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300萬至5600萬年前,地球經曆了一系列極端的全球變暖事件,對地球上的生命産生了根本的影響。第一次事件——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PETM),碳水平達到巅峰,氣溫增加将近8攝氏度。第二次事件——始新世極熱事件2(ETM2),該事件大約比PETM事件晚了200萬年,當時全球氣溫大約增加了3攝氏度。
對于ETM2全球變暖事件,大家可能并不陌生。科學家認為,如果世界各國政府不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那麼ETM2可能會重演。
幾千萬年前的極端氣候變化造成的一個影響是哺乳動物的矮化。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氣溫升高不僅會縮小哺乳動物體型,而且氣溫變得越高,影響就越大。
除了發現Arenahippus pernix矮化情況,Diacodexis metsiacus(一種兔子大小的偶蹄動物)的矮小化程度更為顯著。
此外,研究團隊發現Hyopsodus simplex(一種類似黃鼠狼的早期有蹄動物)的體型增加了2%,不是很顯著。
Cantius abditus(一種類似現代狐猴的早期靈長類動物),通過化石測量表明,它們的身體尺寸輕微縮小。有趣的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可以發現Cantius abditus的體型是在不斷減小的。
因此,ETM2事件與哺乳動物的矮小是存在聯系的。
目前,存在幾種理論解釋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和高溫氣候對哺乳動物體型的影響。普遍的理論認為,較低緯度的動物通常具有較小的身體尺寸,因為體型小比表面積大,能更有效地降低體溫。另一種解釋是較高的溫度減少了植物營養物質,導緻動物體型變小。
如果D'Ambrosia團隊的研究結果真實可靠——數千萬年前的極端氣候變化對哺乳動物體大小影響劇烈,那麼當前地球的氣候變化是否也會對哺乳動物産生一定影響?
然而,PTEM期間氣候變化其實是較為緩慢的,約1萬年才升高8攝氏度。相比之下,根據去年《自然》(Nature)雜志刊載的一項研究,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要快得多,速度是PTEM的10倍。現在的氣候變化如此之快,動物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适應發生的變化。研究人員還指出,雖然動物會在氣候大波動期間發生改變,但很少有因此滅絕的。
然而,今天物種滅絕率正在上升。《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刊載的一篇文章中,科學家表示,數百種哺乳動物正在遭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氣候變化至少導緻一種齧齒動物已經滅絕——大堡礁裸尾鼠。這是大堡礁地區特有的一種哺乳動物,海平面上升導緻它們的滅絕。
科學家指出,目前形勢嚴峻,不容樂觀,我們需要共同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