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陽明心學的四句精髓是什麼

陽明心學的四句精髓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2:57:58

陽明心學的四句精髓是什麼(緻良知怎麼緻)1

聖人是什麼?通常我們直覺認為聖人是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道德高尚的人,但其實,中國傳統的至高理想是人的行為符合自然規律,儒家把這種人稱為“聖人”。自孔子孟子之後,成為聖人是所有人高不可攀的理想。曆代無數人在書本上研究,在事物上探求,都沒有成功。

直到兩千年後的明朝,王陽明先生在貴州省修文縣悟道“心即理”,終于發現了一條通往聖人的道路。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條路是什麼——

先看《傳習錄》中的相關文字:

一、良知

【原文】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譯文】人的是非之心,不用思考就能識别,不用學習就能判斷,就是所謂的良知。

【原文】蓋良知隻是一個天理。自然明覺發見處,隻是一個真誠恻怛,便是他本體。

【譯文】良知隻是一個天理,它自然明覺顯現的地方,隻是一個真誠恻隐,這就是良知的本體。

【原文】良知是造化的精靈。

【原文】良知隻是個是非之心,是非隻是個好惡。

【譯文】良知隻是一個判斷是非的心,是或非就是喜歡或厭惡。

二、私欲

【原文】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過不及,便是私。

【譯文】喜怒哀樂等情感本身原本是适度的。一旦在上面添加個人的意思,就會過頭或不完整,就是個人私欲。

【原文】然天理亦自有個中和處,過即是私意。

【譯文】天理也自己有個适當尺度,過頭了就是個人私欲。

【原文】未當理,便是私心。

【譯文】不合于天理,就是有私心。

【原文】七情有着,俱謂之欲,俱為良知之蔽。

【譯文】情感有所執着都稱為私欲,都是遮蔽良知的。

三、緻良知

【原文】所謂緻知格物者,緻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譯文】緻知格物,就是用我心的良知去對待事事物物。

【原文】緻吾心之良知者,緻知也。

【譯文】用我心的良知去對待事事物物,就是緻知。

【原文】君子之酬酢萬變,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斟酌調停,無非是緻其良知。

【譯文】聖人處理事情時随機應變,應該做的就做,應該停的就停下,應該發揚的就發揚,應該放棄的就放棄,斟酌應對,無非就是用他的良知去應對各種事情。

【原文】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緻良知。

【譯文】大凡謀劃力所不能及的事,勉強做才智不夠完成的事,都不是緻良知。

【原文】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着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隻不要欺他,實實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惡便去,他這裡何等穩當快樂。此便是格物的真訣,緻知的實功。

【譯文】你心裡的那個良知,是你自己的準則。你的意念所到之處,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錯誤的就知道錯誤,不可能有絲毫能瞞得過良知。隻要你不欺騙良知,實實在在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善就存養,惡就去除。良知這裡是多麼的穩當快樂!這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訣,緻知的實在功夫。

【原文】有許多意思皆私,隻爾自知,須精細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杜人是非,這便是格物緻知。

【譯文】之前所講的情況都是私欲,隻有你自己一個人清楚。你必須仔細省察克制,唯恐心中有絲毫偏向以至冤枉了人家的是非,這就是格物緻知。

【原文】格物是緻知的功夫,明白了緻知就已經明白了格物。

四、關于“良知”和“緻良知”簡短的實例:

1.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

【原文】‘所惡于上’是良知,‘毋以使下’即是緻知。

【譯文】《大學》這本書中有一句話是‘上級那些使我感到厭惡的言行,我不會拿來對待下屬’,上半句是良知的作用;下半句就是緻良知。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是良知的作用,‘勿施于人’就是緻良知。

  • 看到這裡,我們下面做一下簡要的解讀:

陽明先生發現的這條通往聖人的道路就是——緻良知!

因為“良知”這個本能就是刻印在人類基因裡的自然法則,想當然地,我們依據“本能”行事,應該自然而然能夠遵循自然法則為人處事啊。但現實情況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有情感和欲望,現實中我們都在被過度的情感和欲望支配,良知的作用很微弱,良知已經被私欲遮蔽了。就像鏡子,聖人的心是明鏡,普通人的心是昏花的鏡子。那麼去除“私欲”,讓良知主宰我們的行為不就行了?就是這樣——去除私欲,恢複良知主導。

那麼“私欲”是什麼呢?既然說“私欲”,那麼是不是就有别的欲?是的,過度或不足的欲望和情感是“私欲”,恰當的就不是。

怎麼分辨其間的差别?這是“緻良知”實操中的一個難點,因為涉及的是思維領域的東西,有些是語言文字很難表達的,需要自己親身體會才行,這裡推薦練習靜坐冥想,通過這個練習,可以比較真切地感知意念是什麼。

另外,《傳習錄》中有很多陽明先生現場教學的實況記錄。所以學習陽明心學,一定要讀《傳習錄》,你遇到的問題,已經有人遇到過,并且去請教過陽明先生,并且得到了權威解答。

讀《傳習錄》時,仿佛陽明先生在當面跟你對話講解,想想看,怎麼都不虧~

這裡有點扯遠了,那麼再扯多幾句。有些人說“陽明心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那不是讓人不能談戀愛生孩子嗎?這就是道聽途說的誤解。王陽明有家有業,弟子門人都是俗人,得出這個結論就是被私欲蒙蔽,所以忽略了活生生的事實。這裡的“人欲”指的是“私欲”,不是指所有的欲望情感。

好好談戀愛是正常的情感欲望需求,陽明心學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但是同時跟很多人談戀愛就是私欲,這個就是要去除的。

回到正題——那麼怎麼去除私欲恢複良知主導呢?這個辦法就是——緻良知,就是時時刻刻憑良知為人處事。緻良知就像是把昏花的鏡子打磨清洗擦亮,這時,良知不受遮蔽,能夠清晰地觀察和判斷事事物物,行為當然就合于自然法則了。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行為合于自然法則”有什麼好處?這是個好問題。簡單地說,好處是能夠趨吉避兇,通俗點說就是能夠生活順利,快樂幸福。要不,也不會是幾千年來人們一直追求的境界了。因為這個不是本章的主要問題,這裡不再展開。

總結一下,良知是自然法則的體現,因為私欲幹擾,不能正常運轉産生了問題,通過緻良知去除私欲幹擾,恢複良知正常運轉,就能讓行為合于自然法則,成為聖人。

這就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理論,一句話說完,這就是大道至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