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口毒奶是啥

一口毒奶是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15:36:56

一口毒奶是啥(第一口毒奶殘酷史)1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钛媒體注: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網易财經(ID:money-163),作者丨陳俊宏,主編丨戴鹭,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誰給“大頭娃娃”推送了第一口毒奶?

中國三四線往下的市場,70%左右奶粉都是通過母嬰店銷售。母嬰店,幾乎已成為三四線城市的渠道之王。

湖南“大頭娃娃”折射出一個殘酷的現實,一旦打通了從醫院到母嬰店的傳、銷鍊條,三無資質的“固體飲料”都能被母嬰店當成奶粉賣出去。導購員的嘴,可以點石成金。

近日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爆出“大頭娃娃”假特醫奶粉事件,産品銷售流程和内幕受到關注。

對于上述事件,有不願具名的行業專家向網易财經指出,“事件的核心是這款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在促銷員的忽悠下,被當成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被消費者購買且食用,國家監管部門既然早已要求各地監管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為何在湖南市場仍有這種被要求嚴查的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出現?”

大頭娃娃的“第一口毒奶”

據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委宣傳部通報,“大頭娃娃”假特醫奶粉涉事廠家為湖南唯樂可健康産業有限公司,而涉事産品“倍氨敏”已在2019年年中停産,目前公司已經介入調查。

據網易财經了解,“倍氨敏”的生産許可證号為SC10612011100425,委托方為湖南唯樂可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加工方為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曾用名為“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張家窩加工廠”)。經查詢,該産品類别為蛋白固體飲料,并非特殊醫學配方食品。

而一款蛋白固體飲料,為何會導緻“大頭娃娃”的出現呢?

據湖南電視台報道,湖南郴州永興縣近日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濕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經媒體調查發現,這些患兒被醫院确診為“佝偻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但實際上,這款“倍氨敏”的奶粉隻是一種固體蛋白飲料,并不具有特醫奶粉資質,根本不能稱為奶粉。

一口毒奶是啥(第一口毒奶殘酷史)2

一口毒奶是啥(第一口毒奶殘酷史)3

後據媒體披露,原來此次涉及“大頭娃娃”事件的幼兒都是因為體檢的時候牛奶過敏,醫生建議家長購買氨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而這些幼兒的家長們去郴州愛嬰坊母嬰店買奶粉的時候,在導購員強烈推銷下,家長購買了這款倍氨敏“奶粉”

據當時孩子的父母介紹,部分父母在購買過程中看到奶粉罐子下面寫着蛋白固體飲料并産生懷疑時,導購員卻辯說蛋白固體飲料就是牛奶的另外一個簡稱,并強調倍氨敏奶粉是店裡最好最暢銷的奶粉,許多過敏寶寶都是吃這種奶粉。

最後上述孩子在喝了一兩年“倍氨敏”奶粉後,變成了“大頭娃娃”。

據永興縣委宣傳部5月12日晚對外通報,涉事母嬰門店為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在收到食用普通奶粉過敏的寶寶家長咨詢時,該門店推銷人員就推薦了湖南唯樂可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的“倍氨敏”法國進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蛋白固體飲料)産品讓其寶寶食用,目前已有5名家長向永興縣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從湖南唯樂可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先後購進“倍氨敏”産品47件,2019年10月前全部售出。永興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衛健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已組成工作專班,對涉事母嬰門店進行調查。

特配粉江湖“李鬼”橫行

據網易财經了解,在此次事件中,涉事過敏兒童本該食用的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優俗稱“特醫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也俗稱“特醫奶粉”,其主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态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據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統計,全球每年特醫食品的消費總額為560億元-640億元,市場規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尼爾森數據預測,中國特配産品市場銷售将持續增長,其中牛奶蛋白過敏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20%,到2021年有望達到22億元。

目前“特配粉”的價格基本是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價格的數倍,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特醫食品零售價格普遍在300元/400克左右,而超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價格一般在300元/800克左右。

依照我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規定,特醫食品應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注冊,生産企業應當取得相應的特醫食品生産許可。我國曾于2010年、2013年分别出台《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産規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國家标準,但相關生産許可審核細則及臨床試驗規範等配套标準仍然缺失,造成本土乳企無法實現特醫奶粉的生産。

2019年2月,國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産許可審查細則》正式發布,解決了國内工廠特醫食品獲得産品注冊但仍無法生産的困局。

據網易财經統計,目前拿到特醫食品注冊的配方總共有54個,其中涉及嬰兒(0-12月)的特醫食品有30個,針對蛋白過敏以及乳糖不耐受寶寶的産品有15款。

在2019年媒體曾曝光了“甯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島金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假特醫食品”,國家市場監管局随後對上述兩家公司做出處罰,并進行了停産召回。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2019年6月發布《關于查處甯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的通報》,強調地方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舉一反三,針對企業名稱中含有“生物”“醫藥”“科技”“保健”“高新技術”等字樣的,産品易誤導消費者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混淆的普通食品生産企業,加強監督管理。

此外,早在2003年,不法分子用澱粉、蔗糖等價格低廉的食品原料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劑進行調香調味,制造出劣質奶粉,結果導緻阜陽“大頭娃娃”惡性事件。

但不想時隔17年,“大頭娃娃”事件在湖南再現。

對于上述事件,有不願具名對行業專家向網易财經指出,“事件的核心是這款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在促銷員的忽悠下,被當成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被消費者購買且食用,國家監管部門既然早已要求各地監管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為何在湖南市場仍有這種被要求嚴查的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出現?”

