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Gary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2015年是值得銘記的年份。
當年6月12日,上證指數,也就是俗稱的A股,最高達到5178點,創下前後十多年的峰值,從2014年延續到這個時間節點是不折不扣的牛市,全民炒股成為一時風潮。但随後半年,中國市場迎來了為人熟知的跳樓機式的股災。
股市的劇烈震動,不僅讓很多人的命運随之改變,同時影響着各行各業,汽車後市場也不例外。
當時的大多數創新模式和公司都隻是昙花一現,在2013年前後入場,到2015年前後退場。博湃養車、諸葛修車、i保養等明星級公司也沒能熬過資本寒冬,倒在春天到來之前。存活下來的,要麼縮減規模,要麼掉頭轉型。
途虎養車是個例外。
成立于2011年的途虎,發展到如今已經是第十年頭。據官方數據,途虎合作店超過13000家,途虎工場店超過2000家。2018年9月,途虎獲得騰訊投資後,邁入汽車後市場巨頭對壘時代,這樣的競争狀态可能持續很長時間。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途虎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
同樣經曆了2014年的資本狂飙以及2015年的資本寒冬,為什麼走出來的是途虎?
一、用低頻切入垂直電商
2003年的非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B2C電商的發展,阿裡和京東等綜合電商逐漸崛起,占據着主要市場份額。
巨頭當道,為了從固有的市場中突圍,開辟第二賽道,垂直電商在2010年左右興起。凡客、唯品會等品牌順勢而為,唯品會更是在2012年初于納斯達克上市。
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後市場也按捺不住創業的熱情,有志之士紛紛打着電商的旗号湧入這個行業,途虎養車便是在2011年應運而生。
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經常問三個問題:是不是剛需?是不是高頻?是不是高客單價?
在這三個問題中,高頻和高客單價常常處于對立面,取舍之下,往往選擇高頻項目,這也是為什麼當時的創業公司多選擇洗車和保養作為主營業務,所謂的“高頻打低頻”。
博湃養車CEO吉偉當時的發言很有代表性:“我們要通過類似滴滴燒錢鋪路的方式,用免費迅速改變消費者的保養習慣,再用第一的市場份額去融下一輪投資,累積大量用戶後嘗試造血。”
然而,途虎選擇了輪胎。
站在當下視角看待這個選擇當然會認為是對的,但在當時并不讨好。
第一,在上面三個問題下,輪胎是剛需高客單價項目,但卻是低頻,這并不符合電商的一貫邏輯。
第二,輪胎是重資産項目,早期途虎主要從經銷商拿貨,自建倉庫,存在一定庫存壓力。
不過,很多跨界打劫者并不了解行業,汽車後市場是一個重服務、重線下的市場,維修門店占據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維修門店場景下,相比于模式更輕的保養和洗車項目,輪胎存在幾個獨特的優勢。
第一,在車主端,輪胎的品牌認知度在所有配件當中最高,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輪胎公司通過大量輪胎店門頭布局已經教育了車主,使得車主更容易做産品購買決策;
第二,彼時輪胎安裝與更換服務是服務标準化水準最高的項目,輪胎項目同時滿足産品知名度高、和服務标準化水準高的特點,相比洗車和保養,車主更容易判斷産品及服務好壞,價值判斷更易于确立,價格補貼才有意義;
第三,在中國市場,4S體系一直占據主流市場份額,各種創業模式面臨着和4S店競争的壓力,但是輪胎項目不算4S店的強項,和車型關聯度也不大,更容易取得車主信任。
對于電商而言,一次流量當然重要,但留客率、複購率,也就是所謂的客戶粘性同樣重要。顯然,途虎一開始選對了垂直賽道。
所以,到底是“高頻打低頻”,還是“低頻切高頻”,現在來看仍然具有思考價值。
二、O2O的資本狂飙
如果重回2014年,相信很多人仍然會扛着O2O輕模式的大旗進入行業。
為什麼?因為當時的融資過于容易。
其實,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2013年之前風險投資并不活躍,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慢慢回暖,2014年開始活躍,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達到活躍高峰期。虎嗅曾統計過,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5月底,累計近2億美元流入汽車後市場。
一個典型現象,當時在微信公衆号搜索“洗車”,會看到上百家O2O洗車公司,創業環境可見一斑。
資本的狂飙帶來了互聯網的粗暴打法,從餐飲、打車等行業興起的百團大戰延伸到汽車後市場,本質上,O2O的浪潮就是百團大戰的延續,“1分錢上門洗車”、“1塊錢上門保養”等燒錢補貼模式成為常态。
途虎融資能力和多次轉型後存活的背後是與資本合拍、符合行業特點、及團隊給力
這種顯而易見的燒錢且看不到盈利指望的模式,為什麼還能赢得資本青睐?
