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02:40:03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1

持燈羅漢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2

坐禅生慧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3

春盹圖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4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5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6

春盹圖

境随相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7

春盹圖

文|孫翔

這些年,我一直在畫禅意作品。禅意,作為一個名詞,已經不能單獨從“禅”與“意”的字面意思來闡述了,其表達的是一種更為深遠的思想和境界。簡單來說,禅意源于佛教,可以理解為與佛有關的一種意境和意識,它既是具象的,也是意向的。

佛禅早期,修者以心印心,本不必假借任何手段。傳燈日久,形形色色的悟道者出于普度衆生的目的,對悟道禅修境界的描寫,就有了問答、詩偈、文字繪畫等等的形式,逐漸演變成後來的“語錄”“禅詩”“禅畫”等。

正如西方的佛旨與東方的古老哲學融合,有了禅。禅心與藝術的進一步融合,便有了禅意。

東方審美,向來強調意境,中國畫中的意境是繪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立的美學價值。甚至可以說,如果筆墨是中國畫的獨特硬件,那麼,意境則是中國畫的獨特軟件。

意境之說,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着生命律動的詩意空間。它不僅是繪畫作品形式表現的追求,也是思想表現的靈魂。其虛實相生,意與境偕,深邃幽遠的審美特征,能使讀者産生想象和聯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情與景,意與境相交融,塑造鮮明生動藝術形象,産生強烈的感染力。

禅意,正是意境的境中之境,山外之山。

作為一名80後專業畫家,雖然修習中國畫近廿年,但我深深感到,前方探索的路還很漫長。浸潤日久,畫畫與我,是生活,也是修行。我畫禅意作品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刻意追求,更像是一種随緣而結,随感而發。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敦煌壁畫裡阿難的形象和地藏王衆菩薩的法相,這些形象不僅僅給我們一種神聖和莊嚴,還給我一種親近的美感。為表現出這種禅意,我在創作上采用兼工帶寫的筆法,形象取材于現實衆相,用傳統的方法勾勒人物,以礦物色為主,重彩的形式,特别是敦煌壁畫的研習,還借鑒了魏晉南北朝畫像磚的形式語言,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幾種嘗試,加上現代構成因素和裝飾性理解,融入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思悟,最終形成了現在的風格。

很多人說,我的禅意作品畫的是我自己,我的羅漢、高僧、修行苦讀的沙彌、手拿經書趴在書桌上打盹的小和尚,都有我自己的影子。其實,畫中的修行者,何嘗不是你,又何嘗不是我?世間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在修行,用佛陀智慧洗滌我們的内心,靜坐生慧,集聚資糧,生歡喜心,歡喜心是懂得轉化苦樂,心有正念,一切歡喜;其實越簡單越好,心裡有的、心裡想的都會躍然紙上。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把自己融入到畫面中去,在喧嚣的城市之中找一片安靜,一絲淸涼,一種豁達,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從松風竹林的中寂靜中靜觀世界,領略到恬靜的清趣,溶化于心靈深處是一種體察甯靜,蕩滌心胸的内省喜悅,自在恬然的心境與清幽靜谧的物象交融為一。

我觀世人,世人亦觀我,皆是歡喜。

孫翔,字逸雲,2005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師從張望、宋豐光,2013年進修于北京畫院師從王冠軍老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國家民族畫院特聘畫家,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北京畫院王冠軍工作室畫家、王铎書畫院名譽院長、東營市美協主席團成員、東營市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東營市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東營區美協副主席、東營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東營市青聯常委、東營畫院畫家、東營市美術館畫家、一禅畫院院長,獲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黃河口文藝獎一等獎、"東營文化英才"稱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