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7 19:25:43

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理論,主要是以康德割裂思維和存在的觀點作為對立面。因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盡管貫串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但就其直接的對立面來說,在本體論上是二元論,在認識論上 是不可知論。康德的學說正是割裂物自體(自在之物)和現象的二 元論,正是主張隻能認識現象而不能認識自在之物的不可知論。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1

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

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的“思有同一”說,正是建立在批判康德基 礎上,他的許多深刻的和辯證的思想。正是在對康德的批判中顯現 出來的。列甯指出“當一個唯心主義者批判另一個唯心主義者的 唯心主義基礎時,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義的。見亞裡斯多德對柏拉 圖等人的批判,黑格爾對康德等人的批判。”

首先,列甯對黑格爾反對“批判哲學”的評語,非常欣賞并 做了摘要,從唯物主義觀點作了進一步地分析和闡述,列甯指 出:“在我看來,論據要點如下,(1)在康德那裡,認識把自 然界和人分隔(隔離)開來,而事實上是把二者結合起來;(2)在康德那裡,自在之物的“空洞的抽象’代替了我們關于事物知識的日益深入的、活生生的進展、運動。”又說,“康德的自在 之物是空洞的抽象,而黑格爾要求的是和實質相符合的抽象:‘事 物的客觀概念構成事物實質本身’,——按照唯物主義的說 法,就是和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的實際深化相符合的抽象。”

列甯在這裡十分明白地說明了人的認識的作用和能力,即 認識把主體和客體結合起來,主體能夠認識客觀世界及其本質; 說明了人的認識的本質和特點,即認識是對客體的反映和認識是不斷發展和深化的。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2

康德

其次,黑格爾認為,任何事物都既是自在的又是為他的,不同他物聯系的孤立體是無法進行規定的,自在之物既然擺脫了 一切對他物的關系和一切規定,因此它“無非是不真實的,空洞的 抽象。”列甯認為這種從辯證聯系觀點批判康德不可知的自在之物,“這是非常深刻的”,同恩格斯在《費爾巴哈論》 中關于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論述是完全一緻的。可見,不可知 論是一種形而上學。黑格爾也指出;辯證的哲學思維,是“形而上 學的哲學思維(也包括批判的哲學思維在内)”所不知道的。列 甯很贊成這一點,并指出:“康德主義=形而上學。”

再次,黑格爾分析批判了懷疑論和康德主義把“假象”和現 象看作隻是直接的和主觀的錯誤觀點。列甯對他作了詳細摘錄 ,黑格爾在談事物及其特性時,又專門分析批判 了“先驗唯心主義的自在之物”,列甯又作了較詳細的摘錄,并指出;“實質=反對主觀主義,反對把自在之 物同現象割裂開來。”可見,不可知論實際是主觀唯心主義。

最後,在“概念論”中。黑格爾集中地闡述了“思有同一” 的思想,列甯認為,在第三篇的“概念總論”中有相當大的一部 分“是極有趣的”,并做了許多摘評。

總的評價是,“在這裡,黑格爾正是從認識論上駁斥康德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中所指的大概就是這一段,他寫 道,反對康德的主要之點,已經由黑格爾說過了,凡是從唯心主 義觀點出發所能說的,他都說了), ——他揭露了康德的二重 性、不徹底性,揭露了康德的那種可說是在經驗論(=唯物主義)和 唯心主義之間的動搖,并且黑格爾完全是而且純粹是從更徹底的唯心主義觀點進行這種論證的。”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3

康德(左)黑格爾(右)

列甯的這些論述不但說明黑格爾對康德批判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而且也概括了康德 哲學的特征,揭示了黑格爾批判的局限性。在這裡,列甯實際上指 出了黑格爾最早比較全面地揭示康德的二重性、不徹底性和動搖性。

黑格爾認為:一方面,康德十分明顯地承認思維的“客觀性”概念和事物的同一性”,“而另一面卻仍然這樣肯定地斷言:我 們終究不能認識自在和自為之物是什麼樣子,真理是認識的理性 所達不到的;作為客體和概念的統一的那個真理隻不過是現象。” 黑格爾的分析是比較全面而符合康德的實際的。

