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怎麼滅亡的?如果小編說是被“凍死”的,大家是不是會覺得純粹是一派胡言,其實不然,大明王朝确實是被“凍死”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明清小冰期,如何“凍死”了大明王朝。
冰期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冰期就像蝴蝶效應中的那隻蝴蝶,它所引發的一連串連鎖反應才是最為緻命的。
小冰期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天氣變冷,從而導緻了糧食作物的突然性減産,繼而引發的就是饑荒,農民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隻能起來造反,這不正是李自成起兵造反的根本原因嗎?小冰期的另一個影響就是,高緯度的遊牧民族南遷,跟中原王朝爆發激烈的沖突,這也不是滿清南下的直接原因嗎?所以說,明朝是被“凍死”的,絕不是危言聳聽。
明清小冰期開始于明朝嘉靖年間,結束于清朝道光年間,史書上對這個時期極端的氣候有着嚴格的記載。
《廣東通志》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天,廣東瓊州大雪,雪厚許尺,瓊州在哪裡,就在今天的海南,海南處于熱帶,熱帶都下雪了,可見當時的氣候有多麼的寒冷。
《江南通志》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及十五年(公元1502年)冬天寒,祁陽江水凍合,餘姚江水冰合。這說明,明朝中葉,浙江河流結冰,而今天中國的冬季河流結冰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這就說明,明朝中期,确實遇到了極端的嚴寒天氣。
中國近代氣象學家竺可桢在《中國曆史上的旱災》曾說過:“除晉和南北朝以外,雨量特别少者為明代,當時旱災之總數各世紀之冠”。這就是明清小冰期帶給明朝直接的影響——幹旱。
幹旱導緻的就是中國北方地區糧食大規模的減産,連續性的幹旱導緻了北方赤野千裡,農民顆粒無收,陝北地區是明朝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所以明末農民起義首先在陝西北部爆發。
餓得不行的李自成終于在崇祯二年爆發了起義,差點被凍死在東北的努爾哈赤也準備舉家南遷到中原地區,明朝的内憂外患正式的形成。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被迫吊死在煤山的那顆歪脖子樹上,明朝宣告滅亡,一個月後,滿清入關,趕走了李自成,在經曆過幾年的戰争之後,滿清最終統一了全國,朱家的天下,徹底的覆亡。
像明清小冰期的這種事情,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曾多次出現,每次小冰期出現,都伴随着遊牧民族大規模南下進犯中原地區,沒别的原因,就是因為冷,寒冷導緻北方遊牧民族失去了生存的物質條件,他們隻能舉兵南下,跟中原漢族搶奪生存資源。
西周末期的犬戎,秦末漢初的匈奴,南北朝時的五胡亂華,宋末的蒙古,他們大規模的進犯中原,甚至在中原建立王朝,剖析曆史,都能找到這樣一條規律,天氣變寒,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王朝不得不跟北方遊牧民族進入常年的戰争。
現在我們深受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但是在古代完全不同,倒不是因為古代人怕冷,而是因為生産力不同所導緻的,古代除了遊牧就是農耕,農民隻能靠天吃飯,一旦氣候發生突然的變化,古代的政權隻能順應天命,根本沒有能夠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
所以說,明朝被“凍死”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就一點也不奇怪了,當然,明朝并不是直接死于明清小冰期,而是由明清小冰期引發的一連鎖反應而導緻的,内憂外患之下,别說是崇祯皇帝了,就是朱元璋複活都未必能解決明朝的危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