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春階
第七章 前夜
嫘祖後裔(二)
深夜裡,我和母親躺在炕上聊天。我問母親:“娘,你還養蠶嗎?”母親歎息地哼了一聲:“桑樹都叫敵人砍了,還養什麼蠶呢?再說你也不在家了,誰給我摘桑葉倒蠶屎?為娘的說了多少遍,要給你買一件花衣裳,可是,一直沒有買,這樁事兒娘總記挂在心裡。”
我笑了笑,對母親說:“娘,現在我們都是清一色的列甯裝了,你做了花衣裳,我也不能穿了。”
母親還是有點兒遺憾,說道:“可憐我養了半輩子蠶,也沒有傳下個養蠶手!你爹說我是嫘祖後裔,我這沒有傳人了。”
我安慰母親說:“現在的養蠶能手可多了,等到全國解放了,咱們還要辦蠶桑學校。養蠶的姑娘成群結隊,缫絲織綢都用機器啦,你的後來人就多得數都數不過來了。”母親呆呆地聽着,一句話也不說。
夜已經很深,母親還沒有半點兒睡意。她把我放在炕頭上的一個木箱子打開,将裡面的東西像寶貝似的拿出來給我看。呵,我愕然了!是什麼好東西呀?原來是洗得幹幹淨淨、舒展的平平整整的,一疊疊的破布,有深藍色的,有淺藍色的,還有黑的和白的。最大的一點兒有一尺見方,最小的有半尺長短,還有一縷縷布條條。我從小就清楚,母親總是将破了的衣服補了又補。她箱子裡有不少做補丁用的破布,然而這會兒,父親不在了,姐姐們出嫁了,我和弟弟都離家參加革命了,她還積攢着這些東西幹什麼。母親确實把這些東西看作寶貝一樣,慢聲細語地對我說:“積攢了多年了,大的當大補丁,小的補小窟窿,布條留着打袼褙(用糨糊裱糊成厚片)、納鞋底、做鞋幫……”她停頓了一會兒,又說,“你腳上穿的鞋,不是大娘嬸子們給做的嗎?捎回去送給他們用吧!”
我止不住地熱淚直流,娘啊,娘,這就是您全部的财産,您真正的寶貝,您要我帶給沂蒙山區大娘嬸子們的唯一厚禮。我想到父親活着教育我們的,也是母親身體力行的那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燈影下面,我擡頭看看母親身上那件補丁摞補丁的棉襖罩褂,又看看自己身穿的華東婦女代表大會發給的藍色細布列甯裝,也想起了沂蒙山區的那些給我做鞋縫襪子的大娘嬸子們。我不忍辜負母親的好意,撿了幾塊破布、幾條布條掖進書包裡,對母親說:“那裡的大娘大嬸子們正用得着這些東西做軍鞋呢!”那成千上萬雙軍鞋,不都是用母親手裡這樣的破布糊成的袼褙做成的嗎!
我再三地勸母親和我一起出去看看,她執拗地說:“孩子,你娘就是死了,骨頭也要埋在咱家的土窩落裡,和你爹在一起!”怎麼也不肯跟我走。我忽然發現她的窗台上,剛剛晾出一張桑紙,問她是不是還想養蠶。她深情地望着那張紙說:“清明快到了,蠶子已經發烏了,不幾天就出蠶蟻了,這是給莊裡還有幾棵小桑樹的張嬸嬸捂的好蠶種哩!”
天亮了,我一步一回頭,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親。我将身上僅有的幾十元“北海票(當時解放區通用的錢票)”和幾十斤柴草票,塞給母親。母親怎麼也不要,我摁住她的手,幫她掖進貼身的衣袋裡。
四月的陽光照得莊西頭的葦灣暖煦煦的,母親的臉被一叢樹擋住了,隻有搖擺着告别的那隻手,如枯樹枝一般晃動着。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解放戰争勝利後,我先在南京當了《新華日報》地方版主編,後來到南京市委、江蘇省委任職,整天忙忙碌碌,可我每年總要省吃儉用,攢一點錢給母親寄點吃的,南京香腸、香肚、肉松……
從1960年初起,和母親一起住的我的一位侄女不斷來信,說母親身體不太好,黑夜做夢時常常呼喚着我的名字,但又怎麼也不讓别人寫信告訴我。我寫信回家問她需要什麼,不知問了多少次,她才請人回信給我,隻要一頂黑色的緞子帽和一塊黑色真絲的包頭布!……我明白她是要了幹什麼用的。我不單單給她寄去一個黑色緞子帽和一塊黑色的真絲包頭布,還給他買了一對小小的銀耳環,一隻銀簪子。“身着羅绮者,總是養蠶人。”我寫信跟母親說,“現在新社會了,你如果還能養蠶,絲綢衣服,總有一天能夠穿上!”
1960年夏天,母親終于離開人間了。她哪一天去世的,我當時不知道,因為電報隻說她已經去世,沒有說清日期。接着家裡來信說,母親病危時叫人囑咐我不要回家給她送終,活兒幹好比什麼都好。我母親說的“幹活兒”就是“工作”。
我做了母親,就更想我的母親;我有了白發,更想我的白發親娘。多少年來,我的腦際常常浮現母親的影子,那位留着一雙小腳的母親的影子,深夜巧剪窗花的母親的影子,日夜忙着養蠶的母親的影子,親口對我說,賣了絲,織了發網給我買花衣裳的母親的影子,在我枕頭底下掖上一塊閃光的銀圓、送我參加革命的母親的影子,病中呼喚着我的名字的母親的影子……母親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永不泯滅。
1991年3月寫于北京
追書必看:逄春階《芝鎮說》合集
或點擊壹點号進入“老逄家自留地”主頁
壹點号老逄家自留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