過把瘾》海報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時代的發展就是滾滾洪流,大浪淘沙。王朔文學進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八零後一代讀者的誕生,由于社會的變遷,審美和價值取向發生了質的改變,王朔的小說逐漸被讀者遠離,進而取代的是快餐式的網絡文學。而事實上,這個時期無論是文學還是影視,都在走向衰落,一些創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凸顯,粗制濫造的作品甚嚣塵上。雖然時代已經不再屬于王朔,但是他的小說文學魅力依然不減。
葉京
王朔
1997年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開辟了中國賀歲電影的先河,這部影片就是根據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以400萬的成本赢得了3000萬的票房佳績,使馮小剛坐上了中國著名導演的交椅,與張藝謀、陳凱歌并駕齊驅,引領中國電影一路高歌。這對馮小剛來說既是個翻身仗也是奇迹,但歸根結底是影片原著所散發出的光芒與魅力,沒有王朔的小說做支撐,恐怕馮小剛還要在演藝圈摸索一陣子。
電影《甲方乙方》海報
1997年之後,馮小剛連續推出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等賀歲影片,其風格基本延續了《甲方乙方》的套路,但故事的内涵逐漸脫離了王朔的精髓,雖然幾部影片反響不錯,卻無法達到《甲方乙方》的藝術效果。後來的馮小剛幹脆拍起了《天下無賊》、《夜宴》、《集結号》等多元化題材影片,完全脫離了王朔的影響,直到拍了《1942》虧的血本無歸需要翻身的時候才又想起了王朔,拍了《甲方乙方》的翻版《私人訂制》,票房達到7億,這才算堵上了華誼的窟窿。
電影《私人訂制》海報
當時光進入到21世紀之後,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基本絕迹,已經功成名就的馮小剛一直在不停地嘗試新的題材,唯獨葉京對王朔的小說依然癡心不改,如果說葉京拍《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是為了懷舊,那麼馮小剛後來拍《芳華》也是為了釋放自己的情懷,他們作為一起玩大的夥伴,年齡越大,懷舊的情感會越濃厚。好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在新世紀原汁原味地呈現給了廣大觀衆,雖然比不得當年《過把瘾》的轟動效應,但令原作者王朔十分欣慰。
電影《芳華》海報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是葉京很認真,也很在意的一部電視劇,劇中對人物的刻畫、服化道的要求以及鏡頭的運用和色彩的渲染無不體現出豐富而高超的制作水準,放在今天再看仍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佳作。至于劇情中人物不思進取苟延殘喘燈紅酒綠的混亂生活,曾被很多人诟病,認為是一部反面教材,沒有弘揚和歌頌,不知道具體要表達什麼,其實這正是王朔敢于面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都曾有過不可告人的秘密,因為那是對人生的探索時期,有善良也有叛逆、有義氣也有龌龊、有喜悅也有苦澀,正是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才是完整的青春,隻是有的作家故意回避,而王朔敢于直白而已,這才是王朔作品的閃光之處。
王朔文集
随着葉京、馮小剛們漸漸老去,有興趣或者敢于翻拍王朔作品的導演恐怕越來越少,盡管作品的光輝永存,但離那個年代漸行漸遠,也許,《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真的會成為“王朔時代”最後的絕響。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文/田戰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