的确,康德也是試圖解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實際上是要說明科學何以可能、說明科學知識的客觀有效 性、說明思維和存在相一緻的範圍的。可是,他把現象和本質絕對割裂開來,他的哲學“所講到的思維對感性存在的關系隻是簡 單現象的相對關系”,作為客體和概念統一的隻不 過是現象,而康德所謂的現象也是知覺的直接内容,這個内容是 以主體的影響,規定為前提的。

因此,康德的概念和事物的同一性,實際上是在主觀範圍之内解決的,也就是實際上并沒有解決。他那不可知的自在之物還在認識不可能達到的彼岸,他“隻認為概念和實在是完全脫離的,并且始終是脫離的”,“先驗唯心主義的根本主張”是“認識不能達到自在之物”。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4

黑格爾這些對康德的二元論和不可知論的動搖 性和不徹底性的分析,對康德主觀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維的批 判,都是十分中肯并擊中要害的。在整個概念論中,黑格爾幾乎随時都把康德作為對立面進行,如批判在主觀性和客觀性中反對康德的二律背反,在理念(觀 念)這部分中反對康德的“超驗”,“彼岸性”,“自我”,懷疑論、局限 于“現象”、主觀主義以及沒有指出範 疇的互相轉和空洞的論證方法 等等。

列甯對黑格爾這些批判都予以肯定的評價,不時地稱贊為 “好!”“好極了!”“對的”等等,并指出黑格爾從辯證法觀點對康德的批判,比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對康德的批判還要高明,“黑格爾糾正康德”而他們卻做不到。但是,也正如列甯指出的,黑格爾對康德的思有割裂的一切分析批判,“完全是而且純粹是從 更徹底的唯心主義觀點進行這種論證的”。“黑格爾把康德的唯心主義從主觀提高到客觀的和絕對的”。黑格爾的思有同一是以絕對觀念為基礎的客觀唯心主義。

關于思有同一和主客同一,列甯既從本體論方面加以研究和 考察,又從認識論方面加以研究和考察。我們先從本體論方面看 列甯的研究和論述。黑格爾說:“邏輯學構成真正的形而上學或 純粹的、思辨的哲學。”這裡的“形而上學”是指本 體論或世界觀。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5

存在和本質就是概念的環節

這就是說,邏輯概念和範疇(即絕對觀念或純粹思維)是世界的本體。前已指出,《邏輯學》也是論證思有同一 的,客觀邏輯和主觀邏輯都是絕對觀念本身的環節。他說: “存在和本質因而是它的變易的環節。”這裡的 “”=概念。這裡客觀邏輯盡管放在主觀邏輯前面,這并不是時 間上的先後,而是邏輯上的次序先後,隻是說明前面的範疇較 為簡單和抽象,後面的範疇較為複雜和豐富,它們都屬于邏輯概 念的展開過程。

可見這種同一是以概念為基礎的,概念包括了存在和本質,存在和本質其實就是概念的環節。邏輯概念這種從抽象到具體的發展,實際上就是概念潛在于存在和本質之中,先以較為簡單和袖象的形式出現,然後又回到自己,逐步呈現為包含 未富内容的概念自身,所以說,“研究存在和本質的客觀邏輯, 其實就是關于概念的發生的闡述。

這種以概念為第一性的思有同一和發展過程,是純粹唯心主義的,它颠倒真實的關系。所以列甯指出,“要倒過來說,概念是人腦(物質 的最高産物)的最高産物。)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世界統一于物質的根本立場,它同康德和黑格爾都是完全對 的。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6

黑格爾說,“應當把概念看作不是自我意識的悟性的活動, 不是主觀的悟性,而是構成自然階段又構成精神階段的自在和自 為的概念。概念出現在生命或有機界這一自然階段上。

這裡第一句把概念作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基礎,是純粹客觀唯心主義的,然而第二句把概念看作有機體自然階段上産生 的,即生命發展到人類的産物,則是說明了思維和存在的真實關 系。所以列甯把它稱為“客觀唯心主義轉變為唯物主義的前夜”。

