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判斷網店靠不靠譜

怎樣判斷網店靠不靠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15:27:10

怎樣判斷網店靠不靠譜?青年經濟說網店刮起“純‘預’風” 消費風險不容忽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怎樣判斷網店靠不靠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判斷網店靠不靠譜(網店刮起純預)1

怎樣判斷網店靠不靠譜

青年經濟說

網店刮起“純‘預’風” 消費風險不容忽視

在服裝行業,之所以越來越多商家采取預售,是因為行業産能過剩容易引起庫存積壓。但預售存在的“拖延症”“貨不對闆”等消費風險,不容忽視。

當前,商品預售之風席卷各個電商平台,并且商品的預售期在不斷延長,從15天延長至45天再到90天甚至更長,個别消費者甚至還未收到2022年的新年衣服。不少網友将這種現象戲稱為“純‘預’風”。

當這種“風”在電商平台刮起,許多青年人開始思考:為什麼越來越多商家會選擇預售?遇到發貨時間一延再延、貨不對闆、無法退換貨等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

“等快遞到了,我都忘了自己買過”

預售的“坑”很多人都踩過,擁有15年網購經曆的寶媽張希冉(化名)在今年2月看中了一家大碼女裝網店的兩條褲子,看到商品頁面标明“付款後5天内發貨”,她便下單了。3月1日,張希冉看到,該商品的物流狀态更新為“待攬收”,一直到3月24日,該商品的物流狀态都未再更新。

在此期間,張希冉曾多次與商家進行溝通。商家表示,受疫情影響,中通快遞無法從廣州發往北京。張希冉又多次與商家協商更換快遞公司,商家同意後并未履約。

3月24日,張希冉再次找客服協商,客服卻讓她退貨重拍,并聲稱會更換快遞公司。在張希冉看來,“我懷疑他們其實是沒有貨,根本不打算給我發貨。”

3月27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以買家身份多次詢問該店鋪客服“北京海澱能否正常發貨”,客服均未正面回答,一直強調:“能正常發的地區,倉庫都會安排發出。”

還在上學的吳一媛(化名)也有類似遭遇。此前,她曾在電商平台購買了一件衛衣,等了半個月,商家也未發貨,她一直催商家發貨,商家不為所動。她說,“我也等不及了,就退款了。”

“等快遞到了,我都忘了自己買過。”吳一媛還曾遇到過一些商家在接近發貨日未發貨時,沒和買家溝通,直接重新修改了最遲發貨日。她說,“如果品質好就算了,最怕就是質量、尺寸不合适,又得退回去,還得有運費險買家才不虧,不然退貨還要自己承擔郵費。”

純“預”風盛行之下的商業邏輯

商家為何越來越偏愛純“預”風?資深服裝人、九州神韻店鋪負責人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在服裝行業,之所以越來越多商家采取預售,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行業産能過剩容易引起庫存積壓。

“預售也是迫不得已。”該負責人表示,預售可以減輕商家的庫存壓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她指出,電商平台規定,商家标注為現貨的商品需在48小時内發出,否則,平台可能會對商家進行扣分或者罰款,商家分數下降後,其推廣可能會被限流,從而影響銷量。

另外,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很容易出現“爆單”現象。該負責人表示,商品“爆單”後,商家可能很難做到48小時内發貨,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便設置成為預售。

疫情影響也是商家選擇預售的因素之一。資深電商人、短視頻博主“張包子Baozi”也指出,疫情之下,有的商家因貨物積壓出現虧損,讓不少商家不敢囤貨,于是通過預售大緻确定銷量後,再讓工廠生産;另一方面,在生産環節,由于多重因素工廠也存在供不上貨的現象。

預售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商家生産商品或者進貨的“晴雨表”。一名電商平台童裝網店的負責人在短視頻中表示,預售不是“玩套路”,預售的錢并未進入商家賬戶,也是商家在墊資生産。一般情況下,商家在不知道是不是爆款時,商家會先做300-400件商品進行測試,測出爆款後,在消費者能接受的情況下才去做預售,“不可能讓一個商家每個款直接做2000件,會被庫存給壓死的。”

