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新課标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新課标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6 12:15:44

新課标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數感)1

數學課程标準在總目标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曆運用數學符号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号感,發展抽象思維”。新課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内容提出來,并且把“數感”擺在六個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數感,是新課标十分強調和重視的問題。那麼,什麼是數感?數感就是認識客觀事物與數時建立起來的一種意識,是人對“數”的敏銳、精确、豐富的感知和領悟。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呢?下面就數感的建立談幾點小小的想法:

一、創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适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松化,“若隐若現”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後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

例如在認識“0”時啟發學生自己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0”,學生的積極性一下高漲了起來:“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在溫度計上見過”;“電話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學生直觀體會“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還可以在溫度計上表示分界點;在尺上表示起點;在電話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号碼……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将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1、在數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

《數學課程标準》中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數概念的切實體驗和理解與數感密切相關,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本身的邏輯順序,使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更多地接觸和經曆有關的情境和實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就會使學生更具體更深刻地把握數概念,建立數感。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感知數。

小學生的生活經曆中處處充滿着與數相關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因此,在認數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根據所學數的内容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尋找數、體察數、感知數,讓他們感到數就在身邊,而且每天都離不開數。如在教學認識數時,開展了“天天和數交朋友”辨論會,有的學生慷慨陳辭:“早晨要看手表幾點起床;打電話要看電話号碼;進教室要看幾樓幾班……我們每天不和數打交道就不行”。

(2)開放思考空間,如在認識厘米、米以後,我帶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小組合作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結合估算實際丈量校園内某一地方的長度,進一步加深對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往後我又随機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以繩子當籬笆,去圍一塊地,開展“看哪個小組圍得多”操作活動,學生很有創意的想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圍法,有在操場上圍成長方形的,有靠一邊圍牆的,還有找一個角靠了兩邊牆圍的……學生通過相互比較,最後擇優選定了操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就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單位概念教學“鮮活”了起來,學生也更加喜歡數學,更好地應用數學,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在數的運算教學中培養數感。

《新課程标準》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應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結合具體的問題選擇恰當的算法,能增強對運算實際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如教學“有餘數除法的應用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開放題:“有21個同學到公園遊玩,每條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需要租幾條船?怎樣乘船最合理?”學生通過計算21÷5=4……1,學生體會到,在這個實際問題中,商4和餘1表示什麼意思,得出必須用5條船才可以,然而這隻是一種解決的方法。有的學生通過分析得出,還可以3條船上各乘5個人,另外兩條船上各剩3人;或一條船上乘5個人,另外兩條船上各乘3人;或一條船上乘5人,4條船上各乘4個人等多種方案。學生在探索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切實了解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數感。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邏輯性,隻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實際背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具體操作實踐活動中,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數學知識,建立數感。

如在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時,設計以下操作活動:

(1)稱一稱:學生動手稱蘋果(1千克)、鹽(500克,2袋)、洗衣粉(250,4袋)。

(2)數一數:學生數,千克鹽有幾袋?1千克洗衣粉有幾袋?1千克蘋果有幾個?

(3)掂一掂:學生用手掂自己稱的1千克的物品,再在組内交換物品掂,邊掂邊閉上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

(4)找一找: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三個外形一樣而重量各異的盒子,要求學生不能用秤稱,保能用手掂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

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觸摸”了數學知識,體驗到“1千克”的實際重量,獲得了親自感受,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借對蘋果等重量的感受來體會1千克究竟有多重,從而利用這種直接經驗去測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培養了學生的,為将來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在作業布置中再貫穿數感

在數學作業布置中,我們應盡可能的增加動手操作的部分,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對生活的熱愛。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邀請家長一起參與,增進家人的感情。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着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将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