“第一口毒奶”背後的渠道争奪戰

除當地監管層不作為外,在此次湖南“大頭娃娃”事件中,郴州愛嬰坊母嬰店毫無疑問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為這家母嬰店銷售人員“黑心”的推銷,才導緻了後續的悲劇。

據悉,目前中國三四線甚至更低線的市場,70%左右的奶粉都是通過母嬰店銷售的,而電商渠道和商超渠道的出貨量很小,可以說,母嬰店撐起了三四線城市奶粉銷售流量入口。而對于媽媽們來說,在購買奶粉的時候,往往會被母嬰店所推銷的奶粉品牌所打動,在加上母嬰店會給出一系列的優惠活動和各類贈品,往往父母們便稀裡糊塗掏了腰包。

據網易财經了解,奶粉業務一直是母嬰店渠道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如國内首家母嬰連鎖愛嬰室(603214.SH)招股書顯示,2017年公司收入18.1億元,實現淨利潤1億元,其中奶粉類業務收入7.6億元,占收入44.9%,而奶粉類業務2017年實現毛利約1.5億元,貢獻出毛利的35.9%。

此外,母嬰店所推薦的奶粉一般都是高利潤的奶粉品牌,這些品牌絕大部分都是“假洋鬼子”和“倍氨敏”們,一些知名的奶粉大品牌由于顧及過多的優惠政策或獎勵,會沖擊到原有穩固市場的支持政策,反而不敢給予母嬰渠道更高的渠道利潤。

而且,除母嬰店渠道外,一直以來醫院渠道已成為一些奶粉企業發力的重點,一些“三無特醫奶粉”(無嬰幼兒配方奶粉配方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生産許可)也借此進行銷售。

據網易财經了解,中國早在2011年就正式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銷售管理辦法》,其中,明令禁止在醫院向産婦推銷、宣傳奶粉産品。但在巨大商業利益驅使下,許多奶粉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不惜拿出巨資,賄賂醫生和護士,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讓醫院給初生嬰兒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讓孩子産生對某個奶粉的依賴,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

2013年,央視曾曝光了知名奶粉品牌多美滋為了壟斷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口奶”,通過直接提成,支付“贊助費”、“車馬費”等多種方式向天津等地區的醫院婦産科醫生及護士行賄,而收受多美滋賄賂的醫生護士則強行給新生兒喂多美滋奶粉,緻其上瘾。報道還指出,僅2013年4月一個月,多美滋公司就向7省區的醫務人員打款50萬元,用于獎勵向産婦成功推薦自己奶粉的醫生和護士。

2013年10月,多美滋方面公布調查結果,承認公司存在相應行為,并就行賄醫護人員以争奪嬰兒“第一口奶”事件緻歉,同時承認公司高管在此事中負有責任,并表示将開始整肅中國區管理層。

而該事件也重創了多美滋在中國的市場,2015年12月2日,蒙牛和雅士利聯合發布公告表示,以1.5億歐元(12.3億港元)的價格從達能手中接盤業績接連下滑的多美滋中國,但随後多美滋就成為了蒙牛乳業甩不掉的“包袱”,财報顯示,2016年多美滋為蒙牛貢獻收入1.01億元,但同時為蒙牛帶來虧損5590.5萬元。

網易财經了解到,目前在一些地方奶粉企業進入醫院渠道仍然比較順利,如繳納一定“進門費”後,一些奶粉品牌就可進入醫院院内的商店銷售,而部分醫生成功推薦一罐産品後還可拿到幾十元不等的提成,甚至一些醫院的消化科、兒保科、兒童ICU等有處方權的大夫成為了一些奶粉企業銷售人員重點“關照”的對象。

而上述的渠道亂象也為一些類似“倍氨敏”的固體飲料品牌提供了可以生存的空間。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指出,消費者在購買嬰兒奶粉或特殊醫學用途嬰兒奶粉應仔細閱讀标簽信息,不要輕信推銷信息。

“第一,食品安全國家标準要求所有産品都應該在醒目位置清晰标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因此家長選購時可以留意外包裝上的’嬰幼兒配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或類似含義的字樣。第二,嬰幼兒奶粉(包括特殊醫學用途的)在我國嚴格實行注冊管理和批批檢驗,市場抽檢頻繁,有較好的安全保障。通過産品外包裝上的注冊号可以在市場監管總局官方網站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台’檢索産品信息。查詢不到相關信息的産品有可能尚未注冊或假冒、僞造,消費者請勿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