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詩大家都十分熟悉,詩中提到的紅豆在生活中也很常見,甚至還有很多紅豆做的美食深受大家喜愛。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紅豆都是一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下。
01
赤小豆曆史
廣義上的紅豆範圍比較廣,像是赤小豆、赤豆、相思子、海紅豆等因外觀較為相似都被大家統一稱為紅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來食用的多是赤小豆和赤豆,而赤小豆更是可以藥食兩用,被稱為“祛濕第一豆”。
赤小豆是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種子,在古代人們認為吃赤小豆能夠躲避瘟疫,民間也經常撒赤小豆來驅鬼。也有用赤小豆來治病的故事,據史書記載宋仁宗還在做太子的時候得了腮腺炎,就是被一個道士用赤小豆搗成末、調好以後貼在腮上給治好的。
當然除了傳說故事,很多醫學典籍中也均有關于赤小豆的記載:《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中品,稱其“氣味甘酸平,無毒,主下水腫,排癰腫膿血。”晉代名醫陶弘景說赤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洩,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02
赤小豆知識
夏天濕熱交加,很多人都喜歡用赤小豆和薏仁這對好搭檔來煮湯喝,不過有時候卻效果甚微,這是因為很多時候大家都沒有選對。
• 赤小豆和赤豆
赤小豆有的時候也會被稱為赤豆,但我們日常用來食用的赤豆其實有兩種。一種外觀呈橢圓形,有些偏長方形,顔色多為黑紅色,比較難煮爛,适合煮湯,主要供藥用調理;另一種個頭要稍大,外形呈圓形,顔色鮮紅有光澤,久煮會粘稠,适合熬粥,豆沙就是用這種赤豆制成的,主要供食用。大家要選購時一定要根據用途仔細辨别。
• 赤小豆是否有毒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無毒。但常與赤小豆混淆的相思子卻是有毒的,就是王維詩中提到的那種“紅豆”,相思子是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種子,俗稱“紅豆”,味辛、苦,性平,有大毒,所以與赤小豆千萬不可混用,以免中毒。
• 赤小豆僞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赤豆和相思子,至今還有不少地方用木豆代替赤小豆入藥。僞品木豆與赤小豆為同科植物,其外觀呈扁球形,比赤小豆稍大,表面呈棕色至暗棕色,質地堅硬,不易破碎,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淡。木豆不具備赤小豆的效用,因此不可以代替赤小豆使用。
03
赤小豆日常使用
說到赤小豆很多人隻知道搭配薏米,也可以試試這些健康食方。
√ 赤小豆鲫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鲫魚1條
做法:赤小豆洗淨,提前一晚浸泡;鲫魚刮鱗、去内髒,并清洗幹淨,用料酒和生姜腌制一會,用以去腥;起油鍋把鲫魚煎至淡黃,加入适量開水,倒入赤小豆,用慢火把鲫魚和赤小豆煮爛即可。
√ 赤小豆薏米淮山湯
材料:脫水淮山50克、蜜棗4枚、陳皮1片、芡實5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花豆5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鍋内加入2000毫升水,将材料放入鍋中,先用大火煮沸後轉中小火煲1.5小時,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 桔梗赤小豆粥
材料:桔梗10克、赤小豆8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桔梗洗淨,放入鍋内加水浸透煎10分鐘,去渣留汁備用;赤小豆提前浸泡1小時,大米洗淨放入鍋内,加桔梗汁和清水适量,再放入赤小豆同煮至豆熟即可。
赤小豆可藥食兩用,不過我們也要選對、用對,多多掌握赤小豆的相關常識才能讓它發揮真正的效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