黑格爾又說,“被生物所征服的無機界之所以 被征服,就是因為自在的無機界和自為的生命是一樣的東西。” 這是講有生命之物即有機體和無機的自然的對立同 一問題,黑格爾認為,生命是邏輯範疇,是直接的理念,是概念發 展的一個環節。

無機的自然即死的自然界或機械的和化學的世 界,也是概念發展的一個環節,是概念“沉沒在外在性中”, 而潛在于機械性和化學性中的概念,由于過渡到目 的性而得到解放和回到自身,發展到客觀性和概念統一的理念,生命作為理念的直接性,就是靈魂即(概念自身)和内體的結合,它作為有生命之物本質上是話生生的東西,它要不斷地自我更新而 同無機自然相對立,它能通過同化無機自然而充實自己、在有生 命之物和無機自然的矛盾中,它是主宰力量,它統攝着無機自然迫使無機自然服從于它,為什麼有機體能征服無機界,而無機界 又忍受這種征服呢?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7

黑格爾認為,就是因為無機自然是“自在”的生命,而生命則是“自為”的無機自然。無機界是潛在(自 在)的生命,即作為生命的靈魂的概念原先就潛伏在無機自然之 中。生命則是展開(自為)的無機界,即沉沒于無機自然中的概 念的展開、實現和顯現,這說明,無機界和有機界都是概念發展 的環節、二者是有同一性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這當然是辯證的,但又是他荒唐的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自然科學日益證明, 有機物是從無機物中産生的,化學運動中産生出生物運動,它們都 統一于運動着的物質。無機自然有着生命産生,存在和發展的根 據和條件,有機生命則是無機自然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一定意 義上,這就是生命潛在于無機界中,而實現于有機體上。

這種真 實的世界物質統一性,真實的無機界和有機界的同一關系,黑格爾 在以概念為基礎的《邏輯學》中猜測或認識到了,所以列甯講: “倒轉過來=純粹的唯物主義,卓絕,深刻、正确!!還要注意; 他證明“自在”和“自為”這兩個用語的極度正确和中肯!! ”。

也就是說,抛棄黑格爾的概念為基礎,建立以物質為基礎,“自在的無機界”(即無機界是潛在的生命)和“自為的生命”(即有機界是顯現的生命)是一樣的東西,就正确地說明了客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列甯接着又說,“如果要研究邏輯 中主體對客體的關系,那就應當注意具體的主體(=人的生命) 在客體環境中存在的一般前提。”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8

這就進一步說明了有機生命和無機自然的物質統一,對于正确解決主體和客體的關 系,解決思維和存在同一性有着重大意義,有機生命和無機自然 的同一,是人的生命這個具體的物質主體和客觀環境辯證同一的 基礎或“一般前提”,而在認識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思維和客 體,存在的關系,又是建立在有生命的人和客觀環境相互作用和 辯證同一的基礎之上的《這種相互作用和辯證同一主要表現為 實踐),可見,有機生命和無機自然的統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是思維和存在、主體和客體同一性的基礎和重要内容。

排證唯物主義的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從本體論或世界觀上 講,就是無機自然中産生有機生命,有機生命的最高階段(人) 産生認識、思維和概念,它堅決地主張唯物主義一元論,一切統一 于物質,思維和概念隻不過是物質的最高産物人腦的一種屬性, 或者如列甯所說,人腦是物質的最高産物,“生命産生腦,自 然界是反映在人腦中。”(第215頁)概念又是人腦的最高産 物。

