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735公裡的岷江是長江上遊地區最長的一條支流,岷江造就了千古傳奇的都江堰,也造就了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它從阿壩州開始出發,一路向南經過富饒的成都平原,在樂山與大佛不期而遇,與青衣江彙合,最終在宜賓的合江門彙入金沙江,從此金沙江就變為長江,一路向東穿越崇山峻嶺,最終在上海彙入東海。
我曾經在岷江一帶旅行,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一條不一樣的岷江。
岷江在宜賓合江門彙入長江時的情景(筆者實拍)
一、岷江上遊:天府之國的誕生地岷江起源于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這裡重山疊嶂,很多地方因為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而終年積雪,岷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了它一路向南的征程。曆史上岷江一度被人們認為是長江的源頭,直到明代,徐霞客才糾正了這個錯誤的認知。其實岷江雖然不是長江的正源,但卻是長江上遊地區最長且最大的支流。
古人稱岷江為“蜀江”“都江”“汶水”等,它是長江上遊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岷江上遊最主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什麼叫“都江堰”呢?就是因為岷江過去叫“都江”。
都江堰由飛沙堰、寶瓶口與魚嘴三個部分組成,正是因為都江堰的修築,岷江上遊的水患才得到了極大的緩解,這樣也促使曾經水患縱橫的成都平原,變為了天下聞名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
都江堰最讓人稱奇的就是它悠久的曆史,在李冰建造都江堰近2300多年的時間裡,始終惠澤川蜀人民,直到今日都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都江堰另外一個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完全遵循了自然規律與河流自身流動的屬性,而不是像今天那樣通過外力來修築堤壩,通過阻礙河流前進的方式來達到防洪與排澇的作用。都江堰的修築除了彙集了古人的偉大智慧外,還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價值理念。
都江堰
二、岷江中遊:三星堆孕育古蜀文化岷江中遊地區的劃分,從嚴格意義上來看,是從成都平原到樂山一線。在距離成都不遠的廣漢三星堆,是古蜀國文明不可辯駁的代表,雖然從地理區位來看三星堆并不靠近岷江,但是作為岷江流域古蜀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三星堆文化自然也是岷江地區文化的代表與古蜀國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銅器(筆者實拍)
關于古蜀國的發展曆程,根據最新的考古研究,考古學家們大多認為,古蜀文化延續了近2000年之久,其發展的時間與中原地區的夏商文化幾乎是同步的。而蜀地的青銅文化更是以其自身的特色驚豔了世界。
三星堆文化中最久負盛名的就是縱目面具所組成的青銅器。那麼古代蜀人為什麼以縱目為象征呢?考古學家大緻有兩種猜測,一種認為過去的蜀地因為缺乏某種微量元素導緻部分蜀人眼睛凸起,而後通過青銅器将這種人體特征進行了誇張化。還有部分學者認為,這種縱目的面具反映出古代蜀國人的某種信仰,他們通過縱目的形式完成與天上神靈的溝通。
三星堆出土的縱目面具(筆者實拍)
到了春秋至戰國時期,古代蜀國的青銅器樣式也越來越豐富,同時随着與中原内地的經濟交往,三星堆的青銅器還呈現出具有中原文化特點的因素。
最後在戰國中後期,關中平原上秦國日漸強大,秦王聽從了司馬錯的建議,以假送金牛給蜀王為名,一舉滅掉了盛極一時的蜀國,從此延續2000多年的古蜀國文明就此消亡。後來漢人大量遷入蜀地,也使得古蜀人不斷融入了漢化的洪流中去,消失在曆史的舞台中。
三、岷江下遊:從仁者樂山到長江零公裡
從樂山一直到宜賓合江門,這段就是岷江的下遊區域。樂山自古就被稱之為東方佛國,在樂山周邊有兩個世界級的文化與自然遺産,一個是位于樂山市中心的樂山大佛,一個就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峨眉山。
如果說,一座城市要選擇一個人文坐标的話,那麼雄踞在岷江、青衣江與大渡河交彙處的樂山大佛,就是岷江中遊當之無愧的标志。
青衣江彙入岷江時的場景(筆者實拍)
樂山大佛據說最早開鑿于唐初,整個大佛為佛教世界的未來佛——彌勒佛,整個大佛通高71米,至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佛之一。為什麼唐代要修建這麼一座高大的佛像呢?其實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在經曆了魏晉南北朝的融合後,佛教開始逐漸被各個王朝的統治者們所接受,到了北魏時期佛教中國化進程的加速,對彌勒信仰也成為了當時佛教信徒的一種趨勢。
位于樂山大佛旁的淩雲寺(筆者實拍)
對于帝王來說,佛修得越高,越能展現出他們的尊貴,很多帝王都将自己比喻成為佛的化身,如我們所熟知的武則天。所以在中國各地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大佛的樣式,如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榮縣大佛等。
樂山地區著名的樂山大佛(筆者實拍)
到了宋代,樂山大佛被修築完成,越來越多的文人都來這裡題詞作詩,蘇轼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他寫道“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樂山的古稱)”。岷江在經曆了樂山後再次一路向南,最終在宜賓的合江門與金沙江彙合,自此金沙江也改變了它的名字,成為了著名的長江。
文史君說河流賦予了一座城市與一個省份獨有的魅力與文化,就如同人體的血脈,滋養着生活在這個區域間的文明。岷江從岷山發源而來,一路南下,經過了都江堰、廣漢、成都、樂山,最紅在宜賓的合江門奔流入長江。這個長達735公裡河流,哺育了燦爛的三星堆文化,造就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更在下遊在樂山城區,造就了東方佛國的樂山大佛。曆史的發展脈絡離不開河流的滋潤,同時一個地區的文化與人文性格更是深深地受到了河流的滋潤與孕育,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參考文獻韓茂莉:《中國曆史地理十六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魯西奇:《中國曆史上的空間結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中國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地圖-四川卷》,中國文物出版社,1996年。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四川專刊下),2003年第7期。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長江專刊),2019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