做商品現貨銷售需要人、貨、場的支撐,即需要投入不少資金去生産商品,需要人進行管理,也需要一定的場地來存儲商品。

事實上,一些商家本身并不具備做現貨的能力。“張包子Baozi”指出,其中有一些商家特别是一些網紅為了降低進貨成本,等預售積累到一定的訂單量再去進貨,這樣才有跟廠家壓低價格的“籌碼”。她舉例道:一個直播間一天的銷量可能為50件,以這個數量去拿貨,成本可能為50元/件,如果積累了銷量達到1000件,這時候,拿貨價可能降至30元/件。她說,“有一些黑心商家為了利益,故意‘積量’,等到買家忍無可忍,大批量退貨投訴,才去進貨。”

預售等待時間長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少消費者遇到過“貨不對闆”的情況。

“貨不對闆,太多這樣的情況了。”一家網店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一些店鋪等産品賣出去再去找工廠做現貨,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一些企業采用便宜的面料降低成本,導緻消費者收到的東西貨不對闆。

值得注意的是,在預售中,個别消費者收到的商品可能是别人退貨回來的産品。一位業内人士透露,在一些直播間,服裝的退款率可能達到60%,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貨不對闆。“為了避免囤貨出現損失,商家可能會先做一半的貨發出去,等這部分消費者把貨退回去,再發給另一部分消費者。”

消費者的“避坑”指南

“純‘預’風”盛行之下 ,不少消費者深受其擾。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預售有利于商家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或者降低風險。然而,“對消費者來說,還是存在一定風險。”

陳音江解釋,商家在備貨的過程中,可能面臨原料成本上漲、訂單量不足、工廠不排期等因素,商品無法正常生産出來或者進貨時中間環節成本上漲,無法正常進貨,導緻商家一再将發貨時間延後,甚至違約。

針對“貨不對闆”,商家卻不允許退款等霸王條款,陳音江表示,這屬于“無效條款”,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确定責任,出現明顯的“貨不對闆”的情況,商家存在欺詐的可能性,消費者可以申請商品價款的3倍賠償。與此同時,商家對産品的描述可能不夠具體,雙方對商品的理解存在歧義,這就需要視具體情況确定處理方式。

預售商品不應該成為例外。陳音江表示,按照消保法,購買預售商品的消費者也應當享有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利。即使超過7天,産品如果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同樣可要求商家履行修維、換貨和退貨的責任。

當權益受到侵犯,消費者可以先與商家進行協商,協商不成,便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另外,也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針對商家一再拖延發貨時間的現象,陳音江表示,面對故意拖延,監管部門可以責令商家履行責任和義務,并對商家進行相應的處罰。

“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還是商家要誠信守法經營。”陳音江建議,消費者也要慎重選擇購買預售産品,尤其是一些沒有明确發貨時間的産品,可能風險更大。

“張包子Baozi”也常遇到一些店鋪遲遲不發貨的情況,她在短視頻平台發布了《8年老電商揭秘買家發貨慢的10個真實原因》等視頻,提示消費者不要踩坑。她表示,在一些店鋪,如果出現店鋪評分低、均價低、銷量為零或者銷量高但評價少,以及買家秀很模糊、有模特圖但未露臉、有截圖但進行了遮擋等情況,消費者就要格外注意了,盡量避開,因為這可能是商家在測試爆款,拍下後不論消費者等多久,商家可能都不會發貨。

“客服繞來繞去,一點也不解決問題。”張希冉表示,如果商家真的遇到什麼問題,不要一拖再拖,可以選擇直接告訴消費者。吳一媛希望,店家在做預售時,在詳情頁用明顯的字體标明,且預售時間不要太長。“在等待中,我可能已經失去對得到這個商品的強烈欲望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麗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