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一到過年就是相親季。前段時間,趁着表妹回家過年,我姑趕緊托媒人給她找合适的對象相親。說來也巧,之前相了那麼多表妹都沒有合意的,這次見了小夥子一面,就對上眼緣了。
約着見了兩回後,兩人感情急劇升溫。
我暗自對我姑說,這回瞧着有戲,照這架勢,兩人一年之内說不定就能考慮婚姻大事。
但我姑開始猶豫。原因是她找人打聽了,這小夥子家裡還有個已經成家的哥哥。據說嫂子也不是多好相與的。
“對農村家庭來說,嫁人不嫁兩兄弟,不然以後麻煩多”。我姑說出了她的擔心。
作為育兒編輯,“嫁人不嫁兩兄弟”這話我聽過不少,它多出現在讀者留言裡。但從我姑這樣有人生閱曆的人嘴裡說出來,好像莫名又增加了幾分熟悉度。
也不是我姑危言聳聽,我就是農村出身,身邊兩兄弟家庭中有和睦的,但總體算起來還是争吵得多些。
為什麼兩兄弟的家庭麻煩多,而且要強調“尤其是農村”?
①距離過近導緻界限不清
一般情況下,在農村,家裡有兩個兒子的,結婚成家後會分開住。但分也分不了多遠。有些時候甚至隻是住樓上樓下的區别。住得太近,互相來往之間就會引起一些摩擦。
這些摩擦的起因很可能是一些芝麻小事,但積累得時間長了,就會引起很深的怨憎。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家孩子總欺負我家的,或者兩個孩子在一起玩,一個總占另一個的便宜,要麼是倆娃打架争吵,大人評判不公,總覺得向着自家娃。
這些都會造成雙方心裡不适。如果突然撕破臉大吵一架,感情上就會出現裂痕。
②範圍小導緻是非傳得快
很多時候,争吵來源于撺掇。就算兩家處得還可以,但耐不住“人言可畏”。農閑時候一群人總愛聚在一起,要麼閑聊,要麼一邊打牌一邊唠嗑。說着說着話題就會偏向别人家的私事和八卦。在口口相傳中,原本的事實早就被扭曲得不成樣子。但人聽到了,心裡怎麼會不起疑呢?
大文學家魯迅和自己的弟弟周作人後來決裂,不還是因為一句似是而非的傳言。
③資源缺少導緻争奪激烈
更多時候,兄弟不和來源于父母的偏心。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性使然。也就是說,同樣是分東西,兩個人都很少但數量相等,這沒什麼,雙方都很服氣。但隻要其中一方分得多一點,那不甘、争吵就都來了。
父母偏向其中一方,常常給一方好處而冷落另一方,即便兒子自己無所謂,身為兒媳也會憤憤不平。
這種好處小可小到給了這家小孩好東西,沒給另外一家;大又可大到,分家時把好地方給了這家沒給那家,幫着一家盡心盡力帶孩子卻對另一家的娃不管不問......
也許有人會說,普通家庭又不是擁有萬貫家産,分配不均又怎樣?少了那一點影響又有多大?但正是因為父母手裡的資源較少,才會導緻争奪更激烈。
更何況,父母的偏心也從來不隻體現在資源分配上。有的兒子寒心,其實是因為從來沒得到父母的正眼相看。
【話題讨論:你身邊兩兄弟的家庭多嗎?他們相處得如何?】
高級育嬰師,心理咨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
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