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浪迹江湖的時日也夠久的了,終于輪到本綠隆重登場了。說來都是淚,想當年我綠茶橫行天下時,紅茶還在樹上躺着睡大覺呢。
時至今日,紅茶雖然混得聲名大噪,但江湖上依然流傳着哥的各種傳說,本綠風頭仍盛。自大唐開國以來曆代詩人,頌綠茶者很多,上有皇帝,下至布衣。湖州産茶已有兩千餘年曆史,不可一日無本君。
想我綠茶品種花樣之多,産地範圍之廣,背書天團之強大,依然能讓國外粉絲衆多的紅茶君眼紅得很。
且不說日本國是本綠的天下,我大天朝時至今日依然半壁江山飲綠茶,至于出口量,本綠實在不愛亂逛。
呵,本綠果然厲害
本綠茶活了忒久,兩千年的各種經曆,問你看不看得懂?各位看官注意了,敲黑闆時間,茶學派教你研習綠茶大法:綠茶根據殺青方式和最終幹燥方式的不同,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四類!
注意勒,這裡分類标準是兩個,還不明白,沒關系,看下圖↓↓↓
還很蒙,沒關系,這時你需要《蒙茶茶詞典》!
綠茶篇開扒!
炒chao青qing綠lv茶cha非茶釋義
茶青拿去炒了的綠茶。
茶藝釋義
聽着就覺得香~
幹燥方式采用高溫炒幹的綠茶。
主要解釋
1、炒青綠茶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珠茶)和扁炒青(又稱扁形茶)三種。
2、炒青綠茶是高溫快炒,鍋溫大約在220℃左右。相比較其他加工方式的綠茶,香氣更加高揚(畢竟是“炒”出來的茶),在大宗綠茶中也是産地最廣、産量最多的。
3、炒青綠茶主要有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都勻毛尖、蒙頂甘露等等。
非茶釋義
綠茶是烘出來的。
茶藝釋義
你說的炒是什麼炒,烘又怎麼烘?
幹燥方式采用低溫烘幹的綠茶。
主要解釋
1、烘青按着外形也可以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
2、烘青綠茶最後的幹燥工序就是在烘籠中進行的,中心溫度大約在90℃~100℃左右,初烘時間約為15分鐘。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制後,常用作熏制花茶的茶坯。
3、烘青綠茶主要有黃山毛峰、安吉白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顧諸紫筍等等。
4、現代工藝還出現了介于烘青和炒青之間的綠茶,被稱為“半烘炒綠茶”。(差點看成了“半哄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