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心念念的鄉愁?對于來自鄉下,久居于城市的異鄉人來說,數十載徜徉城市叢林中的繁華與喧嚣,我并未感受多少快樂靜下來的時候,會時常懷念兒時的故鄉,或許隻有鄉愁才會讓置身喧鬧之城的我安靜下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我心心念念的鄉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對于來自鄉下,久居于城市的異鄉人來說,數十載徜徉城市叢林中的繁華與喧嚣,我并未感受多少快樂。靜下來的時候,會時常懷念兒時的故鄉,或許隻有鄉愁才會讓置身喧鬧之城的我安靜下來。
悠悠鄉愁,魂牽夢繞,是人生記憶深處永不褪色的斑斓畫卷。但最能代表鄉愁元素的,當然是兒時故鄉老屋頂上的袅袅炊煙。
我始終覺得,炊煙是故鄉固有的一個特殊符号,不僅有形有色有味,更是有情有意有詩。炊煙升起,這是對遊子的呼喚,在炊煙的牽引下,遊子才不會迷失回家的方向。
有人說炊煙是房屋升起來的雲朵,是柴草竈火化成的靈魂,是村莊的聲息和呼吸。其實,炊煙更是村莊獨有的風景線。寂靜的老屋竈台旁倦倚着慵懶的小貓,竈膛前忙碌的女人點燃柴草,左手不停地往竈膛裡添續柴草,右手“呱哒、呱哒”拉着風箱。當左鄰右舍的炊煙徐徐升騰起來時,村莊上空已呈現出一幅幅動态的畫面,混雜着柴火和飯菜香味的炊煙,忽聚忽散,忽濃忽淡,彌散在村莊上空,飄渺而靈動,宛如老屋深呼吸之後吐露的淡然。村莊,因為有了炊煙的靈動和浪漫相依相惜,而顯得更有生機和活力;那略帶滄桑的老屋沉穩地伫立于村落,也讓村莊多了一份肅靜和安祥。
一動一靜中勾勒出一幅和諧的田園水墨,可惜我已不是畫中之人了。
故鄉的炊煙有香味。竈膛裡燃燒的柴草充滿野性的激情,把生鐵鍋裡的綠豆粥熬得波濤泛湧,香味四溢。“吃早飯啰!”當女人大嗓門一聲吆喝,一家人就着桌上一碟腌鹹菜,稀溜溜、熱乎乎地一碗下肚,不多時一鍋綠豆粥就喝鼓了細伢子的小肚皮。“娘,你做的粥真香!”細伢子拍着鼓鼓的小肚肚笑呵呵。更喝樂了男人的嘴巴,“你熬的豆子粥香死咯人!”男人裂嘴對女人憨笑。女人扭頭望着自己的男人一聲嗔笑,“那是你嘴上抹了蜜吧!”此時那缭繞的炊煙,已沒功夫留戀人間的溫馨,早就攜着這柴火之香、粗茶談飯之香,逍迹于村莊的晨空。
故鄉的炊煙有情調。炊煙戲晚霞,風追逐炊煙,夕陽映照下的炊煙如夢如幻,仿佛婀娜的女子扭動的蠻腰,飄逸的裙裾。男人扛着鋤頭從田間歸來,晚霞在背後追逐着他的腳步,炊煙在前面向他招手,望着自家袅袅升起的炊煙就會忘記一身的疲憊。看家的小黃狗,老遠沖着他汪汪地叫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男人手裡拎着的野味,搖着尾巴把男人迎進家門。
故鄉的炊煙有詩意。如果說清晨的那一縷縷炊煙是一天中最早的溫情升騰,那麼晚霞中飄蕩的炊煙就是一天中最美的風景。晚霞中的炊煙,比晨曦裡的炊煙多了一些踏實和溫婉,“炊煙袅袅牧人歸”,女人做一兩道拿手的家常菜,以此來慰藉勞作一天的男人。竈膛裡的柴草雖然有野性在燃燒,但升起的炊煙卻柔美而纏綿,久久不肯散去。男人呷了一口燒酒,就着不肯散去的炊煙的味道,飲盡了一天的疲憊。原來故鄉的炊煙果真是有味道的,可以作為下酒菜呢!月亮悄悄地爬上樹梢,炊煙也躲進月色下的樹林裡去了,說不定它還會缭繞在樹梢,偷聽人約黃昏後的悄悄情話呢。
再回故鄉,已難覓“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那古樸而溫馨的畫面,忽然間我像一個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的孩子,心生落寞。圍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村莊轉了一圈,不見炊煙升起。吃着嬸娘用燃氣竈做的一桌家常菜,全然沒有當年用柴草燒出的那些飯菜可口,與城裡的菜肴口味無異,可惜了嬸娘的一番張羅忙活。農村城市化進程越來越顯着的同時,原始的鄉土文化卻正在逐步離我們遠去。
離開故鄉時,我久久凝望魂牽夢繞的故鄉,盼望着回眸間會有一縷袅袅的炊煙升起。我知道,我是在尋找老屋房頂上那袅袅炊煙的記憶。老屋的炊煙啊,你是否還記得當年的我,望着你每次升起時,幻想駕着你飛往遠方。如今,你也悄然而去,成為纏繞心頭的一抹鄉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