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緻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幾句話,證明了學問的目的,不是文學,不是知識,是做人做事。
“賢賢易色”中第一個“賢”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指賢人——學問修養好的人。“易色”中這個“色”字是态度,形色的意思,“賢賢易色”的意思是,我們看到一個人,學問好,修養好,本事大,看到他就肅然起敬,态度也随之而轉。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講孝道的。這句話有個問題産生了,子夏為什麼提到“竭其力”呢?重點在這個“竭”字。
過去一般人講到對父母孝順,是非孝不可的。其實孝道也要量力而行,孝要竭其力,但是不要過分了。比如說,窮人家兒子,為了給父母看病去偷東西,犯了法,從心理上來說,多數人都覺得這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在學問修養上看,對他的批評是“這個人沒有受良好的教養”,反倒讓父母背了不是。
古人有兩句話綜合起來成一副對聯:“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迹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原心不原迹”就看他的心孝不孝順,“原迹貧家無孝子”,一定要在行為上表現出來,那窮人家裡就沒孝子了。所以,孝順父母是盡自己心力做能做到的就是孝了。
“事君能緻其身”,這個君不是君王的君,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論朋友同事,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認識你,認為非你幫忙不可,而你答應了,那他就是君,你既然已經答應幫忙,就要盡心盡力,言而有信。如果表面恭敬答應做好,而背後卻不恭敬甚至搗亂扯後腿,這樣就非常不誠懇了。
所以,這幾句話的解釋就是:看到好的人态度能肅然起敬,在家能竭心盡力地愛家庭,愛父母。在社會上做事,對人,對集體,放棄自我的私心。與朋友相交言而有信。
在感情,可能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對朋友做到了言而有信,但是我對自己的反省,覺得自己真的非常想徹底做到,事實上卻非常的困難。有時候答應了朋友的事做不到,心裡很難過,為了自己的道德要求,想盡辦法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所以“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實在是不容易做到的。
所以,子夏就說,如果有人能做到這樣,盡管這個人沒有讀過一天書,不認識一個字,我也一定說這個人真有學問。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
小時候,父輩們聊着天,我們小孩子插話的話,他們都得冷下臉來,趕我們去讀書,他們認為對年輕後代要“重”,時刻闆着臉嚴格要求。事實上,“重”是自重,是自尊心,也就是說每個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則不威”也可以說是自己沒有信心,人家一看,你自己都沒信心,做什麼事畏首畏尾的,這是心理問題。所以一個人沒有自信也不自重,這個學問是沒法穩固下來的,這個知識對你沒用,因此,我們要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來。
“無友不知己者”是說,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不如自己的人。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就是要尊重人家了。我們既要自尊,也要尊重每個人的自尊心。與人相交,各有各的長處,他這一點不對,另一點會是對的。所以我們要盡量做到“不因其人而廢其言,不因其言而廢其人。”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古人解釋“慎終追遠”隻是相對孝道而言,他們說:慎其終者,是對過去的,死去了的先人,我們要懷念;“民德歸厚矣”是在家如果能孝順父母,孝于祖宗,那社會風氣就趨于厚道了。
孝順父母,懷念先人是我們必做的,但這句話我們還可以從另一方面來理解。
“終”是結果,“遠”是很遠的遠因,換句話來說就是:一個人想要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幾乎每件事都會有因有果的,有過去造的因,才會有後來的結果。一般人畏果,比如死刑犯人,到執行死刑時才後悔,這個結果他才知道害怕。真要注意學問的人,對每一件事,在有動機的時候就做好,一開始就要慎重。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也是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了這個道理,那社會道德的風氣,自然都歸于厚道嚴謹了。
孝順父母,自重并尊重他人,謹慎開始每一件事,我們的社會風氣必然厚道嚴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