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資本論的地位和意義

資本論的地位和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2 01:16:07

資本論的地位和意義? 《資本論》,僅僅是“勞動價值論”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資本論的地位和意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資本論的地位和意義(資本論僅僅是勞動價值論)1

資本論的地位和意義

《資本論》,僅僅是“勞動價值論”嗎?

——作者:聊聊私語——

最近在“今日頭條”專欄,看到張寶通的一篇文章,“如何消除《資本論》目前面臨的矛盾”(2022-9-10 08:46 來自陝西)。第一句話就是:“《資本論》的理論基礎是勞動價值論”。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自信?

作者張寶通主張:“社會發展到今天,很多問題就解釋不通了”。并列舉了“兩個時間的變化,引起‘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共存和‘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的需要’的觀點”。結論是:“如果把勞動解釋為生産活動或生産力,以上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勞動價值論需要發展,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這樣才會有生命力”。

和所有人雲亦雲的評論者一樣,作者張寶通也就僅僅是道聽途說地,讀過或者聽到一些妄評馬克思的人的所謂“勞動價值論”不成立的說法,結合“曆史局限說”、“馬克思是人不是神”、“‘理論’需要‘與時俱進’”的“神”一樣的紅色理論家的注解,把過去“神”化的捧上天的馬克思思想,又直接找個自以為看清楚了一切的淺薄的觀點,将作出巨大的經濟學理論貢獻的馬克思先生的思想,排貶低的一無是處,好像真理就由此被自己掌握了,好像由此自己就會比世界屈指可數的思想家,強上了許多似的,沾沾自喜、自以為然。

是的,這些人根本就不會努力地去學習馬克思的思想。在理論上,隻會是機械地聽人說教。把一個不知經過多少人“口口”念偏的個人理解,理所當然的捧為“至寶”,打“比方”、“斷歧義”,一知半解地片面化、割裂性地解讀馬克思思想。相信這些人,沒有一個會去認認真真地拜讀過馬克思先生的《資本論》的。

你沒有潛下心來,真真正正地去學習和弄懂馬克思先生的經濟學思想,有什麼資格去品頭論足?

當然,馬克思先生的《資本論》,和亞當.斯密先生的《國富論》、凱恩斯先生的《通論》一樣,都是非常深奧的經濟理論。自然不是那些隻有“半瓶之水”的人,甚或僅僅“瓶底不滿還在晃動”的人可以讀的懂的。

你,讀完過、讀懂了《資本論》嗎?

遺憾的是,即使是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相信也隻有政治局的常委們,再就是理論研究所裡的個别的、倔強的老“古董”般的少數學究們,才會真真正正地讀一讀馬克思先生的《資本論》的。所以,才會有理論上的如此困乏。

那麼,如何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馬克思先生的“資本經濟學”呢?下面作者将隻就兩個方面,簡單探讨一下。其他的經濟理論方面的研究與運用,将在後續論述。

第一,馬克思先生《資本論》的理論基礎,是:“價值規律”,而不是“勞動價值論”。

和所有的科學理論思想一樣,做為經濟學的理論研究,馬克思先生的經濟理論研究,也會有自己的理論研究的基礎。馬克思先生的所有的經濟理論研究,都是建立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的。無論是對商品交換的“價格”确定,還是“生産、消費”的“兩大領域”的供需劃分,還有“生産、交換、消費、分配”的“四個環節”以及“社會平均利潤形成”的理論,都是以自由市場交換的經濟活動中,市場調節的的根本——價值規律來展開研究的。正是“價值規律”的闡述,才第一次抓住了亞當.斯密先生的那隻“看不見的手”。那隻“看不見的手”,正是通過市場“價格圍繞着價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而上下波動”才會産生的自發調節。這些,才是馬克思先生的資本經濟學的精華。真正弄懂馬克思先生的資本經濟學,不僅可以解釋亞當.斯密先生對市場自發調節的困惑,而且也可以解決凱恩斯先生的“流動性陷阱”、“有效需求”等存在的實質,更可以完善蘭德爾先生現代貨币理論對“主權貨币”,可以“無限信用”理論的依據和謬确甄判。馬克思先生的資本經濟學的理論思想,加上“現代貨币理論”是解決古典經濟學所無法解決的“通貨緊縮”、“通貨膨脹”的鑰匙。不去認認真真讀懂馬克思先生的《資本論》的人,是無法窺其全貌的。

第二,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先生對亞當.斯密觀點的繼承和拓展。

衆所周知,馬克思先生的《資本論》,是在亞當.斯密先生的《國富論》,和李嘉圖先生“社會分工”的“比較優勢原理”的理論思潮的影響下寫出來的。

社會分工,正是勞動的比較優勢的體現。

亞當斯密先生在《國富論》的開篇就說到:“這樣一來,人人都一定能夠把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産物的剩餘部分,換得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勞動生産物的剩餘部分”(《國富論》 第一篇 第二章 論分工的理由)。“勞動作為第一性價格,最初可以用來購買一切貨物和财富。在人世間,用來購買财富的,原來就是勞動,而不是金銀。所以,勞動的價值,等于一個占有财富并願用以交換他物的人,用它來購買或支配的勞動量”,“勞動可以用來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換價值,卻不能衡量一切商品的價值”(《國富論》 第一篇 第五章 商品的勞動價格與貨币價格)。

正是亞當.斯密先生的“勞動”與“價值”的關聯性描述,才是啟迪了馬克思先生對“勞動”、“商品”的内在“價值”與勞動的“剩餘價值”的研究。馬克思先生通過對“商品”這一經濟活動最小細胞的研究,揭示了“商品”,及“勞動”的二重性,演繹出“價值規律”和“剩餘價值規律”。

馬克思先生的剩餘價值規律,隻是為了提出“剝削”的根據。隻強調了“勞動創造了價值”,忽略了“資本在商品生産的過程中,同樣起着共同的生産要素”的作用,對于“資本升值”是不可缺少的。資本本身,也可以有自身升值的能效,比如:獲得利息。馬克思先生的剩餘價值規律的研究,僅僅适用于“階級”與“剝削”的範疇。在後面的《資本論》裡,也提出了:“因此,不管怎樣,結論總是:剩餘價值是同時由所使用資本的一切部分共同産生的”(《資本論》 第三卷 第一章 成本價格和利潤 第255頁)。“剩餘價值和利潤實際上是一個事物的兩種說法,并且在數量上它們也相等”(《資本論》 第三卷 第二章 利潤率 第259頁)。其實,也是間接的承認了,資本也是産生資本增值的一個部分的。

資本所産生的利潤,等同于所言的剩餘價值。

談經濟學,就隻能研究“利潤”。談階級和剝削,就隻能研究“剩餘價值”。不深入完整的研讀馬克思先生的《資本論》,是無法理解其中的聯系的。

馬克思先生的剩餘價值規律理論,隻是初期進入經濟學領域研究的一個方面,并沒有貫徹《資本論》的始終。是階級以及政治經濟學的需要,并不是資本經濟學的全部。其所謂“勞動價值論”,隻是後人為了污化馬克思先生,揪一點以蓋全貌,無限放大微瑕的做法。馬克思先生最大的貢獻,是對社會生産過程中的理論的、本質的、規律性的研究,無論古今無出其左右。如果僅僅将其片面的定義為:“勞動價值論”,為什麼馬克思先生沒有取名《勞動論》或《價值論》?而取名《資本論》?

馬克思先生的資本經濟學所包涵的廣博理論,是相當長一個時期内無法超越的。

——2022.9.11 于哈爾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