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華夏,孕育出了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照亮了世界文化之壇。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是經過祖祖輩輩的農民根據自身經驗總結而來,流傳至今。俗語,曾作為農村家家戶戶的路标,如今科技發達,雖然不再那麼需要俗語了,但是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至今讓人受用。
俗語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有關于動物的,例如“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有關于生肖的,例如“十羊九福全,一羊坐殿堂”;還有關于天氣的,例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點燈”等等,由此可見我國的俗語就像萬花筒,百花齊放,今天我們來說一句農村俗語“牽着不走,打着倒退”,你知道是形容哪種人嗎?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
這句俗語,從字面上解釋的意思就是:牽着它,它也不走;若是你打它,它反而倒退着走。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肯定知道,這形容的就是那個田間地頭常見的驢。可是為什麼說驢有這種脾氣呢?
那就不得不說一個故事了,話說,從前從前,有一頭驢,每天主人都帶着它去送貨。在每天經過的路上,有一個大坑,第一次驢經過時,不小心踩進了坑裡。驢的主人廢了好大的力氣,才把驢從坑裡弄出來,之後牽着髒兮兮的驢去送貨。
第二天,主人再一次拉着驢去送貨,再一次經過大坑前面,主人想起昨天的場景,想拉着驢繞過這個坑。可是這頭驢像是沒聽到主人的命令一樣,偏偏要從坑裡過,主人氣急了,拿出皮鞭上打他,驢卻退着要回家。
後來,這個事情傳了出去,人們便有了“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俗語說法,人們也往往用倔驢來形容脾氣倔強,軟硬不吃的人。在田間的農田裡,就常常有這樣一個場景,主人使勁拉着驢去田裡,可是那頭驢便呲着牙倔強的向後退着。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人
現在的農村裡,家家戶戶也常常用“牽着不走,打着倒退”來形容脾氣倔強、軟硬不吃的人。李淮在《李雙雙小傳》中就用到了這句俗語,文中原話就是這樣的“放着排場不排場,放着光榮不光榮!我就見不得‘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狗肉不上桌’這号人!”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後來也多形容人沒志氣,用各種方法都不能使之改變。在《金瓶梅》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原文是這樣的:“普天世界斷生了男子,何故将奴嫁與這樣個貨?每日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翻譯成現代話就是:“這天底下那麼多男子,為什麼我要嫁給這樣一個人,每天牽着都不走,一點也不上進”。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缺點
這樣的人在農村中并不少見,而且可以看到這樣的人家的日子都有一個普遍的特征就是:亂七八糟,“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人往往性格很古怪倔強,不聽别人勸說,一意孤行。所以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幾個真正的好朋友。
說到這兒,想必大家對于“牽着不走,打着倒退”這句俗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怎麼看待生活中的這種人呢?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