關于思有同一和主客同一從認識論方面的研究和論述,列甯 做得更為詳細和深入。黑格爾認為,邏輯學就是“形而上學”, 同時也是認識論,“一般認識的本性”“将在邏輯科學之内來考 察”。(《邏輯學》上卷第52頁)他反對康德孤立地考察認識能力,即所謂在建立本體論的體系之前,先行研究認識真理是否可能的 問題,指出;“想在科學以前便已經進行到純粹認識,那就要求在科學以外去說明認識;而這種說明在科學以外是辦不到 的,至少不是以科學方式辦到的,而這裡唯一有關的事,卻又正 是科學的方式。”黑格爾的這一思想,列甯曾予取注意,并指出“邏輯的主題。和現今‘認識論”比較。”這裡列甯實際上認為這二者是一緻的。

黑格爾非常反對純粹形式即形式主義的邏輯觀,指出康德也有這種觀點,他認為,邏輯(即他的辯證邏輯)是以真理為對象的,這 種邏輯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離地聯系着的。他說;“這種形 式的東西必須在自己内部具有比普通所認為的更豐富得多的規定 和内容,并且必須具有大得無比的力量來控制具體的東西。

列甯對這些思想非常注意,因為要邏輯形式有内容,要邏輯以真理為對象,這就必然要把握認識思維和對象的關系問題, 要解決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問題,而這樣的邏輯也就是認識論,所以列甯說“邏輯學=關于真理的問題。”“按照這種理解,邏 輯學是和認識論一緻的,這是極重要的問題。”

黑格爾在“主觀性”這一部分具體研究概念、判斷和推理 時,進一步批判了空洞的形式主義的邏輯觀,他認為概念的形 成,邏輯形式即概念、判斷和推理的聯系轉化,以及推理的 “”,都是有客觀意義的,都是事物本身的關系的反映。

列甯指 出,“由于黑格爾探讨客觀世界的運動在概念的運動中的反映, 所以他比康德等人深刻得多。”又說,“即使是最簡單的概括, 即使是概念(判斷、推理等等)的最初的和最簡單的形成,就已 經意味着人對于世界的客觀聯系的認識是日益深刻的。在這裡必 須探求黑格爾邏輯學的真實的涵義、意義和作用。要注意這點。”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9

黑格爾确實證明了: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 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更正确些說,不是證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測到了。

列甯還特别注意黑格爾在《小 邏輯》中第187節對推理的各個格的客觀意義的說明(即以普遍 性,特殊性和個别性三者的客觀必然關系為根據),而且對黑格爾用他自己哲學的三個部分(邏輯觀念、自然和精神)的必然聯 系來證明邏輯的客觀意義作了詳細摘要。并在黑 格爾的神秘主義論述中,吸取其反映三者真實關系的内核。黑格爾在論述自然界起中介作用時說,“自然這個直接的整體,擴展 為兩個極項邏輯觀念和精神。”

列甯指出,“在 這裡的确客觀上是三項,(1)自然界;(2)人的認識一=人腦(就 是那同一自然界的最高産物);(3)自然界在人的認識中的反 映形式,這種形式就是概念,規律,範疇等等,人不能完全把握= 反映=描繪全部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整體’,人在創立抽象, 概念,規律,科學的世界圖畫等等時,隻能永遠地接近于這一 點。”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10

思想和客體的一緻是一個過程

列甯既唯物又辯證地規定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 性,列甯還特劇注意黑格爾在“客觀性”中關于目的性的論述: “目的性的過程是概念向客觀性的轉移。”“目的的運動現在達到了這點,外在性的環節不僅被設定在概念中,概念不僅是應有性和 查圖,而且作為具體的整體性是和直接的客觀性同一的。

這裡黑格爾天才地猜測到了人的實踐活動在思維和存在同 一性中的決定性作用,所以列甯指出,“卓越的地方是,黑格爾 通過人的實踐的、合目的性的活動,接近于作為概念和客觀性一 數的“觀念”,接近于作為真理的觀念。

黑格爾在“觀念”這部分中,更是直接具體地論述了主觀 性與客觀性的同一,列甯指出,《邏輯學》和《小邏輯》關于 現念的總述,“差不多是關于辯證法的最好的闡述。也就在這裡, 可說是特别天才地指明了邏輯和認識論的一緻。”其中 也包含着對思有辯證同一的“最好的闡述”。列甯還對黑格爾關于從主觀性、客觀性到二者的統一觀念,以及關于主客觀相互轉 化的一段論述,作了詳細摘錄,并詳細地給予唯物主義地解釋和 改造,作出了十分重要地評論。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11