這裡就不得不和當時的股市行情聯系起來。
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經曆了難得的大牛市,全民炒股的說法毫不誇張,二級市場異常活躍,傳遞到一級市場的信号是:隻要有新的概念和故事,利用産業資本扶持,就能進一步刺激二級市場,進而擡高上市公司股價。而創業公司能否盈利,并非資本的首要考慮因素。
一個可作參考的案例是,金固股份在2014年發布汽車超人品牌并上線APP,随即推出“一分錢洗車”活動,緊随當時的行業大潮。
站在資本的角度,上述邏輯似乎無懈可擊,但站在行業和創業公司自身的角度,如果無法通過盈利自我造血,甚至積累的流量和數據價值不大,那麼這家公司為行業帶來了什麼?而一旦融資節奏被打亂,公司是否具有生存下去的能力?這是需要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回到途虎,據稱CEO陳敏以30萬啟動資金成立途虎養車網,天使輪和A輪融資金額并不大,不過趁着資本熱潮,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完成B輪1000萬美元和C輪1億美元,C輪宣布時間是6月9日,正好在A股最高點前三天。
不同于很多其他初創企業,途虎成立時間較早,并非牛市刺激下的産物,因此無論前期積累還是對行業的理解都較為深刻。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陳敏曾透露,他和另外的創始人在2006年就開始做車險項目,對汽車後市場關注多年,清楚行業體量和潛力,這也是促使途虎養車網成立的原因之一。
在O2O興起的年代,途虎看上去和其他創業公司類似,高舉B2C O2O的旗号,但本質上是存在差異的。
三、資本寒冬下推出工場店
2015年下半年股災降臨,資本墜入寒冬。
一大批創業公司像中彈似的突然倒下,這其中最為知名的可能是博湃養車。
博湃養車在2016年4月發布微信公告正式宣布破産倒閉。CMO胡鵬曾透露,從2015年9月起,博湃養車未如願拿到C輪融資,已經面臨死亡威脅,而C輪融資失敗後,燒錢計劃徹底擊垮了公司。
類似的,2015年10月,弼馬溫、e保養、卡拉丁、摩卡愛車、攜車網五大公司為了自保,甚至聯合發起成立汽車後市場聯盟,境地之緊迫可見一斑。
牛市不在,資本撤退,汽車後市場留下一地雞毛。
經曆了O2O泡沫,有投資人表示,資本已經趨于理性,目光從線上轉到線下,關注較重的、有實體的模式。
事實上,2015年7月,博湃養車就開始醞釀建立線下钣噴店,可惜時機已過。
不過途虎抓住了時機。
2015年10月C 輪融資時,陳敏已經釋放出轉型的信号,品牌理念由“途虎養車網”演變為“途虎養車”,模式轉向為B2C B2B。
陳敏清楚重模式的意義所在:“在市場上面首先保證正品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堅持做自營,雖然做自營成本比較高,要有自己的供應鍊、倉庫、物流,成本比較高。但如果自己不堅持的話,是很難解決消費者信任問題的。”
要解決車主信任問題,除了保證正品,還要管控最為重要的線下服務場景——維修門店,這也正是B2B的意義所在。2016年年初,途虎做出了可能最為關鍵的決策之一,在上海成立第一家途虎工場店。
途虎工場店的成立同時具備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在主觀因素上,第一,途虎通過B2C積累了一批線上流量,經營輪胎品類使得流量粘性較高,可以有效導入工場店;第二,途虎自建倉儲物流體系,實現正品溯源,同時優化供應鍊;第三,通過系統和APP的開發,中後台的建立,提高門店運營标準和效率。
在客觀因素上,途虎可能要感謝市場上的一位玩家——米其林馳加。
早在2003年米其林就在中國建立第一家馳加店,2009年啟動特許加盟,到2014年門店數量就達到1000家左右。馳加在輪胎上的服務标準受到車主和行業的認可,這為工場店的設計帶來參考價值。在工場店擴張過程中,也收購了部分馳加門店,當然這是後話。
途虎工場店建立半年後,途虎完成亞夏汽車投資的1億元D輪融資,估值達到近50億人民币,在資本寒冬下殊為不易。
所以,一家公司的發展同時具備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
D輪完成後,陳敏在接受采訪時也承認:“2006年汽車保險很火,到2008年金融危機一下死光了,這就是資本市場的周期。很多企業并不是說做的好或不好,碰到這個時候了,節奏沒掌握好。”
四、巨頭注資後走上快車道
D輪融資後,直到2018年年初,從行業人士的消息和官方給出的信息,途虎的重心主要放在兩方面,一是不斷和國際零部件品牌達成合作,包括博世、瓦爾塔、鄧祿普、3M、輝門等,逐漸實現品牌商直供;二是持續拓展工場店網絡,并加強内部流程的标準化和對門店的管控。
但這一時期工場店數量增長并不算快,到2018年年初僅僅超過300家。
