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回老家,很多開車的都會曬一下後備箱,父母親給裝得滿滿的一車鄉土特産,其實這些都是沉甸甸的親情,是父母對于遠行工作,一年才回一次家的遊子深切的愛意,怕他們思念家鄉,在外打拼吃不好,所以給裝了很多家鄉的食物。這份父母親對于遊子的愛雖形式不同,但是情感千年來從未改變。在2000多年前的唐朝,詩人孟郊寫過一首《遊子吟》,“誰言存草心,報得三春晖。”歌頌的母愛引起前人今人無數的共鳴,成為歌頌母愛的經典之作!
寫下這首詩的詩人孟郊,字東野。是個苦吟詩人,有“詩囚”之稱,出自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的第十八首提到“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這句詩其實也概括了孟郊的一生,他一生窮苦,仕途不順,兩次考進士不中,直到四十六歲時才中了進士,任一縣尉。
他的家中清貧,但是孟郊的母親一直支持他讀書。
寒窗苦讀多年的孟郊終于在四十六歲考中進士,這說起來還是他的母親鼓勵他再考的,貞元十二年(796年),這次孟郊中舉了,很高興。半生為功名奔波終于考上了,他随即寫了一首詩:
《登科後》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感受到詩人的興高采烈和歡欣鼓舞,前兩句詩是把過去的境遇和現在的進行了對比,過去的失意和今朝的登科形成強烈的對比。“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句把詩人中舉後按捺不住的欣喜給表達出來,“春風得意”一詞也成為後人形容事業順利的成語。
中舉後的孟郊迫不及待的回鄉和母親分享這喜悅,和朋友遊玩山水後去赴任。雖然孟郊中舉時候已經快年過半百了,但是這麼多年一直是他母親支持着他考取功名,給予錢财和精神的支持。到了貞元十七年,他的母親又叫他前去洛陽應铨選,孟郊也是一個大孝子,聽母親的話前去應試,被選上了溧陽縣尉,出發前去赴任前,孟郊的母親目前在燈下給他縫補衣服。孟郊回想這半生才考中功名,而他的母親為他付出了很多心血,于是寫下了一首《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句樸素的語言,把一個在燈下給即将遠行的遊子縫補衣服的慈母形象勾勒出來了,“密密縫”“遲遲歸”寫出了母親對即将遠行的孩子的擔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這句表達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這首詩也稱了詩人最廣為傳頌的作品之一。詩人用了“縫衣服”一件普通平凡的小事來表達了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無私奉獻就蘊含在這種日常的小事當中。《遊子吟》千年以來被無數文人傳頌,現在的小孩子也都會背誦這首詩,知道他所表達的情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如果說這世上有什麼感情是無私奉獻的,恐怕也隻有難以報答的母愛。
現代作家龍應台在《目送》中說過: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世上所有的感情都指向相聚,隻有父母子女一場,是遠離,是漸行漸遠。所以古人有“父母在,不遠遊”之說。好在現在交通通訊發達,我們可以常回家看看,多打電話給家裡,要知道,世上有人牽挂你。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珍惜和父母相聚的時光吧。
作者:青樓詩社
喜歡詩詞文化的朋友,歡迎關注青樓詩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