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學中的真善美

文學中的真善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20:07:43

文學中的真善美?文學創作的過程不是一個自娛自樂的過程,它是創作者凝結自己的才思,向世人傳遞一個時代風貌的、具有很大曆史價值的活動,從這一點來來就看,文學的實質就是作家對社會的思考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文學中的真善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文學中的真善美(關于文學真善美的探析)1

文學中的真善美

文學創作的過程不是一個自娛自樂的過程,它是創作者凝結自己的才思,向世人傳遞一個時代風貌的、具有很大曆史價值的活動,從這一點來來就看,文學的實質就是作家對社會的思考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

一、文學的真,即情感事理的真

學的真即是情感的真、事理的真。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它的故事情節、事件發生的事件、地點等都可以是創作創作者虛構的特定情境,那麼如何讓虛構的故事令讀者産生一定的共鳴呢?

這就要依賴作者對情感的創作,任何一部作品的創作,其實質都是對人與物的創作,而人又是最具生命力的,要想成功地塑造一個人物,就必須在人物的情感表達上下功夫。

也就是說,文學作品的其他情景都可以是不真實的,但唯獨情感一定要是真實的,這樣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人物、事件的變化達到情感上的深華,進而産生情感共鳴,這也是文學作品要實現的一個意義。

從《聊齋志異》中來看,蒲松齡雖然虛構了一系列花妖狐鬼形象,但總體來說這些花妖狐鬼并沒有脫離人性,他們在情感表現上與人類一般無二,演繹的依然是真實的悲喜情感與人情世故,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這些花妖狐鬼都被蒲松齡人格化了,借虛幻的故事表現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

所謂事理,不是指故事本身,而是作者可以借虛構的故事來表現出在特定社會中的真實的道理,也可以說是現象,故事情節的變化、人物性格的變化,要有一定的内在邏輯性。有些文學作品,表面上遠離生活,卻符合情感邏輯的情景,同樣可以得到讀者的認同。

比如《牡丹亭》裡杜麗娘的“夢而死”“死而生”式追求愛情幸福的離奇情節,雖然故事比較虛幻,但由于情感真摯并與讀者心心相印,人們也就從心理上接受了這一“以假為真”的現象。

二、文學的善,即價值觀的正确體現

文學的善,狹義上來說,就是文學作品要傳遞一種正能量和正确的價值觀,即在文學作品中要有一種“抑惡揚善”的價值體現,才能給讀者積極向上的精神影響。

具體來說,創作者一般會以較為含蓄的筆法,或者以此物代替彼物的方式來呈現。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作者就借“武陵人偶遇桃花源”的魔幻故事,來向世人表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而個人願望的實現又是建立在國家的遠大理想上,因此,從根本意義上來說,陶淵明是想當朝統治者能夠建立一個太平盛世,讓百姓安居樂業。

文學作品所描寫的很多邪惡的或違背倫理綱常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是為了要和文學的“善”作對比,隻貶斥惡的,才能凸顯善的。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寫了很多封建大家族的醜事,如叔嫂勾搭、公公爬灰等,筆法含蓄蘊藉,讀者從他那寄予褒貶的筆緻裡,看到的是美與醜、善與惡、是與非的強烈對比,聽到的是對暴殄人性的譴責和對美好人生的呼喚。

在西方的悲劇中,經常會看到一些血腥的場面,但是創作者卻運用高超的筆法,從而使作品達到一種悲劇美的效果,讓讀者意識到邪惡的力量,從而喚醒讀者對“善”的追求。

三、文學的美,即形式内容的美

文學的美主要體現在内容和形式上。在内容上,要善于化醜為美,這種形式與上文所說的追求思想上的善很相似,有些事物雖然是醜的,違背原則的,但創作者卻可以通過語言或者詩歌将其美化。

如在《金瓶梅》中,雖然很多描寫不堪入目,但不可否認,作者在語言上卻處理的十分得當,給本來低俗的事物描上了一層花邊,達到了一定的詩意美的效果。

而形式美主要體現在作者的創作構思方面,這與作者的審美水平和觀念具有一定關系。文學作品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如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重複美,戲劇、散文、小說講究對比和完整,風格上講究多樣、變化和統一等。新式美除了完美地表現藝術内容外,其自身的審美價值也是文學創造的一個重要追求。

四、小結

真是對人認識理性的要求,善是對人的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的要求,而美則體現了人對形式感覺的要求。文學活動,既包括審美,同時又與人類的認識和實踐密切相關,因此文學不僅僅隻突出某一個方面的價值,而是強調真善美三者統一和協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