不過,在那個時候,資本又釋放出新的信号。企查查數據顯示,途虎在2017年年底新增8位投資人,包含凱雷、紅杉等知名投資方,但當時途虎官方并未正面回應融資消息。
直到2018年9月,途虎宣布完成由騰訊、凱雷、紅杉等投資方和企業領投的E輪融資,融資總額約為4.5億美元。
在此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一個月前阿裡、金固、康衆成立合資公司,新康衆呼之欲出。
阿裡入局,騰訊緊随其後,汽車後市場正式進入巨頭對壘時代。
獲得騰訊的投資,途虎走上發展快車道,這可以從工場店的布局速度上看出來。
2018年年底超過800家;2019年年中超過1000家;2019年年底超過1300家;2020年年中,官方給出的數據是超過1900家。
在門店布局策略上,途虎顯然是有的放矢。
一方面,集中攻占重點城市,提高以城市為單位的網絡密度,例如上海超過200家,武漢超過100家,以及鄭州、西安等關鍵城市的營銷策略。
另一方面,有意識地培養大型投資人,也就是鼓勵一個投資人開多家工場店,比如江蘇的美麗獅投資超過100家工場店。
這或許可以稱為基于重點城市的裂變式開店模式。
在項目延伸上,思路看上去也很清晰。從輪胎到保養、養護、洗車,以及最近的保險和事故車業務。這當中的幾個關鍵性事件相信行業人士已經很清楚,例如推出途虎純洗門店,收購保險代理公司,以及試水認證钣噴中心。
2019年,途虎頻頻和殼牌、美孚等油品品牌商互動,與上遊企業在數字化方面的合作越來越多,逐漸向B2B價值鍊延伸布局。
正如陳敏在2015年途虎完成C 輪時所言:“途虎不會隻是一家提供養車服務的汽車後市場企業,而是會把目光放得更長遠,成為一家既擁有服務能力,又擁有核心科技實力的企業。”
如今回頭看這句話,其實很有意味。
五、前路漫漫挑戰依然
在完成騰訊的注資後,不少行業人士認為途虎已經“上岸”。
确實,在現有業務模型和資金儲備下,隻要不出現大的差錯,途虎的路看上去比較順暢。
但有一點不容忽視,據一位行業人士透露,途虎目前的年營收在60-80億,相比于萬億級的汽車後市場仍然是九牛一毛,所以途虎仍然處于擴張期而非穩定期。
在持續擴張的内需外求下,不可能不存在挑戰。
第一,獲客成本高漲的盈利壓力。
途虎成立初期吃到了一波流量紅利,利用淘寶、天貓、京東等大平台培養了一批線上客戶,這也是工場店實現強管控的基礎。
但是随着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越來越高,途虎的盈利能力遭受考驗。
當然,我們無法看到途虎的财務報表,不能輕易判斷其盈利水平,但一家公司始終存在盈利要求。被诟病虧損多年的京東,也在近年交出了不錯的财務報表。
第二,IPO壓力下的選擇。
成立十年,融資到E輪,途虎可能面臨着資本對上市的要求。當然,針對上市的傳聞途虎已經官方否認,我們在此隻是做出假設。
如果途虎面臨着上市的選擇,以途虎工場店為核心的維修連鎖模型能否拿到好的估值?如果切割汽配供應鍊業務上市,是否已經成熟?
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第三,其他玩家的沖擊。
擁有阿裡背景的新康衆當然是最大沖擊,兩家企業頻頻在區域産生碰撞絕非無意為之。
除此之外,主機廠、保險公司、出行領域的滴滴都是潛在威脅,也是無法忽視的風險。
總體而言,一方面,途虎還有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和空間,另一方面,途虎也面臨着不同玩家的前後夾擊,因此,前路依然漫長。
不過,抓住了垂直電商的風口,經曆了2015年的瘋牛和股災,在資本寒冬下推出工場店,終于獲得騰訊的投資……途虎能走到現在,已經殊為不易。
後記:
從資本的周期和股市的起伏梳理途虎的發展脈絡,目的不是為了宣揚一家公司,而是試圖從宏觀層面觀察一家公司如何跨過創業死亡率極高的時期,一步步走到現在。這裡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更多的,是希望給當下的行業人士帶來一定思考和借鑒。
汽車後市場遠未到達終局,還存在許多變量和潛力。随着經濟的流轉,資本的湧動,巨頭的對壘,以及主機廠和保險公司等玩家的躍躍欲試,未來行業或許迎來新的挑戰者。
而對于體量巨大的單體經營者而言,警覺經濟、資本、市場和頭部公司的動态,擇機而動,才能在這輪市場變革中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大資本、大平台或許影響着整個行業的走勢和動向,但構成行業本身,讓行業正常運轉的,終究是一個個微小的個體。
參考資料:
《起底汽車後市場O2O創業,狂熱之下“生死時速”的比拼》| 虎嗅
《博湃養車倒閉,CEO去龐大,大師保養當“接盤俠”》 | 藍鲸汽車
《途虎CEO陳敏:隻要賣正品 自然有人信任你》 | 騰訊汽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