黑格爾的泛邏輯主義的所謂“觀念”,列甯明白地看作“人的認識”,并把主觀概念到客觀性再到觀念的邏輯推演過程,看作人的認識過程,抓住黑格爾的邏輯學中的認識論的因素,從認識論上說明思有的辯證同一,首先,黑格爾認為觀念“是簡單的真理, 是概念和客觀性的同一,是一般的東西。”

這句話在原來的翻譯和現在楊一之翻譯的《邏輯學》中,都是“概念和作為一般的東 西的客觀性的同一。”(《邏出學》下卷第452頁)列甯認為,這實際 上說明認識“是概念和客觀性的一緻(符合)”,即認識是用概 念等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和本質的東西。

這是一種反映和被反映的思有同一,其次,黑格爾認為觀念“是簡單概念的自為地存在着的主觀性跟與它有區别的客觀性的關系;實質上前 者是消滅這個區分的趨向,”列甯把這改造為,認識是作為主觀性或主體的人對客觀性或客體的一種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主現性是能動的趨向,這就是說,思有同一是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 的作用而實現的。

最後,黑格爾認為,觀念作為主觀性跟客觀性 的關系是一種過程,“觀念與它自身是同一個過程”,列甯把這 一思想改造為,人類的認識是為了使客體受主體的支配,為了從現象中去認識一般(規律和本質),那就必須是一個去接近和作用于客體的過程,因此,“思想和客體的一緻是一個過程。”而這過程正如黑格爾描寫的,“觀念永遠産生這種矛盾,永遠克服這種矛盾,并且在矛盾中達到和自身的一緻。

辯證唯物主義全部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12

列甯對這種認識永遠存在主客觀矛盾的辯證思想非常注意和贊 賞,明确地指出,“認識是思維對客體的永遠的,沒有止境的接 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應當了解為不是‘僵死的’, 不是“抽象的”,不是沒有運動的,不是沒有矛盾的,而是處在 運動的永恒過程中,處在矛盾的産生和解決的永恒過程中。

這一評論從唯物主義認識論上說明了思有的辯證同一性, 列甯還唯物改造黑格爾通過認識和行動的過程把抽象的普遍性變 成整體性和完備的客觀性的看法,特别注意“行動”的過程,這就是通過實踐把主觀性變成了客觀性,使思維轉化 為存在,理論變成了現實。這正是思有的辯證同一性的一個重要 方面,列甯指出,“觀念的東西轉化為實在的東西,這個思想是深刻的。”“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 客觀世界。”

可見,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的立場出發,把實踐作為思有同一的重要環節,列甯認為是天才的。無論 在“客觀性”中的“合目的性的活動”,在“觀念”中的“行動的過程”,列甯都作了高度的評價。關于在實踐中使觀念的東西 轉化為現實的東西,這種思維轉化為有的同一,黑格爾也認為是 一過程,也是一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矛盾運動過程,這是正 确的。所以列甯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行動來改變世界。”

其實,主體改造客觀世界,和主體反映世 界,都是在産生和解決矛盾的永恒過程中實現的,而且,它們是同一個主客觀關系的二個方面,是思有同一的過程中的二種形态,甚至是同一個過程的二種表現,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列甯指 出:“必須把認識和實踐結合起來。

總上所述,列甯在《哲學筆記》中,特别是通過對黑格爾《邏 輯學》的研究和改造,詳細地說明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既從本體論(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上考察,又從認識論上考察:既從認識,反映過程(存在轉化為思維)上論證,又從實踐、改造過程(思維轉化為存在)上論證,既堅持以客體為基礎的 前提,又強調主體的能動作用;既肯定思有同一的确定性,又強調思有同一的過程性。總之,列甯深化了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