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工業增加值平均值怎麼計算

工業增加值平均值怎麼計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3:54:18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内以貨币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産活動的最終成果,是企業全部生産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産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産品和勞務價值後的餘額,是企業生産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計算工業增加值通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是“生産法”,即從工業生産過程中産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産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公式為: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産值-工業中間投入 本期應交增值稅。二是“分配法”,即從工業生産過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産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工業增加值=工資 福利費 折舊費 勞動、待業保險費 産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應交增值稅 營業盈餘。或:工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 固定資産折舊 生産稅淨額 營業盈餘。那麼,如何用“生産法”和“分配法”計算企業的工業增加值?本文将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産法”計算:

此種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絕大多數工業企業采用的方法,從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産法”計算工業增加值涉及到三個要素:一是現價工業總産值,二是工業中間投入,三是本期應交增值稅。

(2)計算原則:計算工業總産值要遵循三條基本原則。

工業生産的原則:即凡是企業在報告期生産的經檢驗合格的産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銷售,均應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業生産的産品,均不計入本企業的工業總産值中。

最終産品的原則:即凡是計入工業總産值的産品必須是本企業生産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産品,如果企業有中間産品(半成品)對外銷售,那對外銷售的中間産品也應視為企業的最終産品。

工廠法原則:即工業總産值是以工業企業作為基本計算(核算)單位,即按企業的最終産品計算工業總産值,按這種方法計算的工業總産值,不允許同一産品價值在企業内部重複計算,但允許企業間的重複計算。

(3 ) 計算方法:工業總産值包括本期生産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①本期生産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産,并在報告期内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産的自制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産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本期生産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産的産品的數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産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賬的自制設備和自産自用的成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産成品價值,生産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可以作這樣的處理:首先由各個成品生産分廠的統計人員分别報送本期(報告期,一般按一個月結算一次)品産合格入庫量(按各種規格明細分類報出),然後由銷售部門的統計人員報送按品種規格的銷售單價,再将産品産量和産品銷售單價按品種規格對應相乘得出本期生産成品價值。

②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内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産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企業報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

2、工業中間投入如何計算:

(1)概念:指企業在報告期内用于工業生産活動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及其他實物産品和對外支付的服務費用。

(2)計算原則: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有三個原則。

A、必須是從企業外部購入的産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生産過程中回收的廢料以及自制品的價值;

B、必須是本期投入生産,并一次性消耗的産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固定資産轉移價值;

C、中間投入的計算口徑必須與工業總産值的計算口徑一緻,即計入工業中間投入的産 品和服務價值必須已經計入工業總産産值中。

工業中間投入按照具體内容分為直接材料、制造費用中的中間投入、管理費用中的中間投入、銷售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項。具體計算過程:①利用會計決算報告中的“制造費用明細表”可以計算出制造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即将屬于中間投入的運輸費、低值易耗品攤銷、勞動保護費、差旅費、保險費、水電費、辦公費、勞務費、綠化費、排污費、機物料消耗、修理費等等項目相加而得。②利用“銷售費用明細表”可以計算出銷售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即将屬于中間投入的差旅費、辦公費、機物料消耗、裝卸費、廣告費、業務招待費、修理費、運輸費、代理費等等項目相加而得。

③利用“管理費用明細表”可以計算出管理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即将屬于中間投入的修理費、辦公費、差旅費、機物料消耗、水電費、業務招待費、低值易耗品攤銷、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租賃費、綠化費、土地使用費等等項目相加而得。

④利用“财務費用表”可以計算出利息收支淨額。

⑤利用“生産成本明細表”可計算出直接材料,即将屬于直接材料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等項目相加而得。需要注意的是,應将回收的原材料從成本中扣除。

但在日常統計中,有些項目資料的取得比較困難,因此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總結出下面二種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方法:一是正算法:即将容易從會計報表中取得的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中屬于中間投入的部分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業中間投入合計。二是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合計減去其中屬于增加值的項目(大體包括工資、福利費、折舊、勞動保險費、職工待業保險、稅金等),倒算出三項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業中間投入合計。涉及到的财務報表有:“企業産品成本表”、“管理費用”、“财務費用”、“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等明細表。

 3、本期應交增值稅如何計算:

本期應交增值稅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内應繳納的增值稅額。其計算公式:本期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出口退稅 進項稅額轉出數-進項稅額。這些資料取自會計核算資料“應交稅金及附加費明細表”。

以上對構成工業增加值三要素的計算方法、計算依據、計算過程作了詳細說明,再根據“生産法”計算公式(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産值-工業中間投入 本期應交增值稅)就能夠得出某廠的工業增加值了。

二、按“分配法”計算:

此種方法涉及到七個要素――工資、福利費、折舊費、勞動及待業保險費、産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營業盈餘。目前,有的部門歸結為四大要素,即:固定資産折舊 勞動者報酬 生産稅淨額 營業盈餘,其内容都大同小異。

1、工資:從人力部“勞動工資”報表或會計核算“損益表”中取得,對應的人數為單位從業人員。

2、福利費:從會計核算“損益表”中取得。

3、折舊費:從會計“資産負債表”中固定資産科目中取得。

4、勞動、待業保險費:從會計“管理費用”明細表中取得5、産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從會計“損益表”中産品銷售收入科目中取得。

6、本期應交增值稅:從會計“應交稅金及附加費明細表”中取得。(計算公式同上)

7、營業盈餘:是指工業企業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産稅淨額和固定資産折舊後的餘額。它相當于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産補貼,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以及稅後利潤中提取的公益金等。計算公式為:營業盈餘=營業利潤 生産補貼-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公益金。

将以上這七個要素直接相加就得出工業增加值。

以上就如何用“生産法”和“分配法”計算企業的工業增加值作了詳細論述,但兩種方法計算企業工業增加值的結果有一定差異。

工業增加值平均值怎麼計算(試論工業增加值的兩種計算方法)1

【免費領會計資料包】

老會計分享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

含200套工作模闆(Excel會計全套模闆,财務管理模闆,成本核算模闆、财務分析表... ...)

20G教學視頻(初級、中級、cpa、實操、稅務... ...)等!還可以免費試學會計課程15天!

↓ ↓ ↓ 戳【了解更多】,趕緊領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