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天氣變化頻繁,空氣幹燥,晝夜溫差很大,人們的身體會有很多不适應,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更是容易生病。如何健康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秋季屬金,肺氣旺盛
曆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内外的整體性和複雜性,把人體的髒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的聯系。秋天在五行中屬于金,其性主肅殺,在五髒中,肺之氣旺于秋。
這就是說,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金的特點是穩固,正如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而且氣體運動方式是向内收縮。因此,秋季屬于金。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由于秋季有這樣的屬性,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身體也會有季節性的表現。《内經·四氣調神大論》裡,關于秋季是這樣說的:“秋三月,此謂容平。天 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 奉藏者少。”可以作為秋季養生的總則。
秋季應收斂神氣,心态保持平和
秋季養生,首先要注意休息。作息時間應該“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就是說人應該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甯,減少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因為在秋天,自然之氣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人是自然之子,當然應該與自然同步。
同時,秋天草木黃落,一場秋雨一場寒,容易讓人産生凄風慘雨之感。人的情緒容易受此感染,出現悲秋情緒。“諸如黛玉葬花、辛棄疾悲秋等,就是例證。”平常人思念往昔親朋,不免傷感。因此秋季養生也要注意情緒。
秋季應該收斂神氣,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使用移情的方法,不使神思外馳,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也可以發呬(xì)的音,以洩盛滿之肺氣,否則會有“太陰不收”之弊,導緻“肺氣焦滿”,罹患肺病。
此外,在飲食方面,應該減辛增酸。因為肺在五行中屬金,其味為辛,按照五行生克理論,金克木,肝屬木,酸味入肝。秋季肺金正在當令,容易克犯肝木,肝之味為酸,所以應該減辛增酸,以養肝氣,抑肺氣。
事實上,辛辣最能導緻幹燥,并助長幹燥。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秋天的生姜賽砒霜”,香辛料在秋天應該少吃,火鍋之類能避免就避免。與之相應,甘甜溫潤的食品能滋潤肺髒,涵養肺髒。增食酸性食品,可以抑制辛辣的味道。
西芹炒百合是秋季養生中不錯的一道菜。因為百合有潤肺的功效,可以緩解秋燥,而西芹可以通便。此外,吃秋梨膏或者銀耳雪梨等,也有緩解秋燥,潤肺的作用。
秋季應注意預防燥氣傷肺
秋季因為肅殺,則有燥氣,古人稱:“華英改容,毛蟲乃殃”,因此秋天易患多種疾病,比如:洩瀉勞倦、痰涎喘嗽、寒熱進退、風眩痹癖之疾。
确切來說,二十四節氣中燥氣一般起于秋分,終于小雪。初秋之時,燥氣與夏天的餘熱相結,溫燥盛行,而到了深秋,燥氣會帶有冬天的寒氣,轉為涼燥。因同氣相求,燥氣傷人的特點之一,就是最易損傷人之肺髒。
燥傷肺金之後,輕者主要表現為口幹咽燥,鼻幹,幹咳無痰,重則有發熱惡寒,咳嗽少痰。初秋的溫燥還使人口渴,想喝水,而涼燥起來時則不一定有口渴欲飲水的感覺。所以秋日養生,要注意預防燥氣傷肺。
其次,因燥氣過後就是冬天的寒流,所以“燥為次寒”之說。宿有肺病的人一定要防止肺病複發外,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防止中風。此外,腸胃問題也需要引起注意,“次寒”也會造成腹瀉。
總的來說,秋季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心态平和、飲食清淡、防止秋燥,以養收之道為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六盤水氣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