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簡單地說,就是農村醫療保險,全名叫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
其實,大家都知道,農村一大痛點,醫療保障不完善,問題特别突出,以緻于導緻返貧或者嚴重阻礙鄉村振興的步伐。國家之所以推出新農合制度,在于給農村家庭配置一份性價比比較高的醫療保險,以後不管是大病小病,都可以在國家保障的範圍内進行報銷。
但是,這幾年新農合持續上漲,有醫保改革專家解讀,今年新農合的個人繳費也會相應增加,至少是30元,當然也有可能是50元,這給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反而成了一份負擔。比如,今年,每人360元,一家三口就得1080元。再加上,這幾年農民種糧本身就不賺錢,農村産業相對薄弱,疫情常态化影響,失業率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也開始收窄,農民工有迎來“清退令”等等,多方面因素,還要不要交,真成了個問題。
尤其,最近幾年,新農合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放棄繳費的人也不少,到底是真保障,還是假福利呢?
關鍵在于,從以下兩個角度來權衡:
從參加新農合的利好角度來說:一方面,農民積極參與,出一份力,能夠得到多份保障,國家會對繳費進行部分的補貼;另一方面,新農合對大病、重病的保障是非常到位的,這隻是官方層面的承諾而已。
從參加新農合的不利角度來說:本身是一件惠農政策,每年都在持續上漲,反而給農民帶來一種負擔,而且參與新農合,看病的費用反而上漲了,去過醫院用新農合的都深有體會。所以說,讓很多人産生了疑問,新農合真的帶來了實惠嗎,負面效應太大?
一般來說,農村人出現頭疼、感冒等小毛病,都是去診所直接打針或者吃藥,大多數在門診就解決了,而門診的花費基本上是不讓報銷的,那交新農合有啥用處呢。
反而,最近幾年,像我們村裡的本家、旁親,不斷有得大病,去世的。有的不到50歲就得了,各種的癌症。都是因為,昂貴的治療費用,後期中斷了治療,最終倒在了抗争病魔的路上。雖然現在,現在有了新農合以及大病救助制度,但是對于真正得了大病的農村人來說,一是救助能否到位,二是到位多少還是未知數,三是即使到位,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場大病,就是一個家庭的變革,少則幾十萬元,動則上百萬元的醫療費用是沉重的負擔,讓原本小康的家庭徹底返貧,而且債台高築。許多農村人不得不放棄治療,慢慢地等待着死亡的臨近。人死了,錢也沒了。
另外,2.8億農民工群體,常年漂泊在外,交了新農合,實現不了異地就醫結算、報銷,有何用?如果,不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台,把相關的信息進行互聯互通,像常見病、慢性病、特殊疾病能夠實現跨區域直接結算、報銷,交了新農合,有又啥用。關鍵,在于方便農民工異地就醫報銷、結算,否則真不劃算。
不過,2022年,新農合提高了對大病住院報銷的比例,報銷比例直接從60%提高到70%,我覺得,還得往上提,提到80%左右,這樣農民的負擔也減輕了,普惠性才能達到實效,讓農民徹底享受到有效保障,對新農合有一個好影響。
所以,新農合,治标不治本,這是目前的現狀。農村醫療保障需要進一步改革,國家應該為農民醫療保障兜底,進一步廢除讓農民繳費,因為本身就欠農民的一本賬要還,是時候承擔農民就醫保障了,要不還是把農民當韭菜再割。老年農業的情況下,一些農民,年齡越大,還要繼續種地,就越需要醫療保障,也離不開新農合。
總之,至于還交不交新農合,隻能讓農民自己來決定,各算各賬,關鍵在于農村醫療需要進一步改革,突破瓶頸,赢回聲譽。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 - 策劃人 / 三農研究 專注(鄉村建設、文旅、農旅)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鄉村振興領域,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來關注“唯美鄉村” 微信公衆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