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路遙,本名王衛國,路遙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卻激勵了億萬青年。馬雲老師還在蹬三輪車的時候,看了他的人生熱血沸騰,并暗暗下定決心第三次高考永不放棄。潘石屹更是把平凡的世界讀了八遍,掏出12萬為他修墓。他說他那麼偉大,不該如此。從農民到作家,路遙經曆了太多艱苦和困難,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父母硬是靠要飯供他讀完了中學。
貧寒沒有磨滅他與命運抗争的不屈鬥志,饑餓苦悶中,他意識到隻有閱讀和寫作才能戰勝對貧困和失敗的恐懼。小說人生的成功并沒有讓他止步不前,他背上兩廂名著和報刊,逃離城市,回到生養他的黃土高坡。他要完成40歲之前寫就一部百萬字巨作《平凡的世界》。
于是,他便開始了苦行僧般煉獄生活,深入煤礦,上山放羊,田裡過夜,與寒冷和老鼠為伴。他翻閱了十年間重達數噸的報刊,做了幾十本筆記,指頭都被磨出毛細血管,每天5000字寫不完絕不休息,每次寫完,經常寫的是頭暈眼花,腿痙攣到半天都挪不開步,累到吐血,他也沒有停下。
醫生說他肝病已到晚期,勸他休息一年,但他沒有向外界宣布自己的病情,他怕像曹雪芹一樣留下未完成的書稿,那将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全書寫完後,他從桌邊緩緩站起來,把手中的筆從窗戶筆直地扔了出去,看見鏡子裡的自己,竟是一張陌生的臉,皺紋密布,憔悴不堪,完全像個老人。
他頓時淚流滿面:這六年,我就像一個被判了徒刑的囚犯,在激動地等待刑滿釋放的那一天。這不是在完成一部書,而是在完成我的人生。得知自己獲茅盾文學獎後,他給弟弟撥了個電話。他不是報喜,而是借錢,因為他的微薄工資不夠日常開銷,因為他湊不齊去北京領獎的路費,因為他買不起100套樣書送人。弟弟告訴他,不要想着諾貝爾獎的,因為他從不來外彙。
路遙:錢當然很重要,我每天都在為錢而受煎熬,可是我又覺得,人活這一輩子,錢并不是唯一。這不平凡的世界,是他用滴血的手指彈出的時代絕響。他說,作家不僅是要取悅于當代,更是要給曆史一個交代。 2018年改革先鋒百人兩位作家上榜,沒有莫言,卻有路遙。
(圖片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