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鳝這個東西,二十多年前在農村地區還是很常見的,那個時候種糧食雖然也會用農藥,但遠沒有如今這麼大的量。尤其是稻穗長出來的時候,雖然沒有從清香味變成農藥味兒那麼誇張,但如果不是人工養殖稻花魚這些,你是很難再在田裡面看到魚了,更不用說野生黃鳝有多難抓。
所以,80後和90年左右在農村長大的娃,大多數都體驗過在稻田裡面捉泥鳅、抓魚,至于逮黃鳝這事,就是膽大者上了,像我這種怕蛇的人,哪怕黃鳝在我腳面前不動,也根本不敢碰它一下,如今偶爾去菜市場買個黃鳝吃,也隻能叫老闆殺好再拿回家。
黃鳝到底是吃什麼長大的?
其實,這個問題我小時候也不明白,黃鳝随時藏得可好了,如果不是泥土被掀起來,一般都看不到它們的蹤迹,而且,秧和草也沒看到吃過,那它們一天都鑽在稀泥巴裡面又是怎麼長大的呢?
黃鳝和蛇不僅長得像,很多生活習性也差不多,比如:
不愛白天出來活動,總喜歡在天黑以後出去找吃的,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所以,在野生蛇類動物還沒受到保護的時候,那些抓黃鳝的人,還有抓蛇的人,通常都是在晚上出門行動,雖然打起手電筒也看得沒有白天清楚,但晚上的效率就高得多了。
不管體型大不大,平時挖的洞穴是一米,還是兩米,主要是吃肉,要知道黃鳝可是肉食兇猛性魚類,不僅能吃蝌蚪、小魚,還會吃蛙,隻要它感覺自己嘴邊有小動物,就會立馬張口啜吸,夏天會壁冬天的時候食量大很多。
為什麼黃鳝老是鑽到稀泥巴裡面,民間有“小暑黃鳝賽人參”的說法,中國哪些地方數量最多?
既然是魚類動物,黃鳝離不開水,自然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它們要讓自己的皮膚保持濕潤狀态。所以,黃鳝在溝渠、池塘、湖泊和河流裡面也很常見,不一定都生活在水深一些的稻田裡面。
但是,不管黃鳝在哪裡打洞,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生活在某種水體底層,喜歡鑽進自己打的洞穴裡面,一條黃鳝的洞穴長度,一般都是黃鳝身體長度的3倍左右,洞穴的出口當然是靠近水面的,這樣才方便它們把自己的頭伸出去呼吸新鮮空氣。
前面已經說到了黃鳝是夜晚出去覓食,白天當然需要好好休息,而且那麼長的時間又沒什麼别的事可以幹,當然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所以你才會感覺它們老是鑽到稀泥巴裡面。試想一下,如果黃鳝不鑽洞,全都在泥巴上面躺起,那抓黃鳝豈不是輕而易舉,野生黃鳝要一直存活下去的空間可能就不大了。
在民間的确有“小暑黃鳝賽人參”的說法,但這類傳言一般都不建立在事實依據上,主要是為了體現這個東西的稀有。實際上,一年四季都産黃鳝,隻不過在小暑前後,這個時期的黃鳝會更加肥美,但如果真的從組成成分來說,黃鳝肉也就是蛋白質的含量要高一點,100克黃鳝肉裡面能有十七八克蛋白質,而脂肪就隻有1克左右。
黃鳝在過去是一道名菜,有的黃鳝能長到一米長,如今在國外也比較暢銷,像美洲很多地方就會賣冰凍鳝魚。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黃鳝,尤其是人工養殖這方面,像天津、遼甯和長江流域,每年都會産出大量黃鳝,尤其是每年的6月到10月這幾個也時間,大家平時在市場上買到的一般都是人工養殖的黃鳝,很難有野生黃鳝流入市場。
當然,世界上有野生黃鳝分布的地方也不少,原産地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孟加拉國、印度、柬埔寨、日本和泰國等國家,主要就集中在亞洲東部和附近的一些島嶼,像美國的黃鳝,就是後來才引進的。
養了2年多時間的雌黃鳝,為什麼會突然變成雄黃鳝?性逆轉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很多食用的動物,一般繁殖季節的價格會特别貴,市場上的供應量也沒那麼大,目的就是為了讓它們繁殖更多後代。但黃鳝不一樣,因為黃鳝特别受歡迎的時候,其實就是黃鳝的生殖季節,也就是每年的6月到8月左右。
養過黃鳝的人應該都知道,黃鳝是具有雌雄性逆轉特性的,什麼意思呢?原本,自家養的是雌黃鳝,從它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都是“母的”。這個時候它身體35厘米以下的生殖腺,就是正兒八經的卵巢,但是,等到這個雌黃鳝産卵以後,它的卵巢居然居然慢慢就長成了精巢!說得簡單直白一點,那就是一條雌黃鳝突然變成了雄黃鳝!
不像很多其他動物,個體的“身高”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像黃鳝的話,它的性别就可以和身體長度關聯起來。比如:
當黃鳝個體體長小于20厘米的時候,它的生殖腺全部都是卵巢;當黃鳝個體體長在22厘米左右的時候會發生性逆轉;當黃鳝個體體長在36厘米到38厘米的時候,雌雄幾乎相等;當黃鳝個體體長達到38厘米以上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精巢;如果黃鳝個體體長長到53厘米以上,那全部都會變成精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